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路、腎結石與良心結石
黎陽
2008.9.20.
出了“sanlu”,是“殺出一條血路來”的結果。奶粉里被下了毒,是人們的價值觀被下了毒的結果。嬰兒因毒奶粉而得腎結石,是人們因有毒的價值觀而“良心結石”、變成“鐵石心腸”的結果。——“精神變物質”,毒精神變毒物質,這就是典型。
如果沒有“殺出一條血路來”、沒有徹底“解放思想”,怎么可能想得出往食品里放三聚氰胺這類跟正當食品加工工藝八桿子打不著的有毒有害物質的點子?連科技發達的美國人剛碰到時都莫名其妙,想破頭都想不到天下竟會有人成心往食品里加這種“高科技”——這種缺德帶冒煙的餿主意,不“徹底解放思想”想得出來嗎?
物質上的三聚氰胺無色無味,毒而不顯,似乎無害,加到食品里很能給外行人以“營養豐富”的假象,結果是不知不覺坑人于無形,殺人不見血,典型的“軟刀子殺人不覺死”。思想上的“三聚氰胺”又何嘗不如此呢?也是“無色無味”、“毒而不顯”、似乎“無害”而“營養豐富”,讓人不知不覺精神中毒,“良心結石”、“良心衰竭”、“良心泯滅”、“道德淪喪”,最后變成心狠手辣、滅絕人性、謀財害命的野獸。
比如,“自私是人的天性”、“先富起來”、“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發財是硬道理”、“代表先進生產力”(sanlu可是“先進生產力”的典型,九個月前的2008年1月8日剛得了“國家科技一等獎”,得獎項目就是“嬰兒奶粉”[見附錄一])、“不賺錢的商人是不道德的”、“我是一個商人,我不應該考慮窮人。如果考慮窮人,我作為一個企業的管理者就是錯誤的。因為投資者是讓我拿這個錢去賺錢,而不是去救濟窮人”……讓這些“毒而不顯”、似乎“無害”而“營養豐富”的看不見的思想“三聚氰胺”變成充滿企業家血管的“道德的血液”,怎么可能不讓他們的良心“結石”——結成自私自利的“鐵石心腸”、為錢不怕上絞架呢?
光sanlu們的良心“結石”還造不了這么大的孽。毒奶粉得以流毒全國,是因為“免檢”。而這“免檢”的“上方寶劍”從何而來?“吳市場”們的“理論根據”:“市場自我調節”、“小政府,大社會”——又是這“毒而不顯”、似乎“無害”而“營養豐富”的看不見的思想上的“三聚氰胺”在作怪:“政府檢驗”=“政府管制”;“政府管制”=破壞“市場經濟原則”。——君不見張維迎的高論乎?
——要像戒毒一樣戒除政府管制。
——市場本身糾正自身毛病要比政府糾正市場的毛病更為有效。因為市場上任何一個企業都面臨著激烈的生存競爭,競爭的壓力迫使它必須講求信譽,否則就無法實現利潤最大化。
——我們不能看到市場有毛病,就簡單地認為政府應該去管制。
——大量的案例已經證明,管制可能比市場做得更壞而不是更好。
——在實行藥品管制后,美國新藥上市的速度大大減緩,其后果是很嚴重的。用弗里德曼的話說,大量患者因為吃不到更新更有效的藥而導致的死亡人數,可能遠遠超出了政府防假藥減少的死亡人數。這可以說是管制失敗的一個具體例證。
——如果我們不削減政府的權力,腐敗現象就不可避免。
——政府縮權是反腐之本。
——管制導致巨大的反腐敗成本。
——管制導致信譽喪失和稅收流失。
——管制越多腐敗越多。
——管制者并非追求社會福利最大化。
——管制者的信息嚴重不足。
——管制者可能言而無信。
……
而厲以寧的“改革代價”論則更干脆:
——等我們富裕以后,這些問題自然會解決的。比如民生、環保的問題,都認為我們可以先發展了再說
——比如說對打擊假冒偽劣商品不力,對產品質量問題檢查得不嚴,處罰不力,對環境問題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在改革中逐步解決。(注:別著急,慢慢來,等將來“改革成功”了,這些就全解決了。至于現在嘛,那就請忍忍吧!)
——為了達到改革的目標,必須犧牲一代人,這一代人就是3000萬老工人。8億多農民和下崗工人是中國巨大的財富,沒有他們的辛苦哪有少數人的享樂,他們的存在和維持現在的狀態是很有必要的。
——中國是否應健全福利與社會保障制度?我建議取消所謂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等福利,目的是保持大家的工作熱情和能力
——中國處于發展中階段,重工業化是必經階段,對環境的污染勢必難免。但我們獲得了收益。
——中國不應該建成福利社會,否則人們便沒有危機感,不好好工作.
……
按照張維迎們的“市場自我調節最有效”的“理論”,連醫藥工業都不應該管制,因為那是“管制失敗的一個具體例證”,哪怕出現了2006年轟動全國的“齊二藥”毒藥事件。醫藥工業尚且如此,食品加工自然更不在話下。有了“要像戒毒一樣戒除政府管制”,sanlu們的“免檢”自然“順理成章”——這正是“吳市場”、張維迎們“政府縮權”、“取消管制”之類“市場經濟萬能理論”指導出來的產物。沒有這根據“吳市場”、張維迎們這些“經濟精英”的“市場經濟萬能理論”弄出來的“免檢”,sanlu毒奶粉造出來了也無法蒙混過關。正是因為“要像戒毒一樣戒除政府管制”,所以才會到處“免檢”,所以才會“戒”了“政府管制”的“毒”,泛濫了毒奶粉的毒。——沒有這些思想理論上的“三聚氰胺”,物質上的“三聚氰胺”怎么可能流毒全國?
(現在中國政府對奶粉加工取消了免檢,美國政府對金融市場進行了干預,這難道不與“吳市場”、張維迎們的“市場自我調節”的“理論”背道而馳?怎么不見他們挺身而出“理性思考”、大喊大叫“市場本身糾正自身毛病要比政府糾正市場的毛病更為有效”“我們不能看到市場有毛病,就簡單地認為政府應該去管制”、“ 要像戒毒一樣戒除政府管制”了?)
毒奶粉流毒全國,光一個sanlu做得到嗎?光幾個奶販子做得到嗎?什么奶販子有如此神通,能同時給不同省市的22個不同奶粉牌號的工廠供應毒奶?外部的奶販子又怎么可能精確弄清所供的奶哪些要用于出口、哪些要用于奧運會,哪些要用于國內嬰兒,絲毫不差地在供奶時便特地分門別類,專給供國內嬰兒的奶里下藥、確保給洋大人喝的奶絕對安全?說“全國抽檢的109家乳製品企業中只有22家企業的部分批次被檢出三聚氰胺,表明合格的企業和產品佔大多數,不合格的只是少數”純粹是在玩弄數字游戲。中國奶粉市場份額中外國牌號占了近一半。根據國家統計局2007年統計的奶粉行業銷量排行榜,剩下的50%市場份額中,這次驗出有毒的sanlu奶粉占18.26%,伊利和蒙牛奶共佔22.11%,三家加起來共占40.37%。——這就是說,中國奶粉市場上的國產奶粉絕大多數屬于被查出了問題的。沒查出問題的國產奶粉牌號雖多,但實際市場占有量不大。把這些小不拉子全搬出來按人頭算帳明擺著是偷梁換柱的詭辯。至于“奶粉里三聚氰胺含量如果很低便對人體無害、可以承受、不必擔心”之類說詞更是混帳透頂:凡與正當的奶粉加工工藝毫無關系的東西根本就不應該在奶粉里存在,根本就不應該存在什么“含量大小”、“有害無害”、“可承受不可承受”之類的問題——誰說因為人體“可以承受”一定含量的毒品就“應該承受”、“必須承受”這些玩藝?難道能說因為人“可承受”幾個耳光,所以就該天天挨嘴巴嗎?
人民網方振平先生在《我從質檢總局的報告里讀出了四個驚奇》(見附錄二)一文中雄辯地證明:“往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的行為,是帶有行業性、區域性和持續性的問題,甚至是這個行業的潛規則,決不是一個單純的個案,更不是sanlu集團所聲稱的那樣,只是奶農投毒。”防范、檢測往奶粉以及其他食品中加三聚氰胺不是技術上做不到,而是沒有做:“非不能也,實不為也”。產、供、銷、官、商、學上下聯手、沆瀣一氣,彼此“和諧”,心照不宣——他們“和諧”了,普通老百姓就“和諧”不下去了:中毒,病倒,死亡。這是“和諧”的系統犯罪、集群犯罪、持續犯罪。
常言道:“虎毒不食兒”。相比禽獸,串通一氣、有組織、有計劃、連年不斷地專門向本民族后一代的嬰兒食品里下毒的“精英階層”、“新社會階層”等官、商、學們究竟算什么東西?
人們常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意思是草木無情。其實草木雖然無情,卻有時能比有感情的人更令人感慨。比如,蒲公英沒結籽時是朵黃花。如果把開了花還沒來得及結籽的蒲公英連根拔出來讓它枯死,它的莖葉枯萎,黃花卻會迅速結籽變成白色的小絨球,繼續讓種籽隨風散布出去,完成延續生命的過程。也就是說,即便面臨死亡,這“無情草木”卻能自動舍棄一切,把體內殘存的養分全部集中起來讓下一代活下去——這不比“虎毒不食兒”更“懂得”珍惜自己的“嬰兒”嗎?即便是禽獸,即便是草木,都能本能地保護下一代。而一邊高喊“以人為本”、“普世價值”,一邊集體作案、持續不斷地往本民族下一代的食品里下毒、不惜讓中國人“斷子絕孫”的“新社會階層”、“精英階層”呢?不僅禽獸不如,而且草木不如。
毛澤東說:“人民的國家是保護人民的”。
如今生活在“新社會階層”、“精英階層”們無孔不入、鋪天蓋地的有毒有害食品的天羅地網中的普通中國老百姓能感受到自己在隨時受保護嗎?“可憐天下父母心”,年輕的父母們不管如何千小心萬小心,有多少人覺得有把握能保護住自己的孩子不受荼毒?產生了軟弱無力、無能為力保護自己孩子的絕望感覺的家長是鳳毛麟角,還是俯拾即是?
有人說美國是“兒童的天堂,青年人的戰場,老年人的墳場”。而如今中國的下一代一出娘胎就得準備進墳場:因毒奶粉而喪命,因“豆腐渣工程”校舍而喪命,因假藥而喪命,因黑磚窯綁架而賣命,因人販子拐賣兒童販賣器官而喪命,因毒販子誘惑吸毒而喪命……他們受到了什么樣的保護?
那么如今中國的高官們時時刻刻關心誰、保護誰呢?請看——
——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供應給奧運會和殘奧會的食品是完全安全的,官方對所有奧運食品的供應,包括奶制品的供應實行點對點的嚴格對接,不經過任何中間環節。
——北京奧運食品將由白鼠試吃:2006-11-16:昨天,記者從北京市衛生監督所舉辦的08奧運會衛生保障論壇上了解到,北京奧運供餐將以西餐為主、中餐為輔,各類食品與原料將先由小白鼠試吃。
——食品專家還建議運動員不要在奧運村以外的地方用餐。那么,13億中國普通老百姓和其他外國人怎么辦呢?——誰讓他們不必做興奮劑測試。
……
中國官員們很有點國籍錯位,當的中國官,謀的外國利,對自己的老百姓兇神惡煞,對外國人關懷備至:供中國人吃的食品里加三聚氰胺多少年了都熟視無睹無動于衷,供美國狗吃的罐頭查出了三聚氰胺立刻雷厲風行下文嚴禁——對美國的狗比對自己的爹都親。如此“舍己為人”、內外倒錯,難怪國資委的李榮融會公開宣布“中央企業改革的成果,美國的投資者首先享受到”。對洋大人引吭高歌的是“我跟你,心連心,永遠一家人”,對中國老百姓呢?則是“我把你,踩腳底,吸血又扒皮”。
現在sanlu的三聚氰胺鬧得不可開交,原來“和諧”得穿一條褲子都嫌肥的同伙同行們咬成了一鍋粥,鳴冤叫屈的,文過飾非的,推卸責任的,落井下石的,自我表白的,假中有假,戲中有戲,案中有案,騙中有騙……鬧劇不斷,丑態百出,“亂紛紛你方唱罷我登場”,煞是熱鬧。
這次sanlu奶粉里的三聚氰胺事件是洋人捅出來的。現在舉國上下查三聚氰胺,倒底是真改邪歸正保護老百姓的生命健康了,還是只是為了給洋人一個交代?如果是前者,那就必須徹底消毒。如果是后者,保險熱不了幾天又不了了之。
對中國老百姓來說,如果不用毛澤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原則消除精神上的“三聚氰胺”,消滅“良心結石”,那物質上的“三聚氰胺”就永遠消除不盡,永遠斷不了根,“抽刀斷水水更流”——良心壞了,一天到晚琢磨如何變著法地坑人,時時刻刻瞪著眼找機會,必定永遠防不勝防。今天是三聚氰胺,誰知道明天會不會弄出個“四聚氰胺”之類的東西來?存心搗鬼,即便天天派人盯著檢驗,那就能萬無一失?如果雙方的目的都是謀私利,那總有辦法達成交易,玩出新花樣來。
如果不管別的有毒有害物質,出了三聚氰胺就只拿三聚氰胺說事,那實際是捂一步算一步,沒揭出來的就不認帳。其實現在中國食品有毒有害的東西就一個三聚氰胺嗎?早就花樣不計其數了。別的不說,形形色色的激素農殘抗菌素有多少?人長期吃這玩藝必定男不男女不女,男的精子稀,女的不下奶(難怪現在嬰兒靠母乳哺養越來越難,不得不吃奶粉的越來越多,這又給毒奶粉創造了市場)。如果當真要保護老百姓,那就決不會只拿被揭出來的三聚氰胺做文章,而著重清除思想上的“三聚氰胺”,把一切看不見摸不著、貌似無害實則殺人不見血的害人毒物徹底清除掉——在毛澤東時代,敢借食品加工往里邊下毒就屬于“階級敵人搞破壞”,要發動群眾深挖細找,揪出罪魁禍首槍斃的。有這把“刀子”放在那里,誰敢胡來玩下毒的把戲?而現在這一切據說都是“不人道”、不“和諧”、“極左”,全部廢除了,一切“和諧”了,那有毒有害食品流毒全國也就見怪不怪了——還是那句老話:對敵人的溫情,就是對人民的殘忍。對喪心病狂的吸血鬼“和諧”,對老百姓就無和諧可言。
*************************************************
附錄一:sanlu榮獲中國乳業界唯一國家科技大獎
附錄二:我從質檢總局的報告里讀出了四個驚奇
附錄一:sanlu榮獲中國乳業界唯一國家科技大獎
2008-1-10 10:31:02 來源:中國食品質量報
http://www.cfqn.com.cn/Article/2008n/1534q/1534a/10331137773668.htm
1月8日,北京,人民大會堂燈火璀璨,花團錦簇,中共中央、國務院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中國乳業界20年來空缺國家科技大獎的局面終于被打破——sanlu集團“新一代嬰幼兒配方奶粉研究及其配套技術的創新與集成項目”一舉奪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國家科技獎是由國務院授予的、代表我國科技發展水平的最高獎項,獲獎者都是在當代科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中,創造突出的經濟或社會效益,具有最高的權威性、公正性和影響力。sanlu此番獲獎,使中國乳品企業首次登上了國家最高科技領獎臺,實現了中國乳業界多年來孜孜追求的夢想,這不僅是sanlu的驕傲,也是整個中國乳品行業的光榮。它開創了中國乳品技術新的里程碑,不但再次彰顯了sanlu在嬰幼兒配方奶粉研究方面的頂尖實力,而且標志著我國嬰幼兒配方奶粉的研究和生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厚積而薄發
sanlu堅持奶粉為主業,20多年來在全國同行業創造了“五個率先”,為摘取國家科技大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83年,sanlu率先研制成功母乳化奶粉即嬰兒配方奶粉,成為當之無愧的國內第一家規模化生產配方奶粉的企業。1985年,sanlu率先走上了系列化、多元化、差異化研發之路,產品實現了向“伴您一生”的轉化。截至目前,sanlu奶粉擁有8大系列43個品種,滿足了人生不同年齡段以及特殊人群特別是國人的營養保健需求。1987年,sanlu奶粉以總分第一的成績率先榮獲輕工部“部優產品”稱號。并先后獲得農業部、內貿部、衛生部“優秀新產品”、“推薦名優產品”、“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全國用戶滿意產品”、“第一批衛生安全食品”以及科技創新型星火龍頭企業、全國質量管理先進企業、全國輕工業十佳企業、歷次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等二百多項國家級榮譽。1995年,sanlu率先在中央電視臺一頻道黃金時段播放奶粉廣告,開創了中國乳品企業在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媒體投放廣告的先河。1999年,“sanlu”商標率先被國家工商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自1993年以來,sanlu奶粉連續14年保持了產銷量全國第一的位次。正是有20多年的奶粉生產技術的積淀,象征國家至高榮譽的桂冠,順理成章地花落sanlu。
創新結碩果
sanlu“新一代嬰幼兒配方奶粉的研究及其配套技術的創新與集成項目”自1997年開始立項,集全集團5個技術中心和實驗室的科研力量,歷時8年完成,凝聚了幾代sanlu科技人員和廣大員工的聰明才智。該項目緊緊圍繞使嬰兒配方奶粉更接近母乳、幼兒配方奶粉更適宜幼兒生長發育的目標,綜合20年多來sanlu配方奶粉技術經驗,創造了領先同行業的“五大創新技術”:免疫活性物質保持技術、蛋白質重構技術、脂肪酸重構技術、關鍵生產工藝優化技術、重要營養素檢測技術;與此同時,還集成了多年來承擔的一系列國家科研課題項目的研發成果。
通過五大創新技術和成果集成,攻克了免疫物質的活性保持、蛋白質消化吸收、過敏原成分控制、脂肪酸含量與結構差異等難題,使嬰兒配方奶粉全方位接近母乳,幼兒的生長發育得到充分保證,全部營養素均衡、質量安全,確保了產品的高品質。同時還取得了國際先進和國內領先科技成果7項;申請發明專利9項,其中已授權6項;發表科研論文11篇,出版專著2部,相關成果已納入國家標準。該項目的完成,使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的研發水平達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填補了行業空白,榮膺國家科技大獎實至名歸。
科技鑄輝煌
多年來,sanlu始終把推進科技進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戰略的核心,在全國同行業創造了“五個領先”,為贏得國家科技大獎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建立了領先的由博士、碩士為主力的200多人科技研發隊伍,其中中高級人才占比達70%以上。“產、學、研”相結合,與全國16家科研院所合作,聘請國內外食品、營養、畜牧、機械等28名專家為顧問。建立了領先的科研平臺。2006年,sanlu技術中心、質檢中心分別被認定為國家級技術中心、國家實驗室,為關鍵技術的研究和新產品開發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撐。建立了領先的質量保證體系。先后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ISO14001環境管理、HACCP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和GMP審核,十大基礎體系、百項實驗檢驗、1100道質量控制工序,使sanlu產品達到了最高質量標準。擁有領先的生產技術和裝備。先后投資10億多元從美國、德國、瑞典、丹麥、日本、芬蘭等國家引進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生產和檢驗設備,使乳與乳制品生產全過程實現了“自動化、密閉化、標準化”。2006年,生產能力居亞洲第一的唐山高檔配方奶粉加工廠,通過了國際權威專家審核,其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立了領先的研發體系。堅持“生產一代、貯備一代、研制一代、構思一代”的滾動研發戰略,使sanlu產品實現了配方個性化、營養全價化、品質國際化。正是sanlu在科技領域實現了全面引領中國乳品行業,代表中國乳業科技最高水平的國家科技大獎,才會被sanlu一舉奪得。
壯志繪藍圖
sanlu始建于1956年,從半個多世紀前的乳業合作社,現已發展成為中國知名的大型乳品企業集團。連續6年入選中國企業500強。2006年位居國際知名雜志《福布斯》評選的“中國頂尖企業百強”乳品行業第一位。sanlu奶粉、液體奶雙雙蟬聯中國名牌產品稱號。經權威機構評定,sanlu品牌價值達149.07億元。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sanlu以榮獲國家科技大獎為契機,以不斷提高大眾營養健康水平為己任,推動企業跨越式發展。sanlu“十一五”規劃目標是:到2010年,確保配方奶粉、力爭功能性食品和酸牛奶產銷量全國第一,液態奶及乳飲料保持前三位,全面提升企業生產規模、經濟效益和綜合實力,做大做強sanlu,走出國門,與國際市場接軌,為實現“瞄準國際領先水平、躋身世界先進行列”的宏偉戰略目標而努力奮斗。(賈靜雪)
轉自千龍網(F-02)
附錄二:人民網:我從質檢總局的報告里讀出了四個驚奇
[方振平]
2008-09-17
區區數百字的報告,讓我讀起來是那么的沉重、壓抑,更讀出了種種驚奇。
一奇:行業潛規則昭然若揭。109家企業22家有問題,491個批次產品有69個不合格,分別占到了20%和14%,國內乳制品行業的一線品牌幾乎全在其中。你不能說80%以上都是好的,更不要說22家企業的多數產品三聚氰胺的含量不是很高,可這都是嬰幼兒奶粉,每一顆、每一粒都是要喂入嬰兒的嘴中、從嬰兒的胃里消化掉的,造成嬰兒結石甚至死亡當然恐怖,而三聚氰胺對嬰兒健康的危害絕不只是結石。這正應驗了我和絕大多數網友的判斷:往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的行為,是帶有行業性、區域性和持續性的問題,甚至是這個行業的潛規則,決不是一個單純的個案,更不是sanlu集團所聲稱的那樣,只是奶農投毒。而這么一個具有行業性、區域性和持續性的問題,sanlu作為參與其中的行業龍頭企業,能說你不知道?質量監督機關和其他主管部門能說此前都沒有聽說過?
二奇:檢測三聚氰胺手到擒來。從9月11日到16日,頭尾相加也只有6天,質檢部門居然能夠在這么短的事件里,完成對全國范圍內尚在生產嬰幼兒奶粉的109家企業、491個批次產品的檢查,這說明對奶制品是否含有三聚氰胺問題的技術檢測,并不象此前一些人所說的那么復雜,也說明我們并不缺少檢測的技術、設備和人員。那么過去為什么不檢測呢,不要說不知道三聚氰胺的危害,因為在去年的“寵物風波”中,美國洋老太爺已經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了。而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的問題,按照有的網友的反映已有幾年了,即使從今年初開始算,也已經8個月了,6天對8個月,這是一個多么大的反差!
三奇:防范三聚氰胺輕而易舉。報告中特別提到,唯一出口嬰幼兒奶粉的廣東雅士利,出口到孟加拉、緬甸、也門三個國家的產品,經對留樣檢測,未發現三聚氰胺;供應北奧運會、殘奧會的乳制品也未檢出三聚氰胺;9月14號以后生產的液態奶,未發現三聚氰胺。這就說明對奶制品是否需要進行三聚氰胺檢測,并不涉及所謂國家標準,如果說奶制品企業必須要有國家明確規定才檢測三聚氰胺,那國家還需要專門規定奶粉中不準摻砒霜、鼠藥、鐵皮、石頭、沙子、鋸末等等。那么,出口奶粉和奧運乳制品又是根據什么標準、怎樣把三聚氰胺的隱患排除掉的?9月14號以后生產的液態奶都未發現三聚氰胺,說明“奶農們投毒”的問題幾天之內就全都解決了,更說明企業自己也完全有能力、有把握把三聚氰胺排除掉,這么容易就能做到的事情,為什么在此之前不這樣做呢?
四奇:原來sanlu集團竟是危害行業的“帶頭大哥”。22家嬰幼兒奶粉生產企業中,號稱“有60多年歷史的國家知名企業”、“幾乎成了我國奶粉的代名詞”、有“1100道檢測程序”和“極高社會責任感”的免檢企業sanlu集團,不僅抽檢產品百分之百不合格,而且其產品中三聚氰胺的含量最高達到2563mg/kg,是位列第二位高企業的4.14倍,堪稱名副其實的“帶頭大哥”,這組殘酷的數據,已經清楚明白地解釋了造成1253名嬰兒致病、其中2名死亡的直接原因。而這更讓我們無法解釋的是:為什么不法奶商特別愿意把摻了三聚氰胺的鮮奶賣給sanlu而不是別的企業,或者說為什么敢于往賣給sanlu的鮮奶里摻更多的三聚氰胺?為什么這么高的三聚氰胺含量卻能夠順利通過sanlu的“1100道檢測程序”?唯一合乎邏輯的解釋就是,這是sanlu集團內部“積極配合”的結果。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