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伍等于免費上大學”非教育部之光榮
今冬征兵工作即將開始。根據計劃,將從高校畢業生中預征兵13萬,為歷年來最多的一次。由于國家為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的高校畢業生補償相應學費,代償助學貸款。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不無釋然地分析說:“這就意味著,高校畢業生應征入伍相當于免費上大學?!保?0月22日《南方日報》)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感到釋然,當然是有他的理由的。因為這些年來,伴隨著教育市場化觀念的流行,大學的高學費政策已經讓普通百姓感到苦不堪言,民間輿論對教育部也頗有微詞,“相關負責人”也多少會為此感到有些壓力,現在國家出臺的“入伍補償學費”的政策,似乎為教育部去除了一塊不大不小的“心病”——教育部自然會感到釋然,甚至僥幸了。
但我要說的是,教育部的感覺,其實是一種錯覺。試問相關負責人:“從高校畢業生中預征兵13萬”,從總數上看似乎并不算少,但今年高校的應屆畢業生是多少?“13萬”所占的比例有多大?
根據人力和社會保障部今年一月發布的資料,“09年需要就業的高校畢業生總數約為710萬人”,如此一算,“13萬”僅占畢業生總數的1.83%,差不多只是一個零頭。這“13萬”入伍生固然是有福了。可剩下的690多萬或百分之九十多大學生,他們的學費又該找誰解決呢?顯然,靠“入伍補償學費”這條道路來解決大學的高收費問題,是很不靠譜的。
此外,“相關負責人”把“應征入伍”和“免費上大學”刻意掛上鉤來進行表述,暗示參軍是一件“很合算”的事,也是很不恰當的,因為這消解了參軍報國的崇高意義。筆者在這里鄭重地提出這個問題,決不是故作高調,因為雖然現在是和平時期,但既然參軍,就要有為國捐軀的心理準備,而生命是無價的,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生命只有在為了捍衛一個比生命更為崇高的目標,比如國家的安全,民族的獨立等,才能夠獻出。國家給入伍大學生補償學費,體現了國家對入伍生的關懷,這決不能被解釋為大學生入伍的目的——如果大學生入伍僅僅是為了解決學費,那萬一某一天風云突變,需要抗洪救災,甚至上戰場,那這筆賬又該如何算下去呢?
設身處地地為教育部著想,面對目前因不得人心的高收費政策,與其像撈救命稻草似的隨便抓個什么理由讓自己“釋然”,還不如立即采取措施降低學費。根據相關資料,日本的大學學費原來是世界上最高的,在日本上大學,包括學費在內每年花費約合人民幣11萬元。但日本的人均GDP超過3.1萬美元,中國僅在1000美元上下,為中國的31倍。從支付比例看,其支付11萬元僅相當于中國居民支付3550元,而中國現階段大學費用支出,平均每年在1萬元以上——也就是說,從支付能力看,中國現階段大學支出是世界最高的日本的3倍以上。
更讓人感到不解的是,盡管收費如此之高,但學費僅占大學每年所需資金的1/20左右,也就是說,國家在撥付學費的時候,手略微松一點,大學的學費就可以免掉了,既然如此,為什么還非收不可呢?教育部似乎從來沒有認真想過這個問題。
簡言之,“入伍等于免費上大學”非教育部之光榮,反而凸顯了大學高收費政策的失誤,現在是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了。
|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