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對國家還是個人,全球化的影響都是全方位、多層面、立體式的,這種影響已經遠遠超出了經濟全球化的層面。全球化大潮是美國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這就決定了全球化對不同意識形態的沖擊是巨大的。尤其是在中國經濟參與全球化競爭的力度不斷加大、程度不斷加深的同時,伴隨著經濟全球化而來的文化全球化、政治全球化也成為人們關注和思考的焦點,更對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帶來了很多沖擊,對中國的國家文化安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等形成了巨大挑戰和考驗,對領導干部的意識形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全球化思潮的演變過程、本質和對中國的沖擊,自然成為意識形態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通過經濟全球化來控制經濟并影響人們的消費理念引導其消費方式
從中國2001年加入世貿開始,外資進入、占領中國市場的主要方式很快從投資建廠轉為收購中國企業,并且在收購中堅持“必須是行業龍頭企業”、“必須絕對控股”、“預期收益率必須超過15%”的“三必須”原則,導致大量行業領先的民族品牌被外資收購,并且很多品牌在收購后被故意弱化甚至冷藏,最后逐漸從市場上消失。這么多民族品牌被收購的遭遇和外資控制中國這么多行業的事實不僅讓大家想起拉美、東歐的一些國家開放過度的慘痛教訓,嚴重損害了這些國家的經濟利益和經濟安全,也給這些國家發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長期的災難性影響。
事實上,很多發展中國家都是從使用西方發達國家推出的產品開始,從被動接受其消費文化逐步到模仿其消費方式,并進一步接受其生活理念、價值觀念。隨著不少外資品牌的產品在中國市場上占有率的不斷攀升,其中不少品牌已經在其所在的行業占據壟斷地位,我們不知不覺中已經生活在國外品牌的包圍之中。并且,如果他們漲價就提高我們的生活成本,這時不少人又常常會抱怨政府沒有管理好物價問題。這樣天長日久下去,我們增加的是對國外產品的依賴,是對國外消費方式、生活理念的向往,不僅使國產品牌的產品銷售遭受嚴重打擊,而且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也在不知不覺中被一步步消解。
當中國不少支柱產業的控制權已不在我們本國企業手中時,當外資在越來越多行業擁有了控制權之后,我們又怎么能夠真正實現自主技術的創新,我們又如何保證我國的經濟安全,我國又如何才能避免成為發達國家的經濟殖民地?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沖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已經無法回避這些問題,不少人在思考這些問題。因此,在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競爭的同時,如何勇于、善于維護我國經濟的獨立和安全,同時維護好我國的文化安全、政治安全等,是每一位領導干部都應該認真思考和解答好的問題。
通過文化全球化進行文化滲透來影響改變人們的文化取向和價值觀念
作為美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對外滲透、擴張的重要方式,文化全球化與經濟全球化幾乎可以說是相伴而生。文化全球化就是指世界上不同民族、國家的各種文化在全球化大潮的沖擊下,以多種方式在全球范圍內相互交流、交鋒、融合的過程。其中既有本國文明、文化對外輸出過程,也有他國文明、文化對本國不斷輸入過程,其中既有文化產品的輸入、輸出,也有國與國之間在教育、科研、傳媒、藝術、出版、宗教等領域的交流。由于受“西方文明中心論”等錯誤思潮的影響,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所謂西方文明在這種交流、對流中占據主動、主導地位,他們通過全球化大力輸出自己的影視作品、新聞報道、圖書等文化產品以及文化產品中所蘊含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把文化全球化變成美國文化或者西方文化的“同質化”、“一元化”、“一致化”、“一體化”,通過文化全球化進行文化滲透來影響、改變其他國家人民的文化取向和價值觀念,從而實現“文化西方化”、“文化美國化”、“文化霸權化”甚至“文化殖民化”。
美國的影視大片是其在文化全球化過程中推行“文化美國化”的重要工具,也是我們最為熟悉、接觸最多的,這些影視大片中宣揚的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消費主義、自由主義等西方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大量涌入中國,美國文化、美國文明、美國價值等已經對我們很多人不同程度地產生了影響,尤其是對年輕人影響最大。美國《華盛頓郵報》上刊發的一篇題為《美國流行文化滲透到世界各地》的文章毫不隱諱地指出,美國最大的出口產品不再是地里生產的農作物,也不是工廠制造的產品,而是批量生產的流行文化,是電影、電視、音樂、圖書以及電腦軟件等等。到2010年,美國好萊塢電影的海外票房已經突破200億美元,占據了其總票房收入的2/3。而美國推行文化全球化的策略就是用更多的銀幕、頻道、播放時間來進一步強化全世界文化市場對好萊塢的依賴、依附程度。2012年2月,中美雙方達成協議,中國政府同意將在每年20部的海外分賬電影配額之外再增加14部分賬電影名額,并且其票房分賬比例也將會由此前的13%大幅提高到25%。這意味著,不僅將有更多的美國電影進入中國市場,而且其在進一步加大文化滲透的同時,也將獲得更多經濟利益,這也是美國文化全球化策略的又一次成功實施。中國社科院國家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態研究中心的一項關于國家文化安全的調查結果表明,雖然40.89%的被調查者認為美國等西方國家通過網絡對我國進行政治滲透和文化滲透的現象“非常多,情況非常危險”,但也有49.65%、6.33%、2.69%的被調查者分別認為“有一些,但不必過度關注”、“不至于,美國不會這樣”、“美國希望中國越來越好”,可見有相當一部分中國人對外來文化的滲透和入侵缺乏應有的清醒認識和警惕性。
語言優勢和教育優勢是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進行文化滲透、西化的重要手段和強力武器。由于中國對英語教學和學習的過分重視,很多人從幼兒園就開始學英語,然后從小學到博士畢業也一直在學習英語,造成很大一部分人把相當一部分甚至大部分的學習時間花在了學習英語上,不僅荒廢了對母語的學習和對中華文化的繼承,而且為英語為母語的西方文化大舉進入中國創造了極其有利的條件。更應該引起我們警惕的是,過分強化的英語教學帶來的“文化殖民”對中國人的文化自信產生了巨大沖擊,使得不少中國人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形成了對西方文化的向往甚至崇拜。在國內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形成了對西方文化、價值觀念的認可甚至崇拜之后,一些中國人通過留學、研修、交流等形式到西方之后,看到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在物質上的富有、生活上的奢華、個人主義的張揚、自由主義的泛濫等所謂的繁榮和進步之后,往往會對自己的祖國有很多不滿意甚至厭棄等情緒,患上了一種“文明沖突病”。
通過政治領域的滲透來宣揚西方政治制度并采取多種手段培養反對勢力
文化全球化、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不僅讓我們中國人使用上了更多國外制造的產品,感受到了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也對美英等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政治制度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在這種背景下,美國等西方國家開始積極推進政治全球化,各種國際性的會議、論壇在中國舉行,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控制的電影、報刊、書籍、音樂、網站等傳播載體進入中國,并且通過各種基金會、國際組織等培養出一批反對中國共產黨領導、攻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瓦解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等詆毀、攻擊我們黨和國家的根本制度、光榮歷史,宣揚和鼓吹西方的憲政民主、“普世價值”、“新聞自由”、公民社會、多黨制、軍隊國家化、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的所謂“公共知識分子”,作為美國等西方國家在中國推行和平演變戰略的主力軍,不斷地宣揚西方政治人物、政治理念、民主制度、政治制度、政治價值等,嘲笑我國一直推崇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樂于助人、為人民服務、無私奉獻等社會主義思想觀念,大肆污蔑、丑化、攻擊毛澤東、周恩來等革命領袖和我們樹立的雷鋒、焦裕祿、孔繁森、鄧平壽等典型,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共產黨的執政地位、社會主義制度等提出質疑甚至大加攻擊,尤其是一些人利用大學課堂、公開講壇和新聞媒體大肆宣揚和傳播,使得不少人在西方錯誤思潮的沖擊下難辨是非,道德滑坡、理想信念喪失、信仰迷失等問題不同程度地出現。
不僅在中國國內培養政治上的反對力量,美國等西方國家也下大力氣在西方的大學、機構培養出了一批政治上堅決反對共產黨、反對社會主義制度的知識分子,并且這些知識分子主要以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學者或者當地的華裔為主。這些有著所謂的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歷史學家以及大學教授等身份掩護的人雖然不是中國國籍,但他們有著中國血統和面孔,又熟悉中國的文化和國情,利用所謂的跨國企業高管、公益慈善人士、國際專家等身份和一些中國人崇洋媚外的心理,他們來到中國成為不少高校、企業甚至黨政機關的座上賓,有的成為名牌大學的教授,有的成為包括央企在內的大企業、金融機構的獨立董事、顧問等,還有的被一些部委機關、地方政府聘為專家、顧問等,甚至有部委機關、地方黨委政府和國企請這些人來講黨課、舉辦大講堂等,使得他們可以利用這些機會、場合和身份大肆宣揚西方的所謂民主、自由、憲政、人權、新自由主義、私有化等資本主義思潮,成為美國等西方國家在中國推行和平演變戰略的一支生力軍,其影響之惡劣不可低估。中國社科院國家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態研究中心的一項關于國家文化安全的調查結果表明,40.22%、36.33%的被調查者分別認為新自由主義是市場經濟的理論依據、普世價值是人類發展方向,12.19%、11.70%的被調查者分別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權貴資本主義、官僚資本主義。這些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西方國家在中國推行和平演變戰略的效果,發人深思和催人警醒!
人權問題是美國在全球化進程中用來詆毀、攻擊中國的又一個重要武器,并且具有更加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人權外交是從1977年起擔任美國總統的詹姆斯·厄爾·卡特第一個明確提出,他還公開向全世界宣稱人權是美國對外政策的核心原則。也就是從1977年開始,美國國務院專門成立了人權和人道事務局,并開始發布《年度國別人權報告》,對其他國家的人權橫加指責和干涉,最多時涉及了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美國之所以利用人權問題一次次進行反華的輿論戰,就是想借人權問題來丑化中國形象,破壞中國穩定局面甚至顛覆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在這種意識形態指導下,不管中國在促進、保障人權方面付出了多大努力、取得了多大進步,美國政府依然還是指責中國人權“糟糕”和“倒退”,目的就是要在全世界抹黑中國,在政治上分化、西化中國。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常務理事、國家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態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