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網易新聞《抗日名將張靈甫遺孀向政府
索還房產30年未果》有感
今早登陸網易郵箱,一則題為《抗日名將張靈甫遺孀向政府索還房產30年未果》的新聞赫然映入眼簾,覽之浮想聯翩,剎那將我帶入了70年前的那個烽火連天的年月?! ?/p>
百度百科上如此描述:張靈甫(1903.08.20~1947.05.16),男,漢族,陜西省長安縣人(現西安市長安區)。原名張鐘麟,字靈甫,后因殺妻案改名張靈甫,字鐘麟。先后就讀于北大、黃埔四期,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中將軍銜,參加過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曾任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整編第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人品、武德俱佳,為人正直,是抗日名將、民族英雄。1947年5月16日,于解放戰爭之孟良崮戰役中陣亡,終年44歲?! ?/p>
“人品武德俱佳”尚待考證,抗日名將、民族英雄之說未免牽強。論據為“參加了主要的對日會戰,如南京保衛戰、蘭封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南昌會戰、上高會戰、兩次長沙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會戰、常德會戰、長衡會戰、湘西會戰等歷次會戰”,站場表現及斃敵數字沒有提及,僅從歷次“會戰”地點可一目了然,南京、徐州、武漢、長沙,一路敗退湘西,“抗日”不假,“名將”之說不敢茍同,如此邏輯,國民黨幾百萬將士皆可稱為“抗日名將”,全國四萬萬同胞人人可當“民族英雄”。何應欽、陳誠、湯恩伯、羅卓英參加會戰更多,可謂“名將中的名將”。真是戰時未見其功,戰后但見其名。反觀死因,僅寥寥數筆一帶而過,“1947年5月16日,于解放戰爭之孟良崮戰役中陣亡”,解放戰爭和誰打?為什么打?怎么陣亡?只字不提。自以為五大王牌,自以為全美式裝備,率新編74師一馬當先“圍剿共匪”,終因單路冒進,被撤退中的華東野戰軍殺個回馬槍,孟良崮一戰全殲整編74師,最終兵敗自盡。撇開國共雙方政治因素不提,抗日一退再退,內戰一沖再沖,拿著美國老爺給的先進武器裝備,從日軍鞭長莫及的大西南,跑到原日軍重兵駐守的華東地區,屠殺在日占區堅持抗戰到底的抗日軍民,如此”民族英雄”真是聞所未聞?! ?/p>
新聞中張的房產在南京,于1945年新婚為其妻購置,觀其時間可知,正是日本投降,國民黨瘋狂接受之際。電視劇《潛伏》一語中的,馬奎在給余則成安排住處時說“這些都是我帶人搶來的,誰敢和我們軍統搶東西”。站長羅敬忠更是“隨便按個漢奸的罪名,財產就沒收充‘公’”。而真正的漢奸穆連成通過賄賂站長,與日本情婦全身逃亡日本。還有超級漢奸周佛海之流更是通過賄賂戴笠變成抗日功臣。其房產來源可見一斑,赫赫有名的新編74師師長,“委員長眼中的紅人”,為自己在首都市區劫收一套花園別墅簡直不值一提。況其妻于48年就逃亡臺灣,35年后的1983年回大陸討要房產,我不禁要問,抗戰時期日本人購買的南京房產是否也能向國民政府討還?袁崇煥親屬是否能向康熙皇帝討還北京的住宅?如此邏輯,何必要解放戰爭?干脆把蔣介石禮請回京繼續當大總統、委員長好了。網易以如此標題報道如此新聞,是單純的嘩眾取寵還是別有用心??
再看如今充斥影評的國軍抗日片,以網易、騰訊、南方周刊為首的“自由世界”喉舌的一些報道,已經對多數不知情民眾尤其是年輕一代造成嚴重影響,瀏覽新聞評論,簡直一邊倒的擁護張靈甫,大罵共產黨。再看中宣部、廣電局每每“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的宣傳報道,真是無話可說。如此下去,黨無威信、國無寧日?!?/p>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