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玩不下去了!《21世紀經濟報道》一出,全國熱議曹妃甸。
自2007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以來,國際經濟形勢不斷惡化。2008年到2009年,美國金融危機連環爆發,實體經濟跟著蕭條,失業率一度升至10%。2010年歐洲債務危機爆發,“歐豬五國”(編者注:又稱“笨豬五國”,是國際債券分析家、學者和國際經濟界媒體對歐洲五個主權債券信用評級較低的經濟體的貶稱,包括葡萄牙、愛爾蘭、意大利、希臘、西班牙五國。)政局動蕩,歐盟各國相互推諉責任。為了阻止危機傳入中國,減緩國際經濟危機的烈度,國家緊急出臺4萬億投資,擴大內需,拉動外需,“救美國就是救中國”。
但是,有識之士都在懷疑,在世界經濟高度一體化的今日,中國真能置身事外、獨善其身嗎?為了頂住危機的傳入,我們得付出多大的代價? 承受多大的內傷? 又能堅持多久?
當然,有人想起了1997年的亞洲經濟危機。那時候,中國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多米諾骨牌沒有推倒中國,救了世界,也救了中國。為什么這次就不行?
但是,為了渡過亞洲經濟危機,中國也傷害了一把世界。加入WTO,成為世界打工場,吸引美國、歐洲、日本、南朝鮮、臺灣的資金和企業到中國投資設廠,使發達國家工資下降,失業率上升,福利基礎惡化。在美國,這促使實體經濟萎縮,信貸消費擴張,衍生金融商品泛濫,次貸危機爆發。在歐洲,則主要表現為政府債臺高筑,爆發債務危機。
中國體量太大,只能走自力更生為主的道路。靠誰都不行。靠美國,美國垮。靠歐洲,歐洲垮。靠日本,日本垮。靠世界,世界垮。雖然不能說美國、歐洲、日本的危機就是中國造成的,但是,中國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卻是不可否認的。要不然,怎么叫全球化?
全球化,相互依靠。中國靠世界,世界垮了。世界靠中國,中國也會垮。為了渡過亞洲經濟危機,中國還啟動了房地產市場化,造成了今日世界第一的高房價。房地產泡沫化過程,有力地拉動了內需,促進了基礎設施建設,有效地配合了巨額政府投資,成就了中國經濟長達十多年的高速增長。但是,一旦走上泡沫化道路,泡沫必然有崩潰的一天。這一天的到來,正如定時炸彈的爆炸,滴滴噠噠聲已經清晰可聞。
渡過亞洲經濟危機的最后一項絕招,正是類似曹妃甸開發區那樣的政府投資。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甚至鄉級、村級的開發區建設,使各級地方政府激動不已,投入巨資,七通一平,結果,只有少數開發區建設卓有成效。大多數開發區卻爛了尾,地租和稅收難以填補前期天文數字的投資,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高達十幾萬億之巨。曹妃甸的投資平臺債務雖高達600億,卻只是開發區建設債務的冰山一角。
因此,為了頂住亞洲經濟危機,我們已經傷得五內俱焚了。可是,這次來的是世界經濟危機,我們還能躲得過、抗得住嗎?
這正是曹妃甸故事最令人擔心,引人熱議之處。不僅國內政界、商界的人士都睜大了眼睛,國際投行、政要、媒體也都在緊盯著曹妃甸。有多少銀行擁有曹妃甸的貸款?有多少銀行擁有多少曹妃甸型的貸款?哪些銀行快要撐不住了?只有剛剛引發“錢荒”的光大銀行一家嗎?中國的金融、經濟債務危機即將爆發嗎?爆發以后,中國經濟將陷入日本式的長期低迷?還是能夠化危為機,真正實現產業結構升級,擺脫粗放性、依附型的經濟增長慣性?
遺憾的是,無論曹妃甸開發區管委會,還是唐山市、河北省的領導,或是曾經出謀劃策的學者,在檢討曹妃甸現象時,往往還是沉浸在內因決定論的窠巢中,而想不到“成也全球化,敗也全球化”。
有人將問題推卸到天津濱海新區,認為是濱海新區,特別是南港經濟區吸引了本該到曹妃甸的重化工業項目。其實,如果全球化經濟形勢向好,中國進出口繼續強勁增長,又何愁沒有新的重化工業項目呢?改革開放以來的大部分時候,經濟的快速增長都超過各級主事者的想象。進入二十一世紀后,各級主事者都生怕自己缺乏想象能力,怕不能想到十年、二十年以后的需求,怕被人罵保守。所以,曹妃甸的規劃從30平方公里不斷升級,升到250平方公里,310平方公里,甚至上千平方公里,完全是這個時代的產物,完全是我們擁抱全球化、又難已測度、理解、把握全球化的產物。此前,莫名其妙地受全球化之益。現在,又被動無助地受全球化之害。偉大如毛澤東,晚年曾深深體會到“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全球化潮起潮落,泛濫全球,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也改變了世界經濟地理。底特律衰落了,上海崛起了。農村衰落了,大城市瘋狂了。寧波港興旺了,曹妃甸卻可能要淹沒了。所以,沒必要自家人相互埋怨,要借機開闊眼界,真正懂得全球化。
有人將問題推給中國經濟的周期性波動。其實,曹妃甸的問題根本就不是源自中國自身的經濟周期,而是深深根植于世界經濟的結構性危機。當初,規劃曹妃甸大港時,不就是面向太平洋、面向世界經濟的繁榮嗎?怎么出了問題就怪中國經濟周期呢?2008年以來,世界經濟蕭條,國際遠洋運輸業遭受重創,造船業訂單急劇萎縮,一些船東寧可放棄訂金,也要終止合同。作為港口的曹妃甸沒有任何辦法,只能喝西北風。感謝國家的4萬億刺激政策,鋼鐵行業的危機推遲了兩年,但還是落入了內需不足、外需不振的嚴重危機,首鋼也就幫不了曹妃甸。
有人將問題推給中國的決策體制,上級貪大求全、好大喜功,下級投其所好、層層放大、中飽私囊。這固然是問題。但是,廣州開發區、天津開發區、上海浦東開發區,都是在中國的決策體制下,都有這些問題,怎么就成了高瞻遠矚、成就斐然呢?俗話說,墻倒眾人推。今日曹妃甸玩不下去了,原因有無數,都有道理,但不要忘了全球化這個大道理。哪一天世界經濟漲潮了,曹妃甸又紅火起來了,是不是又有無數人唱贊美詩,歌頌這個決策體制、歌頌各級領導呢?
眼下,真正重要的不是曹妃甸本身,而是曹妃甸的危機警示意義。如果把曹妃甸看作是一個孤立事件,以為和我無關,那才是真正的可悲現象。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