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F85A267DAD.html
李克勤(jixuie)題記:在研究吳仁寶、史來賀、王宏斌、葉昌保等等這一批土企業家時,經常想,他們的土氣,一口鄉土口音,一身鄉土打扮,可是他們又是那么洋氣,世界上那么多著名通訊社,怎么都對他們那么感興趣?
紅綠相接的土地
土,是鄉下人的命根。我們城里人,很容易不知不覺瞧不起鄉下人。
但是我們也不知道城里人究竟憑什么看不起鄉下人,就憑洋氣?
可人家鄉下人恰好被真正的洋人所看重,所欣賞。
就說搞企業吧。
吳仁寶他們這一批土企業家,那才是名符其實的中國企業家,土生土長,土里土氣,土法上馬。
從社辦企業,隊辦企業開始創業,沒有國家計劃,名符其實的市場經濟環境。
業數(萬個) 產值(億元)
1958年末 602 62.5
1959年05月 87 73.4
1959年末 70 100.0
1958年11月28日~12月10日在武昌召開的中共八屆六中全會決議指出:“人民公社的工業生產,必須同農業生產密切結合,首先為發展農業實現農業機械化、電氣化服務,同時為滿足社員日常生活需要服務,又要為國家的大工業和社會主義的市場服務。”
“必須充分注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則,不要辦那些本地沒有原材料、要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取原材料的工業,以免增加成本,浪費勞動力。在生產技術方面,應當實行手工業和機械工業相結合,土法生產和洋法生產相結合的原則”,“逐步由土到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
中共八屆六中全會《關于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決議》指出:人民公社要“有計劃地發展肥料、農藥、農具和農業機械、建筑材料、農產品加工和綜合利用,制糖、紡織、造紙以及采礦、冶金、電力等輕重工業生產”。
據《中國統計年鑒(1983)》,1965-1976年期間,按不變價格計算,全國社辦工業企業產值由5.3億元增長到123.9億元,在全國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由0.4%升到3.8%。到1976年底社隊企業發展到111.5萬個,工業總產值243.5億元。[14]1970-1975年,社隊企業總產值由92.5億元增長到243億元。
在1961-1965年的大調整之后,1966-1977年社隊企業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能力恢復并不斷增強,農民流動重新啟動并呈加速趨勢,這種趨勢在經過1980年代初期的整頓之后,仍然具有較強的連續性。
1978年鄉鎮企業產值385億元,占全國工業總值4237億元的9.1%,1992年鄉鎮工業產值達到13193億元,占全國工業總產值36802億元的35.8%,成為三分天下有其一。在此期間,全國工業產值以年平均遞增16.7%的速度發展,其中國營工業和其他所有制工業年遞增13.8%,鄉鎮工業以年遞增28.7%的高速發展。
我們這批土企業家創業經歷起步于1950年代后期。
他們有自己獨到的獨到的見解,他們更有自己特有的土辦法辦企業,就是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
土企業家依托的企業具有文化凝聚力,那就是他們土生土長的具有天然活力的出生地。
費孝通曾經講過:在鄉土社會中法律是無從發生的。“這不是見外了么?”鄉土社會里從熟悉得到信任。這信任并非沒有根據的,其實最可靠也沒有了,因為這是規矩。西洋的商人到現在還時常說中國人的信用是天生的,類于神話的故事真多:說是某人接到了大批磁器,還是他祖父在中國時訂的貨,一文不要的交了來,還說著許多不能及早寄出的抱歉話。——鄉土社會的信用并不是對契約的重視,而是發生于對一種行為的規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時的可靠性。
這自是“土氣”的一種特色。因為只有直接有賴于泥土的生活才會象植物一般的在一個地方生下根,從容地去摸熟每個人的生活,象母親對于她的兒女一般。陌生人對于嬰孩的話是無法懂的,但是在做母親的人聽來都清清楚楚,還能聽出沒有用字音表達的意思來。
土企業家正是發現、發揮、發展了這種“土氣”,這種在鄉村獨一無二的文化優勢,那是企業最需要的無形資產,可以說是土企業家創業的文化源泉。
這正是:土到極點,就洋到極點。
土企業家,用最土的辦法,作出了最洋氣的企業。
原文地址:土企業家的土氣與洋氣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F85A267DAD.html
參考:華西村的共富經驗不能學來嗎?請看雙丘村的回答[2009-07-09 08:24]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7951B69FDAD.html
從巴納德組織理論看紅旗渠建設的協作管理(《中國集體經濟》雜志發表該文)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58F952B7DAD.html
洪湖洪林葉昌保38年村書記實踐的智慧與土企業家精神(《中國集體經濟》雜志發表該文)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5FB8C9D7DAD.html
大寨合作文化的傳與新(《中國集體經濟》雜志發表該文)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5DD558BFDA5.html
王宏斌的本色、角色與特色初論(《中國集體經濟》雜志發表該文)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5CD5578FDA5.html
村小組長的大文章:官橋八組周寶生的企業創新戰略(《中國集體經濟》雜志發表該文)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61325FEFDAD.html
吳仁寶的企業家之道:逆勢之思,順勢之為(《中國集體經濟》雜志發表該文)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5BCEBCA7DA5.html
浙江第一村:朱重慶的魄力與航民村的實力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70AAB127DA5.html(《中國集體經濟》雜志發表該文)
鄂西北堯治河村崛起的秘訣探析(《中國集體經濟》雜志發表該文)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6F71CFDFDAD.html
劉莊的“紅常青”史來賀: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中國集體經濟》雜志發表該文)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6D5237DFDAD.html
幫扶小崗村的長江驕子郁全和的土企業家之道(《中國集體經濟》雜志發表該文)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6C090FD7DAD.html
“李向陽”在周家莊共富奔小康傳奇(《中國集體經濟》雜志發表)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75CDB457DAD.html
江陰長江村:集體經濟與村落現代化(《中國集體經濟》雜志發表)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7790917FDA5.html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F83E2C7DAD.html
歡迎交流:李克勤新華博客http://jixuie.home.news.cn/blog/
李克勤濟學網http://www.like-qin.com/
李克勤(jixuie)文集http://www.wyzxsx.com/ShowAuthor.asp?ChannelID=1&AuthorName=%C0%EE%BF%CB%C7%DA%A3%A8jixuie%A3%A9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