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璉的學術“墓碑”
——簡評吳敬璉的《中國增長模式抉擇》(增訂版)
迎春
《中國增長模式抉擇》(增訂版)(以下簡稱《抉擇》)介紹作者吳敬璉,是“首屆國際經濟學杰出貢獻獎得主。1954年畢業于復旦大學經濟系。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寶鋼經濟學教 席 教授,國際經濟學聯合會執行委員會顧問,國際管理學會會員。”之所以把全部頭銜都列出來,是為了表明作者非同一般的學術地位。書的前面還特意鮮明標出“2008年10月最新增訂推出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心血凝結之作。”既是“心血之作”,又是“增訂出版”,可見這本書對于吳敬璉的份量之重。但是,這本“心血之作”恰恰“生不逢時”,竟成了他的“學術墓碑”。
吳敬璉在《抉擇》中說:“我查閱了大量發展經濟學文獻,對發展經濟學理論發展進行了梳理;同時收集了有關的經驗數據----”,(第7頁)得出結論,美國、英國的經濟是才“現代經濟增長模式”的代表,其他國家,包括原蘇聯、中國等國家的經濟道路,都是粗放型增長模式、早期增長模式,甚至連日本的“出口導向型”發展模式,也“影響宏觀經濟穩定”,“終致釀成1990年的泡沫經濟破滅和此后十幾年的衰退。”書中還說“鄧小平也經常談到‘四小龍’,其中他特別欣賞新加坡有高度權威的政府加市場經濟的做法。受過現代經濟學教育的學者一般認為東亞模式是有缺陷的。成熟的市場經濟還是歐洲和美國式的。”(《模式》第141、222頁)吳敬璉當然屬于“受過現代經濟學教育”的學者,對美國、英國的經濟發展則推崇備至,認為是唯一正確的發展模式。全書的中心就是論證我國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就是沒有選擇現代經濟發展模式,只要選擇美歐的模式,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這本書是2008年10月出版的,而據“美國全國經濟研究局確認,美國本輪經濟衰退從2007年12月至2009年6月結束。”(新華網 2010年11月2日 )就是說吳敬璉這樣著名的經濟學家,不僅沒有預見到美國將要爆發經濟危機,甚至于在經濟危機爆發以后,還大力吹捧美國經濟是“現代經濟發展模式”,而且說這是他“對發展經濟學理論發展-----梳理”得出的結論。對于《抉擇》一書,我國的一些學者也曾給予極高的評價,如說:“-----將是一部在中國經濟學寶庫中留下重要位置的書”、“-----的確是一本值得細讀、深思并將被經濟發展現實不斷印證的好書”。(見《抉擇》封底)事實是這次美國以及世界性經濟危機的爆發,不僅印證了《中國經濟發展模式抉擇》是一部不符合實際的壞書,宣告了這本書的破產,而且成了吳氏經濟理論的“墓碑”。
對于美國、歐洲的嚴重經濟危機,吳敬璉至今仍然視而不見,麻木不仁,還沒有看見他對《抉擇》一書的任何公開檢討。 11月22日 他又厚著臉皮在《北京日報》上,發表了題為《我們的經濟為什么失衡》的文章,輕描淡寫地說美國經濟“失衡”:“ 從2005年、2006年開始,中國的經濟學家對于失衡的狀況,中國的失衡的狀況、美國的失衡的狀況作過很廣泛的、深入的討論。這兩種失衡的經濟就本身來說,是無法持續的。”剛剛還說美國的經濟發展是“現代經濟發展模式”的吳敬璉,怎么一轉眼又說美國經濟“失衡”,“是無法持續的”呢?吳敬璉2008年還把美國經濟譽為“現代經濟發展模式”的典范,但是,他竟早在2005、2006年就知道美國經濟“失衡”,“無法持續”?對于這樣一位為我國“轉型”市場經濟立下汗馬功勞的“吳市場”,人們對于他的學風、品格能夠說些什么呢?
2008年9月,以美國雷曼兄弟公司破產為標志,爆發的世界性經濟危機,至今已經兩年多了,盡管主流媒體一再聲稱美國經濟已經開始復蘇,但是,美國的失業率還一直保持著9.8%點的高位,(《參考消息》 2010年12月5日 第4版)為了挽救這種局面,美聯儲再次實行“量化寬松”政策,濫發美鈔,刺激經濟。吳敬璉在《抉擇》中反復強調要“放開匯率這一開放經濟條件下最重要的價格參數”,(《抉擇》第147頁),如果真實行了他的放開匯率的建議,在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面前,我國的經濟、金融可能會全面崩潰。由于書中類似的錯誤主張實在是太多了,這里就不一一列舉。
《抉擇》不僅在理論上錯誤百出,經濟政策主張也全是一些“餿主意”,面對當前美國以及世界性經濟危機的事實,建議“吳市場”先認真檢討一下自己的錯誤,然后再發表文章,這樣才夠得上“學者”的起碼標準,哪怕是資產階級的學者!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