偉岸的信仰
------讀革命前輩武光回憶錄《冬夜戰歌》有感
作者:603
著名作家托爾斯泰有句名言:信仰是人生的動力。是的,沒有信念,人生將隨波逐流,最終淪為水上浮萍。有了信念,而沒有將信念忠誠得貫徹到人生實踐中,使其升華為人生的理想和信仰,最終難免被歷史前進的腳步所拋棄。一個人能始終如一的堅守一個高尚的信念,在險惡的困境中不斷自我砥礪,在困難和種種物質誘惑面前抱定赤子之心堅貞不屈,在風華正茂的青春歲月中義無反顧的放棄個人名利得失,全心全意投身革命洪流,這個人就是革命前輩武光老人?! ?/p>
讀了武光前輩《冬夜戰歌》這部回憶錄,我的身心感觸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反復思忖,感觸良多。這部書詳盡的記述了前輩不尋常的人生經歷。我常常自問:武光老人以17歲的年紀,究竟靠著什么樣的覺悟,在那樣險惡的社會環境下毅然投身革命?又是在怎樣的環境下靠著怎樣的覺悟毅然放棄每月40元大洋的物質誘惑投身革命?武光老人當年身受5年的牢獄之災,出獄后又是靠著怎樣的信仰去支撐著自己艱難得尋找組織?他沒有后悔過嗎?沒有動搖過嗎?對于意志薄弱的人,可能人生一個小小的挫折就會讓他從此消沉;對于堅定的革命者,心向光明永遠是人間正道。是信仰,是偉大而剛毅的革命信仰支撐著武光前輩和許許多多有幸參加革命的人,支撐著他們去赴湯蹈火,支撐著他們放棄個人名利得失,在困難險惡的環境中開展工作,默默無聞得為民請命,他們才是中華民族砸不斷的鋼鐵脊梁,而支配他們終生的革命信仰,則是我們民族的英魂?! ?/p>
通讀全書,我認為該書有以下幾個鮮明的時代特征:
一、從歷史和社會發展進程的大背景看,該書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社會現實呼之欲出的及時性并存的特征。
脫離具體歷史研究歷史事件、人物是形而上學的空談,只有在客觀歷史條件的大背景下方能真實感受和把握歷史的脈搏,這是我們研究和學習該書的前提。從書中我們可以發現,武光前輩從參加革命開始一直深處險惡復雜的外界環境中,剝離革命與反革命力量斗爭的因素,從外界環境對人的影響和個體堅守高潔信仰的斗爭角度來說,當代我們何其需要武光前輩那種不斷自律、不斷自省、堅定不移的精神,我認為這也是本書能跨越具體歷史條件,具有高度生命力的關鍵所在?! ?/p>
時至今日,我黨領導的改革開放事業已經進行了整整30個年頭,我們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物質成就,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極大的提高。但是也出現了大量不容忽視的問題,意識形態領域集中表現為:文化多元化沖淡了馬列主義的指導地位、自由散漫的個人主義沖擊社會主義集體意識、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較之以前有所松散等等。面對今時今日的許多現象,很多年輕一代逐漸迷失了,我常常思考: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么?是革命嗎?去哪里革命?那種莫名的孤獨感、被拋棄的挫敗感像幽靈般伴隨著嘻哈文化深入人心,不知不覺將正直和良知驅趕的無影無蹤,自我放縱在燈紅酒綠的霓虹中代替了個人的自我意識。于是不知不覺中,在中國,伴隨著現代和后現代同步而又不平衡的腳步,伴隨著標準化、工業化、信息化、知識化的前進步伐我們逐漸淪為知性奴隸,伴隨著消費色情、需求文化我們逐漸淪為感性奴隸,總之一句話,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對于我們生活的物化,對于人與商品關系的異化正大踏步的向我們走來,加入我們生活的行列。如果說這是現代化不可避免的代價,那么,清醒的自我意識是自我救贖的唯一武器。那么什么是清醒的自我意識?答案是信仰,武光前輩那樣堅定的信仰,對于社會主義必勝的堅定信仰,為了理想而奮斗終生的革命信仰就是我們自我意識最核心、最不可動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時代呼喚的大背景下,在歷史前進與個體意識自我完善的大背景下,縱然武光前輩的革命信念和實際革命行動發生并完成于數年前,但是結合現實語境,《冬夜戰歌》書中的種種信仰支撐下的那種排除萬難、始終忠誠于信仰的革命行為,不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缺少并急切呼喚精神嗎?
所以,縱然歷史貫穿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幾十年,縱然歷史語境與現實語境的差別有如此天壤之別,如果我們深刻剖析社會本質會發現,《冬夜戰歌》中記述的忠誠于革命事業、忠誠于黨的實踐活動和作為人物角色的武光老人其實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殷切呼喚的中流砥柱,正是我們需要大力倡導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發生在若干年前的事情其實正是我們當代需要思考的事情,武光前輩和其他的革命先輩們的行為,正因為有了歷史的雕琢,正因為有了現實的磨礪,越顯其風骨,越耐人尋味。所以《冬夜戰歌》這部書的時代價值也就在這里。結合當代的流行文化現象,我們可以發現:流行的也許是最沒有生命力的垃圾,它可能是商業炒作的結果,所以時間不是問題,問題是太多的東西經不起時間的考驗,能穿越時間長廊的作品,往往是應時代呼喚而騰空出世的精神果實?! ?/p>
二、從人生觀的角度看,武光前輩的革命經歷恰恰是當代青年人實現理想的現實坐標。
伴隨著文化多元化的思想大潮,意識形態領域可謂泥沙俱下、魚龍混雜,首當其沖的是對青年一代在人生坐標上的沖擊。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么?怎樣的人生才是幸福的?現實的此岸與理想的彼岸有如此大的距離,其間又或多或少夾雜著后現代主義盛行的解構主義文化,試問:今天究竟有多少青年人能有一個正確的、積極的人生觀?
今天,馬克思、列寧讓位于比爾·蓋茨,《資本論》讓位于新自由主義經濟學,雷鋒、董存瑞、王成讓位于房地產開發商、山西煤老板,毛主席遭到偽自由派的一次次詆毀,劉胡蘭、雷鋒相繼遭到惡搞,民族大義被漢奸的“人性”代替,崇高的革命犧牲精神被解構成性欲問題,試問青年一代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認識自己,決斷未來?
理想,不外是現實世界努力的彼岸世界。武光前輩的革命生涯昭示我們,青年一代要樹立遠大理想,將自己置身時代,堅定信仰、積極參與社會改造和建設實踐,方能無愧此生。
現實,是達到彼岸理想世界的物質基礎,所以我們要尊重現實,但是尊重現實不是滿足于現實,隨波逐流,被現實的殘酷所吞噬?,F在很多年輕人有意無意的將黑格爾的: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合理的都是存在的,資產階級形而上學消極觀念作為人生的基本態度,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我們是誰?我們來自哪里?我們將去向何方?這不僅僅是書齋里個別思想家、哲學家應該考慮的問題,這是事關每個人、每個黨員干部個人命運的大事。武光前輩的回憶錄《冬夜戰歌》里面詳細的回答了這些問題。武光前輩在革命戰爭年代,忠誠于組織、忠誠于黨、忠誠于自己的使命;深陷5年牢獄之災后,無法證明自己、獨自一人千里奔行尋找能證明自己身份的同志;文革時期被關大牢7年、被誣陷為特務、被流放3年,出獄后不卑不亢,沒有自暴自棄怨天尤人,相反卻站在歷史的高度正確、客觀的看待和評述加之自身的重重冤屈,這種頑強和韌性,不正是崇高理想的現實反映嗎?這種百折不撓的為理想獻身的精神不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嗎?
武光前輩作為一名堅強的馬克思主義戰士,用他數十年的革命經歷告訴我們:青年人一定要樹立崇高的、科學的理想。理想的崇高性,指的是高尚的理想、不是自私自利滿足個人物欲的理想;是基于時代的發展脈絡而建立起來的具有進步性的理想;是基于現實但又高于現實、不茍安于現實的理想。理想的科學性,指的是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等科學的哲學體系去分析、指導實踐活動中產生的理想,不是憑空產生的烏托邦和理想國或者世外桃源;是在現實基礎上通過科學的指導、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可實現的理想;是愛國的、民族的、正義的、進步的頑強信念。這才是我們年輕一代立足現實、面對未來的正確態度?! ?/p>
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仰是共生的。有了理想,沒有堅定的信仰支撐,難免會在現實的困難中自甘墮落、自暴自棄;有了堅定的信仰而沒有樹立崇高科學的理想作為努力奮斗的目標,難免在現實的汪洋大海中迷途自失。所以理想和信仰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p>
審視時代的脈搏,感受時代的呼吸,伴隨著國家發展建設的步伐,伴隨著國內、國外各種新出現的情況,這個時候我們青年人一定要堅定信仰、樹立理想,且不可隨波逐流得過且過。切格瓦拉有句話說得好:讓我們忠于理想,讓我們面對現實。
三、重塑信仰、擁抱時代。
馬克思說:“人的本質是全部社會關系的總和?!泵恳粋€時代都有一個時代的中心環節,而我們作為個體參與社會實踐是人的本質規定性,其中,有積極參與、改造社會兼自我改造的,有被動消極適應社會的,有隨波逐流自我放逐的,林林總總的個體,不管怎樣去參與社會實踐,總是無法躍出社會之外去獨善其身。從這個意義上說,《冬夜戰歌》這部回憶錄是我們可以參照的典范?! ?/p>
80年前的社會現實和進步的理想與先進的信仰之間的反差可以是激勵武光前輩投身革命洪流的動力,今天出現的私有化傾向、堅持馬列的時代呼聲同樣可以是我們參與社會實踐的動力;80年前信仰可以支撐武光前輩拋棄個人利益得失投身革命、服從組織安排,今天我們依舊可以排拒橫流的物欲、一樣可以通過自律、自省來成就自己無比高尚的人格情操;80年前武光前輩可以在遭受5年的牢獄之災后信念不倒,忠誠依舊,今天我們同樣可以繼承老一輩的信仰和理想,積極投身國家建設的實踐環節?! ?/p>
80年,對于人生來說可能可以涵蓋全部的生命過程,但是對于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社會理想來說不過是滄海一粟;80年或許可以對黨的事業做一個階段性評判,但是對于黨所肩負國家和民族復興的大業來說,不過是萬里長征第一步。所以,老一輩的革命豪情是我們應該保持的、老一輩對于革命理想的執著是我們應該繼承的、老一輩在萬份艱險的環境中對于黨和民族事業的忠誠感更是我們應該接替的,這種精神乃是國家富強的精神基石,是民族自立的靈魂,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牢記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學習革命前輩那種鍥而不舍的精神、不斷勉勵自己?! ?/p>
當然,面對今天的現實情況我們也應該看到黨的任務和角色有所轉換,我們已經從一個革命的黨變成一個帶領全民族實現國家富強的黨,時代賦予黨的任務已經從革命轉換成現代化建設,但是這不是我們排斥馬列的理由,環境可以改變,信仰和理想的圣地卻必須堅守?! ?/p>
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讀完《冬夜戰歌》后我常常想慨嘆,自里程碑式的《共產黨宣言》發布至今160年里,世界和中國經歷了怎樣的急風暴雨式的革命歷程?自1840年鴉片戰爭至今170年里中國的革命先驅在世界潮流中又為推動國家和民族的前進付出過多少血淚,其間幾多歡欣鼓舞、幾多慷慨悲憤?自1921年建黨至今近90年的時間里,中國共產黨人為了民族獨立、國家富強做出了多少經天緯地的事跡?武光老前輩有幸參與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最艱難的階段,因為艱難兇險,其事跡越發顯得光輝耀人,越發值得后來者學習。黨的90年奮斗史、武光前輩80年的革命生涯,在今天交相輝映,一個武光前輩的革命生涯就是一根不染纖塵的金絲,無數個武光前輩則繡出黨旗上金光燦燦的鐮刀斧頭!而我們,注定是黨旗下的旗手!
壯哉!偉哉!世界上還有比獻身祖國、投身共產黨的事業更美好、更榮耀、更有意義的生活嗎?沒有!
學習武光前輩!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萬歲!偉大的中華民族萬歲!偉大的毛澤東思想萬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