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農民》電視劇我沒看,僅閱一些相關資料,往后也不可能看。改開以來的文藝作品都很少看,看過對髙粱地懷有戀情的莫言創作的《紅髙粱》,就足以使人難消心中之憤。說白了畢竟人家是獲得洋獎的作品,如同中國大官拿美國洋獎一樣,總得使一些人為之五體投地。不然沒了票房熱,鈔票怎么賺?不代表帝國及特權階級的利益,官兒怎能做到二品?看來電視劇《老農民》又轟動了,近悉官媒北京衛視正在播此劇,也許又會贏得洋人歡心,也許又會倍受資改漢奸國賊右右們的熱捧。因為《老農民》劇虛構歷史,否定的是毛澤東共產黨偉大輝煌的時代,正合那些非毛反黨丑化國家民族的敗類們的胃口。飾演主角的演員,還有編劇、導演在接受人民口誅筆伐之后,許以拜洋干爹 “開洋葷”的心態去過把“洋獎”癮了。要知道凡是攻擊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丑化國家民族的,唯恐天下不亂的,人民大眾反對的,西方反動勢力必然支持。
文學藝術來源生活髙于生活,但并不提倡造假、虛構,以傷痕文學的形式,污蔑毛澤東,攻擊共產黨,抹黑偉大的毛澤東時代,詆毀社會主義。右派公知西化文痞倒行逆施,并非是腦殘。而是他們在配合西方帝國和國內反動派,以歷史虛無、歪曲,謀圖以文學藝術洗腦的方式,忽悠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詆毀偉大的毛澤東共產黨時代 。(農劇)集中代表了反毛、反黨、反社會主義、反國家、反人民的反動思潮,其政治目的在于,否定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為資改西化造勢,演變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和國家政權。
社會主義中國的文學藝術,首先是人民性,也就是文藝的階級性,其次才是藝術性。毛澤東主席說:“任何階級社會中的任何階級,總是以政治標準放在第一位,以藝術標準放在第二位的。資產階級對于無產階級的文學藝術作品,不管其藝術成就怎么髙,總是排斥的。無產階級對于過去的文學藝術作品,也必須首先檢查他對待人民的態度如何,在歷史上有無進步意義而分別釆取不同態度。 ”
改開以來由于否定風和錯誤導向所致,加之某些文學藝術領地被西化漢奸所把持,歷史虛無,才子佳人,崇洋媚外,西方的月亮比東方的圓,帝國成了救世主,人民僅是頭禪。不少抗戰戲粗制濫造,胡編瞎演,成了美化國民黨蔣介石,美化日本侵略者的劣質品,卻無人問津。現實中一個“愛”字長時間占居人民的舞臺,瞇著眼睛唱,扭著屁股跳,一曲萬金,肥了藝人,損傷民族精氣神,烏煙障氣,危害無窮。在黨18大習總堅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在紀念偉大領袖毛主席誕辰121周年,人民呼喚黨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制度回歸的關鍵時刻,拋出電視劇《老農民》,抹黑社會主義,明目張膽地與馬列毛主義路線唱反調,與習中央唱對臺戲 ,用心何其毒也!正如網絡流傳的一段評述,“電視劇《老農民被刪的結尾是主人公,孫女進城賣淫,孫子進富士康打工跳樓,他自己賣血患上了艾滋病,政府宣布送艾滋村,他激動的熱淚盈眶,連連說,改開搞好。”評述非劇中情節,但資改現實確實存在。《老農民》的編劇是不會寫也不敢寫的,因為貫于以假亂真,歪曲亊實,顛倒是非,篡改歷史,是他們的階級本性與世界觀所決定。
無須費口舌,《老農民》的編導、演員 、審批者、播放單位,如同《鄧劇》班底正在以虛無、詆毀偉大時代效犬之力。不過,別狂的太早,歷史往往是人民寫的。請看看這個調查報告,對比西化公知精英們精心炮制的電視劇《老農民》,大家都來說說心里話,劇中的典型“老農民”到底是什么農民?再回想站在畝產萬斤稻谷堆上照相的髙官,是毛澤東搞的浮夸還是資改派刮的共產風?就不攻自破,其險惡目的也就大白于天下了。
(2015年1月5日)
調查報告前摘錄一段日志:《沙垻河農民懷念毛主席 》:
“今年春節前,我沿著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的川貴邊界,來到云南省鎮雄縣沙壩河。一路走訪,一路情懷,山區農民談到毛主席,幾乎是一個聲音,毛主席是救苦救難的大救星,是咱貧苦農民的大恩人,是全國人民翻身得解放的領路人!毛澤東時代的干部沒有官架子,為人民服務實實在在。現在可不一樣了,當官的是為人民幣服務···在沙壩河我聽到一個神奇的故事,時隔幾日仍在我心中震蕩。社長顏聲學,一個30多歲的小伙子,既沒參過軍,也沒從過政,地地道道的農家娃,他動情的說:“大年30晚上,我夢見了毛主席,領著好多好多隊伍,在鎮雄至威信的公路上,浩浩蕩蕩,邊行軍邊打仗,連毛主席嘴上的那顆痣我都看得一清二楚’。小伙子剛講完夢的故事,村民黃訓富激動地說,‘我們懷念毛主席!過年了,想掛他老人家慈祥的畫像,去新華書店沒買到’。聽了此話,我十分感動,早知道,準備一些毛主席畫像帶去,送給他們多好啊。開國領袖毛主席已仙去30多年了,可他偉大的形象及崇高的人格魅力,仍深深的印在貧困山區農民的心中。由此,我聯想到,那些搞陰謀詭計的人,那些打著毛澤東旗幟反毛的人,那些挖空心思妄圖從人民心目中淡化毛主席及毛澤東思想的人,只不過是與人民背道而馳罷了!我帶著濃濃春意,帶著‘民生’實際,走進沙壩河一戶戶人家,映入眼簾的卻是另一副情景,如此美好的地方,這里的百姓為什么還這么貧困?有的農民的住房只僅是根木棒撐著的茅草屋;有的農民住在陰暗潮濕的土屋里;還有的農民住在‘天點燈,風掃地’的危房里······在毛主席仙世35周年的日子里,沙壩河農民自發的從山上採來野花,扎成花圈紀念!此消息曾以《山區農民懷念毛主席》為題,發刊人民網毛澤東吧。
2012年春節日志
居在“綠色”中,仍然守貧窮
——沙壩河農民考察報告
2011年夏來到沙壩河,即被這里的山山水水所吸引,每到一處都是滿目青山,溝溝清泉,美不勝收。這里的百姓勤勞樸實,正直善良,性情豪放,愛憎分明。在和沙壩河農民相處的日子里,深切感受到了他們生產、生活、生存條件的艱難與困苦,不得不為其而震驚!吾以考察報告之形式,對沙壩河農民的歷史和現狀作一綜述,意在能引起黨和政府的關注,喚起共鳴。
沙壩河是云南省鎮雄縣芒部鎮關口辦事處的一個農業社,有林農200余人,近年來有7戶30多人為生存而背井離土;有五分之四的強勞力常年在外打工;40歲以上的光棍漢7人,4人從未娶到媳婦,3人已婚并有子女,由于媳婦嫌沙壩河貧窮,已拋夫棄子揚長而去。沙壩河有房屋16棟,其中危房5棟。特困戶之一的黃佑軒一家5口至今無住房,住在已去世的大哥留下的危房里。陸賢雨三兄弟同80多歲的老父親,擠在風雨飄搖的破茅屋里。沙壩河這樣的特困戶還可舉出二三四······其間,接到在廣州打工的村民黃啟貴的電話,說他兄弟倆在外打工,錢沒掙著,回家無房住,倆弟兄的小孩,一個歲半,一個6歲,送去已改嫁在重慶合川的母親處帶養。兩個孩子于年初死一個,8月19又死一個,而且死因不明,當地警方已介入調查。對方泣不成聲。如此妻離子散的家庭在沙壩河且止黃啟貴一家。
沙壩河上世紀60年代開辦的一所村小學早已被撤銷。幾歲,十幾歲的學生娃只得跑十多里路去上學。這里教育落后。文盲半文盲占總人口的百分之80左右。這里離“扎西會議”會址僅40來公里,據傳是紅軍長征所經過的地方。這里沒有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這里常年見不到村鎮干部;這里的村民不知道本縣的縣委書記及縣長姓甚名誰;這里是新時期的“世外桃源”;這里也是被當地黨和政府遺忘的角落。
沙壩河依山傍水,土地肥沃,生態資源豐富,空氣污染為零。沙壩河的青山流水透出勃勃生機,可謂風景這里獨好。然而,誰也不會想到沙壩河人民的生產、生活、生存條件與這里優美的地理環境,所顯出的反差是如此之大,沙壩河人民太苦太窮了。要問沙壩河人民為什么還這么窮?得以歷史說話,讓事實回答。
解放前,沙壩河十來戶人家,人口不上百,田地山林全被村外的地主霸占。沙壩河人常年給地主當牛做馬,過著衣不遮體,民不聊生的生活。土改劃分階級成分時,除一戶中農外,其余全是貧農。解放后,沙壩河人民盼來恩人毛主席,盼來救星共產黨,終于翻身得解放。農業合作化時,沙壩河是獨立的農業合作社,屬鎮雄縣芒部區廟河人民公社所轄。全社共有田土290余畝,山林、荒坡3000余畝,牛馬200多頭(匹),那個時代的沙壩河真是牛馬滿坡,家禽滿圈。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回顧歷史,沙壩河農民至今仍然感恩于毛澤東主席和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感懷于毛主席開創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沙壩河人民響應黨和毛主席的偉大號召,在上級黨委和政府的組織領導下,開展了群眾性的大規模的植樹造林,經過數年的艱苦奮斗,使其沙壩河的大坪、二坪、朱家梁子、逍遙坪、黑溝老頂、徐地溝梁子、大墳包等荒地,熟地都披上了“綠裝”。曾受到鎮雄縣政府領導的高度贊揚。
1983年鎮雄縣人民政府正式向沙壩河農業社頒發了《山林權所有證》。林權證所劃定的范圍,與土改和農業合作化時沙壩河所有的林地范圍基本一致。創下了沙壩河人民從以農為主轉向以林為主,快速發展林業的新時代。縣鎮兩級政府領導曾向沙壩河人民承諾,今后沙壩河主要是發展林業,并享受國家優惠政策。從此沙壩河人民以主人翁的精神,創造性地建設著,管護著這片集體林地,期盼著林木成材,靠林脫貧。然而善良的沙壩河人民萬萬沒有想到,他們在自己山地上栽種的林木已被政府暗下占去了。
1997年沙壩河近五百畝山林被芒部鎮政府排刀砍伐,出售謀利,沙壩河人民未獲分文。政府強占強伐,唯利是圖者渾水摸魚。一時間,沙壩河的部分山林遭受到極大的破壞。政府和林管部門為了掩蓋森林被濫砍亂伐的事實真相,欺上壓下,嫁禍于人,林管部門曾分別將沙壩河的村民黃訓德、顏家順、金元香、黃佑成等收審和非法拘禁。
1998年夏吾來到沙壩河,不見昔日的牛馬滿坡,炊煙四起,雞鳴犬叫。目睹的是,山上無牛馬,農戶稀炊煙,村民衣破爛,缺米又少鹽。沙壩河當時的情景,是什么原因所致?我走進一戶戶人家,幾乎都是老弱病婦幼,全社留守在家的不到40人,村民們訴:種的莊稼遭山中野生動物害,少收成,農民們的生活以土豆為主,我托人去場上買肉,將肉與農民的主食-----土豆混煮,請他們吃了頓飯,以此答謝這片熱土,答謝這里的父老鄉親對我兒時的養育之恩!我們共產黨人革命的目的,是使人民過上好日子。我想,可憐的沙壩人民何時才能走出貧困?
由于沙壩河的山林被政府占去,非沙壩河人民所有,沙壩河人民對依林生存完全失去了信心,近些年來沙壩河新的植樹造林幾乎為零。加之管理失控,導致2000年的一場山火又奪去了沙壩河的上千畝森林,雖說政府僅向上級瞞報為300畝,但所毀的面積是明擺著的事實。不少村民氣憤的說;政府強占與火災毀掉一個樣,都是在沙壩河人民的身上“割肉。”
據說,縣鎮兩級政府和林業部門的官員稱:沙壩河的山林是政府組織群眾栽種的,應該屬于政府所有。因此,政府對沙壩河舉證的,1983年縣政府頒發的“林權證”,明知無可非議,但又不明確表態。還有官員說,待政府將林木伐完后,再歸還沙壩河的山地。
沙壩河人民認為,沙壩河的山林、草地、熟地是毛主席共產黨領導人民翻身解放分給沙壩河人民的,不是分給哪一級政府的,其所有權完全屬于沙壩河集體所有,不屬于哪一級政府所有。至于政府組織群眾在自己的山地上植樹造林,是政府的工作職責,而不是政府依仗權勢強占沙壩河山林的理由。政府不該與民掙利失民心。
沙壩河的農民常年居住在數千畝人工林和自然生態林之中,山中野豬、野羊、野雞等經常出沒踐踏莊稼。農民們傷感地訴道;山林政府占,莊稼野物害,經濟無來源,生存無路啊!為此,沙壩河人民強烈要求政府歸還強占的所有林地,給沙壩河人民一條求生之路。
沙壩河是“綠色”下的沙壩河,美麗富饒的沙壩河,山是青的,水是秀的,環境是得天獨厚的!可是改開以來,沙壩河農民自從走上分地單干私化道,居在綠色中仍然守貧窮。(2011年夏)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