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近來“喜訊頻傳”
近段時間,一些官方媒體,報道了不少喜訊:自行研制的航母下水、稱作性能超美俄的攻擊型核潛艇開建、光量子計算機研制成功而一舉世界領先、農村“塘約道路”廣為推廣……。
我既是農民的后代,并從一解放搞減租減息到土改結束;又是國防尖端科技戰線一名戰士。看了這些喜訊,心潮澎湃,不由命筆講幾句心里話。
我一生經歷了國民黨的“民國”、日本鬼子占領和汪精衛的汪偽政府、毛主席共產黨領導的人民當家作主的27年解放時代、鄧小平復辟了封資修的30多年,即歷經四個時代。目睹了這四個時代的變遷,尤其是1949年4月解放以后,更是親歷其間。這兩年回到老家農村,土改時區、縣一級的干部,幾乎都己不在人世,鄉鎮干部也所剩無幾;說句笑話:當年參加減租減息和土改工作年僅16、17歲,年令最小的,區鄉干部都叫我“小鬼”,而如今回到老家,鄉親們都叫我“老干部”,“物稀為貴”。
在解放前我逃過難、住過土地廟,那時的農村,每年春節一過,正是青黃不接,缺糧戶很普遍。即便是平常收割期,買不起鹽很平常,就挖鹽堿土泡水,沉淀后的水當鹽;用打火石取火也很平常,用燒飯后的草木灰泡水當肥皂洗衣、被……,這都是親歷的事。一到夏季大伏天,傷寒、霍亂等傳染病,幾乎年年都有,有的村莊死到了抬棺材的人都揍不起來。但實話實說:那時還不見老人跌倒無人扶,正如《紅燈記》一句唱詞:“拆了墻就是一家”,鄰里關系較好,比近30多年好,社會也沒這30多年亂。那時,僅共產黨和新四軍及家屬被迫害得很慘。人民真正挺直了腰桿做人是27年的毛澤東時代;近30多年的“改革開放”,是我親歷的四個時代中最糟糕的時代,這大家都親歷、親見,就不贅述。話題轉為正題:“喜訊頻傳”。
對十八大前,總裝備部有位領導同志發文稱:國防科技落后西方發達國家50年。開始我還認為他估計得悲觀了一點,我估計落后30多年。但隨著網上公布鄧小平令下馬大量高新科技項目,我才認識到落后50年的估計是正確的。因當時中國盛行“跟美國走”,推行“造船不如買船,買船不如租船”的賣國路線。也才有中國成了帝國主義的“組裝廠”;1億件襯衫換美國一架波音飛機……。
自2014年,中央成立了習近平同志為組長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后,他到上海參觀大飛機模型時說;“有人說,造船不如買船,買船不如租船。這句話倒過來說就好了”。這以后,就接連在高新科技領域出現了前述:“自行研制的航母下水、稱作性能超美俄的攻擊型核潛艇開建、光量子計算機研制成功而一舉世界領先……”的科技成果。扭轉了十八大前高科技停滯、倒退的慘局。尤其是光量子計算機的研制成功,一舉在這一領域占居了世界領先地位。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記得約兩年前見報導研制光量子計算機,我當即發文稱:中國很可能第一個研制成功光量子計算機。現在證明估計對了。記得錢學森同志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預言:計算機的出現,將引起第三次工業革命。光量子計算機研制成功,證明錢學森同志的預見是正確的。(借此機會,向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介紹兩段錢學森同志教導我的話:要多掌握幾門知識,掌握了一門,學第二門第三門……,就容易多了,知識面寬,考慮問題的思路就寬。另一句是:學理工的,要學點馬克思主義哲學,多學點哲學,對研究問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應當看到,這些科技成果,能在3年多內相繼獲得成功,證明了批判修正主義的“造船不如買船,買船不如租船”對發展生產力的重大意義。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都提倡:不破不立,破字當頭,立在其中。也可以說:干任何事,都應有“造反精神”。要敢于造一切阻礙生產力發展甚至復辟倒退的反。這些取得的成果也說明:批鄧,一批就靈。而決不是“大亂”。望中央很好從路線斗爭,這個根本問題認真總結取得這些成就的經驗。
關了“塘約道路”。 在今年兩會期間,俞正聲同志提出貴州塘約農村合作化道路是新時期“農業學大寨”。全國數百考察團赴貴州學習塘約道路 ,中組部原部長張全景同志稱其為農村改革方向。包括安徽省大力推廣塘約道路。據統計,從3月15日至4月15日,僅一個月時間就有3萬人次到塘約村學習考察,這個只有3300多人的小村莊,2017年以來已接待了來自北京、遼寧、山東、山西、廣東、湖北、重慶、四川等全國各地的上百個學習考察組。安徽省委組織部“致全省村黨組織書記的一封信”:號召廣大村黨組織書記學習《塘約道路》,“通過走合作化集體發展道路,兩年擺脫了貧困,初步實現了共同富裕”。掀起了全國性農村自覺學習“塘約道路”的熱潮,扭轉了30多年來鄧小平推廣小崗村分田單干倒退、復辟道路。
回顧農村從解放至今,所走過的曲折道路。解放初,從1949年底至1951年上半年,農村土改結束。不到兩年時間,由于一些不可抗原因,如家庭主要勞動力病故、失火……,部分分得土地不久的農民只得出賣土地等……。而少數或能投機取巧的又買進土地……,兩極分化很快發生了。一些思想進步的農民和農村干部,開始搞互助組,但解決不了多少問題;接著搞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即土地、大農具、耕畜可以入股參加分紅(參加分紅的比例忘了)。至1956年進一步改為高級社,即土地、大型農具、耕畜不再參加分紅。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人民公社最大特點是:“一大二公”,農、工、商、學、兵(民兵)為一體,“政社合一”。公社條例規點:干部每年參加勞動不得少于多少天,干部因開會等的工分補貼不得超過幾%……。我于1964年參加過河北省張家口地區萬全縣宣平堡公社石莊屯大隊社教工作,負責一個生產隊和全大隊清理階級隊伍工作。從整個大隊的情況,少數犯錯誤的干部太多是三年自然災害期多吃多占幾十至二百多元的經濟問題。擺在今天,算不了什么事。絕大部分干部是廉潔的。從后來文化大革命對干部的大面積群眾性審查,犯受賄、貪污、盜竊的干部很少很少。應當說:人民公社是經受得起歷史檢驗的。我僅從媒體發表的文章分析,按最低標準看,“塘約道路”最起碼夠得上前述“初級社”的水平。如果能按習近平同志講話:“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 能在塘約兌現,則加上能堅持黨的領導,各級班子由農民民主選舉產生,堅持干部參加勞動……。則“塘約道路”不失如俞正聲同志所說:“新時期’農業學大寨’”;和張全景同志所說:“農村改革的方向”。特別應當看到,那么多地方的大量人員去參觀、考察、學習,說明:“人心所向”。同鄧小平推廣小崗村分田單干。據報導中央各部都反對,全國僅三個省三個領導贊同,而采取“不換思想就換人”的專制手段強行推廣,像遼寧省連公社一般工作人員都撤換。這一比較,說明“塘約道路”得人心。這么多各級干部,積極宣傳推廣“塘約道路”,更證明黨內積極因素在增長,值得贊揚。
毛主席一再說中國的革命,主要是農民。我認為目前仍是農民,這些年,凡本人參加有關農村問題座談,我都主張有識之士到農村去,農村是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但到農村去主要帶頭組織起來,走合作化道路。而不是去當農業“老板”。散步時,遇到“農民工”,我也是勸他們“打回老家去”;勸他們要敢于“造反”、要有闖勁;“隨大流”,成不了大事、岀不了人才。勸一些農村企業家,要腳踏實地貫徹“鞍鋼憲法”,要勇于放棄私人財產而變成集體所有,變老板為普通工人同勞動。很高興,有的同志當場表態:愿意走“鞍鋼憲法”的路。
惲仁祥 2017年5月5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