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第二十六個教師節
千里緣
·
2010-09-11
·
來源:烏有之鄉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梁啟超 《少年中國說》
學生云者,我向來這樣想,這樣說,現在卻覺得有些躊躇了,我應該對她奉獻我的悲哀與尊敬。她不是“茍活到現在的我”的學生,是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
魯迅《紀念劉和珍君》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象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毛澤東《在莫斯科大學接見了中國留學生、實習生的講話》
即使中國的官僚全部腐敗腐朽靡爛不堪,即使中國的上層學者全部賣身為奴失去靈魂,但只要中國最廣大的中小學教師還沒有泯滅做人的起碼良知,那中國就一定是還有希望的,因為兩億多青少年就是中國的未來。
但日前,教育部網站刊登倡議書倡導教師不收禮。開學伊始,廣東、江蘇兩省中小學生拿到的新教材,刪去了20多篇傳統經典篇目。不管有多少冠冕堂皇的理由,致命的魔爪已經張開。
回憶我的學生時光,是在生產大隊的學校度過七年的小學和初中,那已文革后期;高中是在公社中學完成的。小學和初中的教師,基本是公社中學畢業的高中生,他們一般是假期到公社教育組去培訓半月左右,然后回來現學現賣,但教學態度好像是很負責的。每天也做集體的廣播體操,每天也有點家庭作業,每學期也有很正式的期中期末考試,初中時也自帶煤油燈去搞兩個小時的晚自習。那一排簡陋的平房教室和泥巴地的操場,完全就是幸福的樂園。
那時沒有教師節,但學生們對學校的所有教師都很尊重,哪怕是食堂里的那唯一的一個大師傅,我們遇到,都是不敢大聲講話的。然而,學生從來沒有想到要給自己的老師送禮的,哪怕是一張紙片。沒有誰的家長到學校來過,即使偶爾碰到,我們聽到家長對老師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那家伙很調皮,您要狠狠地管教哦,不聽話就打,打了我給您手功錢,提雞蛋來感謝您。”老師總是呵呵一笑,但從沒見哪個老師打過哪個學生,甚至好像也沒聽到罵過學生。
高中后,離家六七里,但我是走讀。每天早中晚路上三趟,花的時間很多,至于學沒有學到什么,家長全然不知的,最多一學期看看成績單,也絕對相信成績單的真實性。家長信任老師,老師也全然理解家長,因為老師中有縣城師范畢業的了。那時也沒有教師節,師生之間也不興送禮的,至多逢年過節時,有個別家長因為教師在生活上特別照顧了自己的孩子而提來幾十個雞蛋,或者就是一只雞。那時,老師挽留家長在家吃頓飯,家長極力推辭,其情其景,師生關系真是清甜如水。
后來工作了,有了教師節,一直于今。當我睜開眼睛時,不知道師生關系怎么就與時俱進的如此齷齪不堪了,而我卻好像成了不合時宜的異類,還在徒然發思古之幽情。學生云者,他們還會是使“國雄于地球”的中國少年嗎?他們還會可能是“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嗎?他們還會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嗎?嗚呼,我說不出話來了,謹以此慶祝神圣的第二十六個教師節吧!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