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站:將人類帶向天堂還是地獄
田松
田松
本文發表于2011年3月31日12版。原文較長,發表時有重大刪節和觀點上的弱化。這是發表時的版本。原稿未發表部分,將融入另一篇文章,暫不披露。本文系《中國社會科學報》第176期12版“科學與人文”文章之一。http://sspress.cass.cn/news/19452.htm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強烈地震并引發海嘯,還引起福島核電站一系列爆炸。3月12日,一號反應堆氫氣爆炸,頂棚損壞;3月13日,日本政府承認二號反應堆高溫核燃料可能正在發生泄漏;3月14日,三號反應堆氫氣爆炸,堆芯燃料部分熔毀,放射性物質泄漏;3月15日,二號反應堆壓力控制池發生爆炸,放射性物質泄漏;3月15日,四號反應堆可能發生小規模爆炸,起火。
3月15日,國內開始流傳碘片(華素片)、碘鹽可以抵抗核輻射的“神話”,很快,國內開始搶購碘鹽。
近些年,與科學技術及其應用有關的話題不斷引起公眾的爭論。由于這次日本地震,地震、海嘯、核泄漏迅速搶奪了中國人的注意力。最初,人們“隔岸觀火”。很快,福島核電站的反應堆接連爆炸。于是,人們開始擔心日本的核泄漏會對中國產生某種影響。
有一種說法流傳很廣,輻射飄到中國,對人的傷害不高于抽一根二手煙。人們本能地想象,無限稀釋相當于沒有。這與我們對污染的態度是一樣的。污水被排放到江河之中,我們便深信,稀釋到看不到就相當于沒有。然而,物質不滅,污染物每天都在排入江河湖海,能夠永遠稀釋到看不見查不出嗎?
核輻射灰塵一路從日本飄來,散落在大海里,浮蕩在全球流通的大氣層里,不斷被稀釋,到了中國,濃度當然會很低。但是,濃度低并不是不存在。在海洋和大氣中的放射性物質會一直存在于海洋和大氣之中。在人類文明的壽命之內,會一直存在。而且,沒有任何一種辦法能夠消滅它們的放射性,即便把它們扔到化鐵爐中都無濟于事。
這種輻射所造成的危害幾乎是無可抵抗的。所謂出門打傘、戴圍巾、吃碘片,全都無濟于事。人類會進入一個新的時代。現在,大氣的放射性塵土中、海洋的放射性微粒中,依然有切爾諾貝利的污染,如今又加上了福島的。
福島核泄漏對于中國的直接影響可能不大,但是其所導致的間接影響注定是全球性的。福島的核泄漏會使得海洋生態發生變化,這種變化會產生連鎖反應。
所謂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人們這樣說的時候,總是覺得可以盡可能地發揮其正面效應,避免其負面效果。然而,這未免過于一相情愿了。核電站的嚴重后果是先天的。
每一個重大事故發生之前,人們總是傾向于認為這樣的事故不太可能發生,幾率很低,萬年一遇。而在事故發生之后,又認為我們吸取了事故的教訓,科學和技術又發展了、又進步了,所以事故不會再次發生。然而,在三哩島事件之后,發生了切爾諾貝利事件;在切爾諾貝利事件之后,福島還是出事了。人類再強壯的鋼筋混凝土也抵不過自然的力量。福島核電站,人類幾乎考慮了全部可能的危險,做了層層防護,貌似固若金湯。但是,還是出事了。
即使核電站完全可控,沒有天災發生,核電站還有一個先天的問題,就是核廢料。到目前為止,人類也沒有能力消滅核垃圾。所謂處理,不過是填埋。而安全的時間,應該是千年、萬年!也就是說,人類在建造核電站的同時,就必然知道同時在地球上埋設了千年萬年的毒瘤,它們隨時都可能迸裂。
核電在帶給人類利益的同時又帶來巨大的威脅,它引領人們通向的是天堂還是地獄?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
2011年3月21日
北京 向陽小院
北京 向陽小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