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村的“榮”與小崗村的“恥”
最近,華西村吳仁寶老書記有許多光榮的事讓他忙得是不可開交,僅僅一個月之內就四次赴京。接連參加“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表彰大會、全國道德楷模表彰大會、60年60名全國著名勞動模范表彰大會及建國60周年國慶觀禮活動。同時,還赴上海為正處級領導干部進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訓班等學員作科學發展觀的專題報告,赴安徽為1600多名省直機關工委干部作專題講座。對于一個82歲的老人來說,實在難得。
華西村,昔日的一個貧困小村,如今則變成了一個聞名中外的“天下第一村”,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面鮮艷的旗幟。吳仁寶倡導“有難官當,有福民享”,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這種崇高的思想境界,正轉化為廣大人民群眾強大的精神動力。吳仁寶堅持社會主義不動搖,堅持集體經濟不動搖。由他親自編的《華西村村歌》中唱道:“華西的天是共產黨的天,華西的地是社會主義的地,華西人民艱苦奮斗,團結奮進,錦繡“三化”、“三園”社會主義的新華西,社會主義定能富華西。”
1978年是個轉折點。80年代初,全國農村正轟轟烈烈效仿小崗村,搞分田單干。資改精英們從“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論點出發,誘發惡的因子,把小崗作為經驗向全國推廣,要普通下之人民走小崗道路。30年后,我們看到什么了呢?實踐果真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小崗村依舊沒富起來。現年67歲的嚴俊昌,是當年冒著掉腦袋危險按下紅手印的18個人中的一個。30年過去,他則說道:“要早知這個情況,就是砍我的腦袋,也不搞‘承包’啊!”“要早知這個情況”是什么情況呢?嚴俊昌解釋說,原來分那一畝三分地,現在只能管溫飽,年輕人都出去打工去了,家里的地留下的老弱病殘也照料不好,不是荒廢著,就是廉價賣給了那些私人老板。村民想干什么也干不成,被自己那一畝二分地束縛住了腿腳,邁不開步子!現在的小崗村,窮的窮,富的富。事實告訴嚴俊昌,想要大發展,還是應該走集體化之路。
而那時的華西村,集體經濟已十分壯大。華西村盤點過家底,共有固定資產100萬元,銀行存款100萬元,另外還存有3年的口糧。而在當時一包煙的價格是0.2元,整個江陰縣的工農業總產值也僅僅數億。分,還是不分,這是一個問題,這是一個擺在吳仁寶面前的嚴峻的問題。集體經濟有合力,分田分了眾人的心。在一次會議上,吳仁寶見到了當時的江蘇省省長韓培信。吳仁寶試探著問:“分田單干能不能不搞,集體經濟能不能不變?”韓培信反問道:“你認為要不要搞,要不要變?”吳仁寶回答說:“不變最好!”韓培信表示支持。吳仁寶回到村里,召集會議,說:“現在華西村的頭等任務就是大力發展集體經濟,讓大伙更富裕。全面富裕。”事實證明,吳仁寶帶領華西村所走的路是正確的。
轟轟烈烈的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慶典上不見小崗村的身影,而吳仁寶卻一個月之內獲四項殊榮四次赴京。這是華西村的榮,小崗村的恥!小崗道路走不通,事實上小崗村也沒有什么道路。不知小崗村還在潛伏什么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