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偏低
與事業單位相差三成 九三學社市委建議拉平差距
2011年1月7日 A1疊09:綜合 稿件來源:新聞晚報 作者:馮蘭藺
□晚報記者 馮蘭藺 報道本市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僅為事業單位的七成,同比北京、廣州等城市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平均差距超300元。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低,是當前社會分配失衡的實例,嚴重影響社會和諧。在即將召開的市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中,九三學社市委將提交提案,建議盡快改善本市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待遇。
上海平均水平低于全國
九三學社市委最近一份調研顯示:截至2010年8月,占本市退休人員89.12%的302萬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低于全國社會保障的平均水平,全國平均退休養老金與在職收入比為0.64,本市企業養老金與市平均工資五年間的平均數為0.449。通常標準是,退休養老金與在職收入比處于0.6時社會相對穩定,達到0.8時相對和諧。
廣州市企業平均養老金2008年為1547元,比上海高46元,2009年廣州三次調整企業養老金后,企業平均養老金達2057元,比上海高386元,差距擴至8.39倍。另一則數據是:從2000年至2005年,全國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費年均增長 13.07%和11.48%,而同期企業養老金年均增長率僅為6.92%。
差距大 源于“雙軌制”
上述差異,源于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實行“雙軌制”養老制度。這一“雙軌制”因為養老制度改革、養老目標設定、養老待遇計發辦法、資金來源、調整增長機制等“五不同”導致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間養老待遇差距拉大。這些差異造成相同工齡、資歷、職稱的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往往是機關事業單位同類人員的1/2—1/3。
九三學社市委在調研中發現,從1993年到2003年,本市養老金調整增加額度按“本人養老金數額乘以相同的調整比例”計算。這一結果直接造成養老待遇越高的人加得越多,養老待遇越低的人加得越少。
“十二五”拉平企事業水平
這份黨派提案建議,本市應率先建立養老待遇調整聽證制度及政策執行后的評估制度。通過實際調查研究、比對分析研究,采取“適當拉開差距,盡快填平補齊”的辦法,實現公平養老待遇。扣除人員結構、平均工齡等合理因素外,爭取到“十二五”末實現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平均養老金持平,最終實現養老制度并軌。
對企業退休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統一管理,養老金調整中應進一步向這些人員傾斜。力爭未來5年將企業退休專業技術人員 (含高級、中級、初級)的養老待遇(包括共享費及各類補貼)提高到事業單位同類人員相同水平。
“當前的企業退休人員曾為我國的社會發展做出卓越的貢獻,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是他們的合法權益,積極穩妥地解決這一歷史遺留問題刻不容緩。 ”提案指出。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