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后,拆分鐵道部,私有化中國鐵路之音煞是熱鬧,仿佛私有化是拯救中國鐵路的唯一法寶,似乎一“私”就萬事大吉一般。但是,即便是將鐵路私有化,是不是應該先搞清楚是向鐵道部及其所屬企業管理層傾斜的私有化?或是向各類資本的私有化?還是向全民的私有化呢?
特別是,新中國鐵路建設史,基本可以說是全民都為此做出過無償的奉獻史,曾經的鐵道兵和一些知青就不說了,他們為我國鐵路建設所做出的無償奉獻是最多、最大的,有的還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同時,眾多黨政機關、工礦企業干部職工和學校學生等也都到鐵路工地義務勞動過。因此,鐵路私有化,是不是應當先算算如何補償這無償建設的賬呢?
而私有化能夠破除什么“鐵老大”的傲慢、低效率、提高安全、透明度等等諸如此類的說法\理論,基本可以說是在癡人說夢。因為,鐵路線不可能到處建設,無論是私有,還是國營都擺脫不了“一鐵獨大”的局面;如果我們把供暖系統看成是鐵路線,當初也是在打破國營壟斷、引入競爭機制等等理論基礎指導下向所有資本放開的,可結果怎樣呢?筆者居住地的供暖就是一家私企,結果是王小二過年了,提意見不僅連門都進不去,且還要冒著被打的危險,到政府有關部門反映問題,得到的結果就是在最寒冷的時間里停暖檢修。不妨再看看如題為《物業業主十大不可調和矛盾暴露了什么》、《烏魯木齊:業主委員會和物業公司頻發矛盾 業主很受傷》、《被約出談生意 桃源居業主挨打》、《北清創意園業主收房兩年未果 維權挨打住院》、《甘井子某小區 物業與業主矛盾升級》這類遍布大江南北比比皆是的業主挨打的報道,我們又將做何感想呢?
其二,效率、利潤和安全是一對矛盾,很多時候甚至是不可調和的。從“帶血的煤”、“開胸驗肺”到我國諸多行業職業病、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的高發,再到斷手指、手臂、火災這類生產事故的反彈,無一不是拜減少安全投資和無視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所賜;近期《京珠高速雙層臥鋪大客車起火燃燒 導致41死6傷》的報道,又是不是很好的佐證呢?
因此可以預見的是,鐵路私有化后,減員增效、大量使用什么勞務派遣工、各種好處向管理層傾斜這樣的“改革”會如火如荼的展開,超時加班這類的違反《勞動法》等行為也會如影相隨,各種安全投入和規章制度又會在什么“競爭”、少數股東利潤\效益最大化中逐步的成為一紙空文。“帶血的煤”不就是這樣產生的嗎?
其三,鐵路建設回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些支線可能需要的時間周期更長,甚至是根本就不會有盈利。因此可以預見的是,鐵路私有化后,這樣的支線鐵路要么關閉,要么大幅度的提高客貨運輸價格;而如津滬、京廣這類運輸熱線也將會在所謂的新舊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指導下,產生一輪輪客貨運輸價格的飆升,春運“一票難求”的局面會得到大改觀,但廣大的普通人恐怕就不要想著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了。題為《廣東被指當年貸款修路如今外商收費 免費成美夢》等報道就是很好的明證。何況,追逐短期利益\利潤最大化、先撈回本錢還是諸多資本所熱衷的,如《陜西延吳高速超半數標段停工 被指欠薪上億元》這類問題恐怕會成幾何倍的增加。
其四,鐵路建設不僅有環境保護問題,還有征地補償等問題;由日前題為《大連PX項目調查:出事項目和防波堤涉嫌未批先建》、《福佳大化員工圍攻央視記者 大連市多個部門負責人也未幸免》來看鐵路私有化,再由題為《河北高爾夫球場偷采地下水 恢復水層需等上萬年》、《甘肅舟曲眾多小水電無證上馬 專家斥“不要命》、《地方煤販“暴力”要挾 個體煤炭運輸商被迫低價賤賣》這類比比皆是的報道來想象一下鐵路私有化后,我國自然生態、運輸等環境將會是一種怎樣的局面呢?尤其是,鐵路私有,土地如何征?各級政府、公檢法在其中又是個什么角色呢?
其五,題為《廣州斥資千萬余元助40名學子留洋 引納稅人爭議》一文道:“在國外,從科研創新到產業孵化,是一個很順暢的過程。而在國內,很多企業缺乏長遠的目光,他們需要的也許只是一個粗通生物、藥物原理的醫藥代表,而不是搞研發的科研人員。當然,很多科研成果和科研人員也缺乏走出實驗室、到社會上一展身手的平臺和環境。”這是不是道出了我國眾多私\民營企業的短視弊端、軟肋呢?而題為《高鐵自主知識產權全面還原:奇跡誕生與終止真相》的“北京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電力系主任吳俊勇教授介紹,比較核心的一個技術是西門子生產的27.5千伏的真空斷路器,能保證使用10萬次不出故障,在全球擁有75%的市場份額。但西門子最終拒絕轉讓,稱如果轉讓,公司股價會大降,且涉及國家經濟利益,要總理默克爾簽字同意才行”這個敘述,又昭示著什么呢?
其六,如果我們把我國曾經的農業灌溉等水利系統看成是現在的鐵路網,當鐵路私有化后,題為《西南汛期大旱:水利逐利?》所述的“對于各種農民群眾急需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不僅缺乏必要的修建、管理、維護,連已有的水庫、水塘等各種水利設施也在‘制度改革、產權明晰’的名義下被拍賣、承包出去,同樣具有逐利動機的私人承包者缺乏足夠的積極性為當地農業用水提供服務,最后導致各種小型農田水利設施逐漸喪失功能,無力對抗自然災害,私人承包者、管理者與農戶用水間的矛盾日益增多?!边@些現實,會不會在鐵路重蹈覆轍呢?日前題為《中國四萬座病險水庫存潰壩風險 地方政府沒錢修》報道所述的“沒錢”問題,其本質難道不是“一私了之”的只顧短期利益導致的嗎?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教育、醫療和住房改革就是一種私有化進程的改制,原各個領域大多數的中小國營、集體和街道企業之“國退民進”改革也基本屬于私有化范疇;這是不是被戲稱為“新三座大山”的一個基礎呢?曾經將公立醫院賣光的宿遷要重新建設一家三級甲等公立醫院的新聞報道引發了輿論的熱議,究其原因不就是防疫這樣的沒什么利益、利潤的事情“社會資本”不愿干造成的嗎?
而再看看早期的如“大頭娃娃”,近期的如《杭州4企業“西湖藕粉”摻淀粉 工商局要求下架》、《家樂濃湯寶標“可能含有”遭質疑 多家超市下架》、《廣州一段河堤被泥土壓塌 偷倒泥土屢禁不止》、《廣州政協委員下飯館自帶食用油》這類的現實,私有化能拯救中國鐵路嗎?
那么,是不是“洪桐縣里無好人”人了呢?顯然不是,但卻不是主流。如《土的掉渣的藏藥女企業家——雷菊芳》這樣的企業太少,甚至還會受到排擠、歧視和打壓;而如《<時代>回應王岐山:美國人看中國確實過于簡單》所述的“中國的‘資本主義’方面常常顯示出資本主義最糟糕的方面濫用勞工、環境惡化、質量和安全問題(比如關于毒牛奶的無休止丑聞)。”這類企業又太多。所以,私有化拯救中國鐵路不是天方夜譚,又能是什么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