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時政 > 時代觀察

暫時無派:美金融危機會不會引發中國經濟危機?

暫時無派 · 2008-09-23 · 來源:烏有之鄉
金融海嘯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美國的金融危機會不會引發中國的經濟危機?

暫時無派

美國最近有不少與房地產有關的大公司相繼破產,股市也動蕩不安,不少人的“財產”都在縮水。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它對中國的影響有多大?不少經濟學家已經對此有過精辟的論述,我不想“班門弄斧”,這篇小文,只是試圖從一個經濟學“門外漢”的角度,用類似“科普”的白話,談談我對此事的理解。

美國的這場金融危機,始于房地產經濟的泡沫發展。在以電腦為代表的高科技對美國經濟的強勁推動作用減弱以后,美國將什么作為它的經濟繼續前進的火車頭呢?當時的美國聯邦儲備局局長格林斯潘先生,將目光瞄向了房地產。在過去的十多年里,以房地產為龍頭,美國經濟出現了高增長、低通脹的“奇跡”。現在,用“馬后炮”的眼光去回顧這個過程,我們不難發現,這個“奇跡”根本就是不健康的、是含有大量泡沫的。但在當時,格林斯潘卻被許多人看成是“神仙”,甚至有不少美國人說:我不在乎誰當總統,我只在乎格林斯潘是否還當局長。那么,這個巨大的泡沫是怎樣形成的,又是怎樣破滅的呢?

我們知道,美國人的消費理念與中國人是不同的。他們不注重儲蓄,而是喜歡先花錢、后掙錢。表現在住房上,他們不是先攢錢再買房,而是先借錢買房,住進去以后再慢慢還錢。用國內前些年的流行術語,就是“超前消費”。但是,美國人的超前消費一直是有條件的。以住房為例,一個人要申請貸款買房,他(她)首先要有足夠好的個人金融信用,同時還要有首付房價20%的能力。這樣,一旦出現斷付的現象,銀行就可以以當時房價80%的價格,較容易地將房屋拍賣,收回貸款。應該說,在這樣的貸款條件下,銀行是不大容易出現呆帳和虧損的,人們買房只能量力而行,房價的增長也不會明顯地高過一般物價的增長而使其脫離本來的居住功能,成為“投資”的對象。這樣的房地產,一般只能做到財產的保值,而很難做到財產的增值。很顯然,這樣的房地產業也就不可能成為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格林斯潘的政策改變了這個局面。這些政策,就是貸款條件的大幅度放寬和一系列所謂“金融衍生物”的產生。

大約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后期左右,在美國買房子突然變得很容易了。過去個人信用不合格的人現在可以很容易地拿到貸款,過去普遍要求的20%首付,也可以因人而異地減免。我當時有一個作一年級住院醫生(Resident)的美國朋友,就很高興地告訴我他已經買房了。我很清楚此兄不僅有一大筆上學的貸款未還,而且日常生活一貫大手大腳。其經濟窘迫地不時常做點moonlight(業余時間到其它醫院作臨時醫生),連水電費有時都付不上。我很驚訝他居然能拿到貸款,他得意地說:“When your name is followed by those two letters, a mortgage becomes very easy(如果你的名字后面有MD(醫學博士)這兩個字母,按揭就易如反掌)。我們知道,在任何一個市場上,當求大于供,商品的價格就會上漲。就是這位朋友,五年后作完住院醫生離開時,賣了房子后一算帳:扣去利息、房地產稅和買賣房子的手續費,他等于白住了五年房子還有剩余。這樣的高額“利潤”,顯然比租房子住要劃算得多。就這樣,房子在突然之間成了“投資”熱門。這時,一種帶有投機性質的金融衍生物----次級貸款應運而生了。所謂“次級貸款”,就是某人或某公司先從銀行貸一筆款,然后再以比銀行利息高的利息,將錢貸給銀行不愿意貸的人,賺取差價。這些次貸公司的一部分確實有比較厚實的資金保障,而另一部分則基本上是“空手套白狼”。可以想象,在房價普遍看漲的時候,這樣的公司可以一夜暴富,而一旦房價大跌,他們也很容易一夜破產。為了幫助銀行和次貸公司招徠更多的顧客,又一種金融衍生物----Credit Default Swap (CDS, 國內有人將此翻譯成“信用掉期違約”)產生了。它的職能是什么呢?是為那些繳不起首付的人提供“保險”。具體地說,如果你口袋里的現款不夠繳20%的首付,為了讓銀行或次貸公司能放心地將錢借給你,你可以向CDS買保險。CDS并不貴,一年只要能繳得起一千美元左右這樣的保險,你就可以拿到二、三十萬美元的房貸。當你的財政出了問題,不能及時地繳納本息時,如果你的房子拍賣得到的錢不夠還貸款,CDS就可以替你補上不足的部分。當然了,如果你沒有出問題,這筆錢也就成了CDS的利潤。于是,買房子的人越來越多(其中包括許多純粹為了投機而買房子的人),房價也越炒越高。飛漲的房價又進一步刺激了開發商的欲望,向銀行貸來更多的錢開發新的住宅區。

就這樣,在這些政策和金融衍生物的推動下,美國的房地產業猶如奔騰的快馬,將美國的經濟以令人眩目的速度拉向前進。許多處于“中產階層”的美國人,突然發現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成了百萬富翁。這樣說,有人會不理解:除了有兩套以上房子的人,房價的升降怎么會改變居住者的財產多寡呢?換句話說,即使你的房價在五年之內從二十萬猛增到一百萬,只要你繼續住在里面,它就仍然還是那個房子,“賺來”的八十萬不過是筆虛錢,不賣房子是拿不到的。即使高價賣了房子,接下來買新的房子同樣也要付高價,這等于是不賠不賺。如果你這樣想,那么你的思維就還是中國人的思維,美國人不是這樣想、也不是這樣做的。他們可以在繼續住在房子里的同時,提前使用房子替他們“賺來”的利潤,這個利潤,就是住房抵押貸款。具體地說,當你的房子從二十萬“升值”到一百萬時,你可以將房子抵押給銀行或貸款公司,拿來一百萬的現金。除去繳還第一次的貸款,你至少還剩八十萬。這八十萬,你愿意花在什么地方,就可以花在什么地方。有人用它為子女繳學費,有人買名貴的跑車和首飾,也有人用它周游世界。對于想炒房子的人,他們就可以不斷地抵押已有的房產,買進新的房子,形成“雪球效應”。如果你關心北京奧運會的話,你大概會記得美國體操隊的那個可愛的小姑娘肖恩。肖恩的父母不是富人,他們用來為她請教練的錢,就是來自他們不斷地抵押自己的住房。我很為她感到幸運,因為她趕上了美國房地產經濟飛速發展的好時候,放在今天,她大概很難有錢實她的奧運金牌夢。

如此高的房地產利潤,無疑將藐視其它所有行業的微薄利潤,在這種情況下,誰還愿意投資其它行業呢?可是,美國人也是要吃穿的,這種虛擬的經濟膨脹背后的實物是從哪里來的?說來令人感嘆,這些年來,美國的兩億多人,基本上是靠別的國家的人養活的,其中主要是靠中國人養活的。美國現在已經基本沒有制造業了,即使那些老牌的關乎民生的產品,也大多是在外國的土地上、由外國工人生產的。也就是說,當許許多多美國人在房價的飛漲中興高采烈地計算著自己財富的增量時,中國和其它第三世界國家的工人們正在日夜加班為他們制造生活必需品。他們用那些綠色的紙,換來中國工人的血汗;而中國政府又將這些換來的綠紙以美國國債或美國公司股票的形式,還給美國去支持他們的房地產經濟。當中國手里的綠紙多到美國感到不舒服的時候,他們就會通過美元貶值來賴掉它們。這就是在《“新三座大山”的后面,是舊的三座大山》里,我為什么說,中國不存在一條資本主義的道路;為什么說,當改革走向私有化的那一刻,中國就注定會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方向走去。

泡沫不會無限大,它總有一天要破滅。當許多美國人為自己的發財而高興的時候,他們中的一些人開始感到,自己支付房貸本息越來越吃力了。人人都知道,一百萬和二十萬房貸的月息是不一樣的。于是,在瘋狂地膨脹了十多年后,美國房地產這個大泡沫開始破裂。先是少部分人還不起貸款,他們將房子扔給貸款公司,一走了之。當這種現象越來越普遍的時候,賣房的人開始超過了買房的人,于是房價開始下跌。這種跌價具有很強的傳染性,以投機為目的購房人開始迅速出售手里的存貨,這就使已經變冷的房地產業進一步地雪上加霜。許多次貸公司發現,他們收回來的房子已經大大貶值,已經資不抵債,于是,破產就成了必然。跟著,CDS破產,住房抵押公司也面臨破產。這有點象生物體內神經遞質的級聯放大效應,昨天看起來還好好的大公司,一夜之間紛紛告急。不僅如此,與房地產相關的股票也開始貶值,社會的大量“財富”,就象高溫下的水,莫名其妙地就從人間“蒸發”了,一場被人形容為“海嘯”的金融危機,就這樣好象跟人開玩笑似地從天而降。

現在,美國政府已經開始了據說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救市”行動。有人嘲笑美國政府的做法是“社會主義”行為。其實,說這種話的人,如果不是在調侃,就是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社會主義、什么是帝國主義。社會主義的本質是政府介入經濟嗎?不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是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誰說資本主義政府不介入經濟?在帝國主義即壟斷資本主義時代,國家其實就是大資本的代理,他們根本就是合二而一的。政府不僅在必要時會以經濟手段來維護大資本的利益,而且在有必要時會毫不猶豫地以戰爭手段來達到同樣目的。那些用美國政府的行為,來嘲笑中國“精英”的自由主義經濟論調的人,實在是太天真了。

現在,美國政府的救市行動究竟會有多大效果還很難下定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至少在目前,這場金融危機,還不是經濟危機。之所以如此說,是因為經濟危機所具有的社會產品大量過剩、企業大量倒閉和工人大量失業的現象,在現在的美國并不存在。是的,一些大的金融公司是倒閉了,但是,人們也許不知道,這些公司“倒閉”時發給員工、特別是高層員工的“紅利”,大概是一個普通中產階層的人一生都不一定能掙到的。那么,金融危機會不會進一步引發經濟危機呢?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好象并不大。原因不難理解,那就是美國今天已經沒有多少制造業了,因此也就不存在產品過剩的問題;美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就業在第三產業,因產品過剩而導致的勞動力過剩也不太可能。房價貶值自然使美國人的財富減少,但只要房子還在,它的居住功能就沒有消失。房子被銀行收回,肯定會使房主破產,但也許房子本身的價值早已被房主消費了,他們可能并沒有失去什么,只要還有工作,他們在公寓里也可以過得不錯。股市的縮水當然會造成損失,但是,美國的股市不同于中國。中國的股市散戶是拿了生活節省下來的錢去“錢生錢”的,股市的瞬息變化都關系到許多股民的生家性命。而美國的股市卻是大量地由退休金和保險金支撐的,絕大多數股市里的錢不是用來投機,而是用來投資的。對于還沒有到退休年齡的人來說,股值減少僅僅只有帳面意義,而沒有實際意義,因為即使現在股市好到天上,這些退休金也拿不出來。如前所說,絕大多數人的美國人并沒有多少“余錢”炒股,他們根本就是子用卯糧、超前消費的。因此,雖然現在美國的股市很糟,許多人也在議論,但普通美國人卻很少因此恐慌。

不管美國政府此番救市成功與否,談論美國經濟的崩潰都為時過早。世界歷史上,老牌的帝國主義衰退,新興的帝國主義稱霸,可謂“你登場罷我登場”。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帝國主義終究是要滅亡的,但是,只要我們客觀地回顧歷史,就不難發現:沒有一個帝國主義國家是不經過戰爭自行退出歷史舞臺的。指望一場金融危機就讓美國垮臺和中國“崛起”的想法,雖然令人感到鼓舞,卻很難令人信服。美國的金融霸權和美元強勢,是它盤剝第三世界國家的外在手段而不是它的內在實力。美國的真正實力是它的軍事、糧食武器和它對世界能源的控制。一場金融危機不管對美國的打擊多大,都不會使它傷筋動骨,況且在今天的世界上,還有那么一批高度依賴美國的殖民地經濟的國家。它們也許會比美國政府還積極地去救美國的金融。我說過,帝國主義一定會滅亡的,但一定不會在殖民地消失之前滅亡。

雖然引發美國經濟危機的可能性不大,美國的這次金融危機引發中國的經濟危機的可能卻令人憂心忡忡。現在有很多人都在談論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但他們注意的似乎更多的是對中國金融的影響。我個人認為,中國的金融雖然或多或少地會受到這次危機的影響,這種影響的程度可能并不嚴重,因為中國的金融大體上還是相對獨立的,還沒有完全“與世界接軌”。這還要感謝改革開放的不徹底、感謝計劃經濟的“弊病”、感謝前些年“解放思想”的不完全。但是,金融的相對安全并不等于經濟的安全。郎咸平經過對中國經濟的分析,得出了中國經濟“二元化”的結論,對這個結論,我是認同的。這個“二元經濟”具體表現在制造業過冷和基本建設及房地產過熱,尤其是房地產業,大有步美國后塵泡沫化的趨勢。與此同時,制造業由于過分依賴國外市場,在今天美國人收緊消費和美元貶值的情況下,已經開始出現大量的倒閉潮。一方面就業率很低的房地產大量的吸納流動資金,并因為地產商為抬高房價人為空置而捆綁的銀行貸款,一方面能夠容納就業的制造業出現蕭條,大量解雇工人,中國經濟出現了高GDP、低就業的分裂現象。目前,中國政府試圖通過適當放松銀根的辦法刺激經濟的發展,但在我看來,這是治標不治本。制造業缺乏活力,并不主要是因為缺乏資金,而是因為定貨減少、市場疲乏。這就有可能使拿到貸款的制造商不是將錢投入到制造業,而是投入到他們認為能保值增值的房地產業,進一步加劇經濟“二元化”。許多人,包括我這個經濟門外漢都十分清楚,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啟動內需。

在今天的中國,啟動內需這個人人都清楚的辦法大概沒有任何人能辦到。三十年的改革分裂了中國社會。在造就了“改革家”引以自豪的一小批富可敵國的“先進生產力”的同時,億萬工農大眾被徹底淪為“弱勢群體”。富人們除了聲色犬馬,已經沒有什么可以消費的了,而窮人們則什么都需要,卻沒有多少能力去消費。還有一批介于這兩者之間的人,他們是政府普通工作人員、公司“白領”、教育科研人員、小的私人業主和計劃經濟體系的離退休人員等。他們好象類似西方社會的“中產階層”,本來應該是內需的主力軍,但是很遺憾,他們實質上和中產階層并無共同之處。因為中國醫療、教育等社會保障系統的大規模破壞,這批人絲毫沒有西方“中產階層”的消費熱情,他們有的只有對子女教育的焦慮、對父母健康的擔憂和對自身未來的恐懼。因此,不管你將消費的理由說得怎樣天花亂墜,他們中的多數也會緊緊捂住自己的錢袋子。我在以前的文章里說,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不可能產生真正意義上的中產階層,其原因就在這里。

內需的疲軟又碰上了信任危機。如果說,嬰兒奶粉是無論如何都要消費的“鐵桿”內需的話,一場“三鹿奶粉事件”將這根“鐵桿”也攔腰折斷了。現在那些億萬享受不到“特供”的普通百姓,還敢消費什么呢?對社會商品的信任危機,還不是最大的信任危機,最大的危機是對政府的信任危機。不久前,在一次共產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老百姓聽說他們就要有“財產性收入”了,于是就將節衣縮食省下的一點錢投入到了股市,結果呢?只能用欲哭無淚來形容了。一個對自身腐敗束手無策的政府,一個對群眾言而無信的政府能“啟動”什么呢?

中國老百姓這頭“駱駝”就差一根稻草了。今天美國的金融危機,雖然不至于摧毀中國政府的金融系統,但會不會因為對中國股市的沖擊,變成壓垮老百姓最后承受力的稻草呢?一場產品過剩、社會人口大量失業、進而物價飛漲、社會動蕩的經濟危機,會不會從過去描述資本主義的課本里走進今天中國社會的現實呢?我沒有答案,但我企盼歷史對我的同胞不要太殘忍。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再說掩耳盜鈴
  2. 湖北石鋒|讓“個人崇拜"論見鬼去吧!
  3. 彭勝玉:公安部定性電詐存在嚴重問題,本質是恐怖組織有組織綁架販賣囚禁中國人口,強烈建議移交中國軍方解決
  4. 評上海富二代用豪車揚我國威:豪車統治著富人和窮人
  5. 簡評蘇俄知識分子的厄運
  6.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7.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8. 人民公社的廢除和農村生育率下降
  9. 美國加州大火燒出了房地產金融騙局
  10. 郭松民 | 也說“滬爺撐起一片天”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2.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3.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4.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5.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动漫 | 中文字幕乱偷免费视 | 日韩欧美国产传媒第一区二区 | 亚洲h在线播放在线观看h | 五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最新AV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