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岳王廟里,有秦檜和其妻王氏的鐵鑄跪像。早先,人們痛恨秦檜,凡是拜謁岳飛的游客,多打秦檜的臉、摸王氏的胸,久而久之,秦檜的臉和王氏的胸就格外亮,形成獨特一景。不管這形式是不是俗,卻是數百年來民眾內心感情的樸素表達。
孔慶東罵街了。不壞原以為吵吵兩天也就過去了,真沒想到會熱這么長時間。想來,應該是有人不愿意放下,想借機狠狠炒一炒。炒掉孔慶東的形象、光環,也算個不大不小的勝利。
孔慶東罵街了,還挺難聽。有人叫好有人搖頭。作為教授,究竟能不能罵呢?不壞認為,這要看南報是不是該罵,如果不該罵,誰罵也不行,教授不行流氓也不行。但如果該罵,那就人人“得而罵之”?!貦u的臉,販夫走卒打得,知識分子打不得?南報的胸,美國人摸得,中國人摸不得?要不壞說,孔慶東只動口不動手,已經堪稱君子了。
真正說到南報,倒有一個故事。十幾年前,《南方周末》剛剛出現在北京的報攤上時,有同事特喜歡,每期必買。但不壞發現,他的某些觀點越來越激烈,引經據典全是《南周》,于是不壞建議他:和“新聞聯播”摻和著看。
平心而論,如果單從敢說實話這個角度來說,南報還是不錯的,說過不少實話。為社會做出過一定的貢獻。不過,各位也別忘了,偶爾說謊的孩子未必真壞,而經常說實話的孩子也未必真好。
新聞有條生命線,真實、客觀、快。但傳播也有一個特性:屬于常態的事物媒體不感興趣,常態被打破才能引來關注。這不僅是傳播規律,也是人性使然。比如我們都有長輩、孩子,日常生活是常態,一旦他們中的某一位生病了,常態被打破,我們就會格外關心他。用新聞術語說,就是“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而中國人有句老話,也是對此很好的總結,叫“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南報對新聞傳播規律之精髓掌握得很到位,就是“迅速、客觀地傳播‘壞事’”——所謂壞事,就是社會的病態。通過長期、大量的負面報道,人們會產生一種心理暗示:我們的社會是一個矛盾重重、嚴重不公的社會。
再單從這一點上來說,南報也沒錯。反映社會生態是媒體最重要的職責,尤其是聚焦弱勢群體及社會深層矛盾。而且,我們的社會現實矛盾也確實很多。
不過,如果南報僅僅停留在“客觀、中立、快速”地反映“社會病態”,那它的辦報方針和新聞立場也是要被質疑的。但南報畢竟不乏操控傳媒的高手,他們知道怎樣用“深度報道”的形式來進一步影響了受眾。
所謂深度報道,就是“分析病因”。這當然也沒錯。如果社會病了,剖析病因也是應該的、必須的。但問題是,即使批判現實、剖析社會、分析“病因”,也必須要有一個客觀公正的立場,以及符合事實的角度,媒體要給公眾施以積極、健康的心理影響,而不是假扮高深繼而把人們的心理引向負面。更不能假借“真實、客觀、深度”,來迎合、刺激公眾的負面情緒,撩撥、挑逗社會大眾的心理承受力。
這就好比:一個人鬧肚子,去尋醫,正常醫生可以分析說,可能是吃了不潔的食品。而一個別有用心的醫生則可能說,你夫妻關系怎么樣?平時是她做飯嗎?根據你的癥狀,很像是砒霜中毒啊。即使真的中毒了怎么辦?一個好醫生會說,上手術臺。而一個別有用心的醫生會說,你不把你老婆殺了,你早晚得死在她手上……雖然這只是打比方,但縱觀南報及其多年來所信奉、宣揚的種種立場、觀點,我們不難看出它的輿論導向與政治傾向。
成功的新聞人都是邊批判邊思辨的。而仔細盤點下南報,它有沒有真正啟發民智、匯集民意?有沒有真正自主的特色理論創新?有沒有真正利國利民的建言獻策?有沒有真正為民請命的媒體行動?——當然,作為媒體的一般作用它是起到了,這一點用不著否認。只是在深層,南報更多的時候是抱著一套普世價值的圣經在自彈自唱。
南報借鑒西方新聞理論沒錯,但不能把自己賣給西方。西方的任何理論都必須符合中國國情,為中國的發展所用。南報不能表面上打著“新聞良知、新聞自由”的幌子,兜售西方價值觀,販賣現代大力丸。
不壞個人認為,南報的不智在于,中國允許如此叛逆的報紙存在,本身是體現了民主,而它卻把自己當成了救世主,不遺余力地崇拜起萬能的上帝來了。
你不是崇尚自由、民主么?美國總統都挨罵,你憑什么不能被罵?
不壞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zmh0908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