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寨村種養業借款擔保協會的成立
是農民合作事業的一件大事
——何慧麗在2月25日上午成立儀式上的發言
今天,胡寨的父老鄉親們、儀封鄉農民生產合作聯社的理事們、蘭考早期發展的合作社代表們都在場。縣政府主管農業的副縣長魏隨安、鄉里主管農業的正鄉長級干部湯宏成、村支書王隨軍等三級黨政領導,蘭考縣人民銀行行長劉德軍、蘭考縣信用聯社主任李彥春、儀封鄉信用社主任劉超也都在場。今天早上,縣委書記黃道功還特意對我說,讓我替他向大家問好,向協會的成立表示祝賀。縣委書記親自過問,大家濟濟一堂,見證胡寨村種養業借款擔保協會的成立,可見,這是蘭考農民合作事業的一件大事,是蘭考新農村建設的一件大事。
昨天我在從北京回蘭考的火車上,就知道蘭考正在下很大的雨加雪,大家還擔心今天這會議該在哪兒開呢?但是,真是天公作美啊,雖然今天上午氣溫很冷,可是,畢竟天放晴了。回想這幾年來,我們只要搞活動,正下雨的不下了,正下雪的也會突然停止了,陰天的也會變得出太陽了,每一次搞活動,我們的心里都暖和和的。可見,老天也是要支持鄉村建設的啊,搞鄉村建設就是當今的“天時”。下面我就說說胡寨村種養業借款擔保協會成立的時機和意義。
首先,胡寨村種養業借款擔保協會的成立,是順應“天時”的產物,是響應2009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的;也是緊跟著中國銀監會和農業部聯合出臺的五項金融支持措施來的。
今年2月1日公布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采取一切辦法促進農業穩定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其中,關于金融方面,特意提出要“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提出“農村微小金融組織可通過多種方式從金融機構融入資金”;也提出要抓緊出臺“政策性金融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試點的具體辦法”。此外,據新華社2月16日消息,針對農村市場的重要經濟主體——農民專業合作社,中國銀監會和農業部近日聯合出臺五項金融支持措施,將農民專業合作社全部納入農村信用評定范圍、加大信貸支持、創新金融產品、改進服務方式、鼓勵有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信用合作。
胡寨村種養業借款擔保協會,作為一支“為發展村莊經濟,由農戶自愿組成的、不以營利為目的、以信用至上的,運用擔保方式融通資金”的農民自助組織,它對本協會從事養殖業、種植業、手工業等國家政策允許的行業的農戶進行擔保,以小額借款擔保為主,累計擔保借款可達保證金的10倍。該協會在縣信用聯社、鄉信用社領導的指導下,制訂了切合實際的章程,對協會的性質、宗旨、成員的產生辦法和職責,以及保證金等方面都做了較為詳細的規定。協會剛成立,就有48戶(每戶入借款擔保金1000元以上)自愿籌集協會借款擔保金,總額達到24萬2千元。總之,胡寨種養業借款擔保協會,是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金融方針政策的“農村微小金融組織”的制度創新,也是“政策性金融”對胡寨經濟發展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試點”的制度創新,也是我們蘭考縣農村信用聯社緊跟兩部委出臺的五項金融支持措施的精神,在胡寨經濟發展合作社的發展基礎上發展信用合作的重大舉措。這就是所謂的順應相關政策文件的“天時”。
其次,該借款擔保協會的成立,是“地利”優勢的產物,是蘭考縣里一切積極條件集合起來的“縣域內”的“氣候”和“土壤”所形成的。
早在2004年,我們請來了中國銀監會吉林省四平分會的職員姜柏林先生,他號召大家成立資金互助合作社,以便于在農民從信用社貸款難的情況下,能夠“閑散資金得利用,緊缺資金得方便”。時任國家發改委《中國改革》雜志的主編溫鐵軍研究員、中國農業大學黨委書記瞿振元、河南大學副教授袁慶濮、河南大學三農發展研究會、中國農業大學農村發展研究會,等等,都在資金互助合作社里多少入了社會股,以期與社員每200元一股的成員股結合起來,共同推動基層的金融制度創新。當時,我們蘭考進行資金互助的村莊有架子鄉賀村、城關鄉陳寨村以及三義寨鄉南馬莊村。那時的資金互助合作社,應該說是知識分子和城里志愿者的一種理念式試驗。盡管制度設計相對科學,而社員們一開始的入股也顯得頗為積極,但是,當時并不具備一些“小氣候”和“土壤”的基本條件。表現為縣信用聯社沒有介入,持觀望甚至防備態度(如認為是不是要跟信用社搞競爭啊);當時的領導也不了解這種試驗的重大意義,對這樣的新生事物持謹慎的觀望態度。所以,雖然當時中央也提出三農問題是重中之重,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進行金融制度創新,但是,確確實實,當時有利于資金互助合作社健康成長的“地利”條件并不充分。幾年下來,我們看到,在既有的試驗過程中,當初成立時的資本金是多少,現在幾乎還是多少,沒有明顯變化;而資金互助的功能,也由于資本金總量太少、管理人員能力有待提高等因素的制約存在有很大的局限性。
時至今日,我們說,“地利”的條件已經基本具備,主要體現在兩點上:一是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憑心而論,這幾年縣鄉村三級干部對合作社、協會的支持力度是相當大的,可以說,沒有各級黨政力量對基層合作社的項目投資和政策支持,我們蘭考縣的合作社,無論是廣度發展還是深度發展,都很難有現在的成績。二是農村信用社自身的改革功能定位,正如剛才縣信用聯社的李主任所說的:“要以服務‘三農’經濟發展為已任,在與協會合作共處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信用社支持當地經濟主力軍作用,緊緊圍繞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特色農業、高效農業做好金融服務,針對協會會員實行‘三優惠、一優先、一簡化’的政策。即:額度優惠、限期優惠、利率優惠;會員借款優先;簡化貸款手續,以此解決農民貸款難的問題。”今天成立的借款擔保協會,縣鄉村三級干部都來了代表,縣人民銀行行長、縣信用聯社主任、鄉級信用社主任都來了,都作了很好的表態和指示;就借款擔保協會自身的功能而言,它不是就拿這個資本金的總量來進行協會會員之間的存貸業務,而是以協會自身的“小錢”作擔保金,貸農村信用社的“大錢”,也就是說,現在協會會員有24萬2千元的擔保金,存到信用社后,就可以按照要求貸出總量達240萬元的資金。可以說,這樣好的“氣候”和“土壤”條件,前所未有。
然后,我就重點說說我們合作社、協會里的“人和”吧。
“天時、地利、人和”,這是古人形容干一個事情能夠成功的充分必要條件,其中的“人和”因素,是最關鍵的內因。按說,“天時”、“地利”的條件在很多地方都具備了,但為什么這個借款擔保協會一定要先在咱儀封鄉的胡寨村成立呢?這恐怕就得著重強調一下“人和”這個因素了。這個“人和”因素,我指的是多年來胡寨以王繼偉為首的一班農民,在吃透了“合作社”原則和精神的前提下,堅忍不拔地探索適合本地特色的合作制度,在胡寨乃至整個儀封所形成的“鄉建基石”。這個“人和”,或者說“鄉建基石”,有三個特點:
第一是:胡寨村的合作是全方位的、多元的合作。從一開始,為了營造一個好的信用、合作環境,或者說為了給經濟合作打造好一個誠信和合作的社會、文化基礎,我們組建了老年人協會和文藝隊。由于出現了老年人協會,咱村里有了尊老、愛老的好風氣,呈現出了和諧社會的景象;由于有腰鼓隊、盤鼓隊,咱村里有了熱愛勞動、歌唱合作、體現農民自尊和自信的鄉村精神。因為胡寨有了老年人協會這樣的社會合作組織和文藝隊這樣的文化合作組織,胡寨的經濟合作社就有了人氣和凝聚力,就會在某一項目失敗的時候仍然還會保持自強、自立的本色。可以說,由于胡寨村全方位的多元的合作特點,才會有“精神變物質、物質變精神”的規律在起作用。
第二是:胡寨經濟合作的發展過程是一個具有復合性的、環環相扣的過程。自從2005年1月26日胡寨經濟發展合作社的成立之日算起,到今天整整有四個年頭了。四年前,咱胡寨的父老鄉親們坐了幾百號人,在一起搞成立儀式,希望通過合作經濟讓胡寨有大的發展。今天,咱們又是幾百號人,在這兒搞胡寨借款擔保協會的成立儀式。我們合作社這四年一路上的風風雨雨都是怎么熬過來的?從最初規模種植胡蘿卜這樣的生產項目,到飼養四川白鵝這樣的養殖項目,到原木畫這樣的加工項目,再到統購統銷的流通項目,再到搞反季節蔬菜大棚項目,土地合作……其中有成功,也有失敗;合作社里面也經歷了很多次的人事變動甚至糾紛。關于合作社的人事管理,關于合作社的項目上馬,王繼偉這條大漢做過多少難?受了多少委屈!掉過多少不輕彈的熱淚!可是,項目可以失敗,而合作社永遠不敗,王繼偉是這樣認為的,胡寨的父老鄉親也是這樣認為的,因為大家相信,一盤散沙的小農抵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太差,很難有發展前途,除非搞合作。一路走過來,胡寨人在生產、加工、流通領域的合作奮斗史上,終于從去年開始嘗試著搞土地合作,也終于在今天迎來了最能給合作事業增添亮色的金融領域。作為一個研究者,我非常清楚,中國的小農很難有發展前途,除非搞合作;而合作也是很難一番風順的,除非有土地和金融合作的復合型合作的參與。今天,我很高興,是因為胡寨經濟合作事業的環環相扣的、具有復合性的發展歷程,符合一個合作社健康、茁壯成長的客觀規律,路子雖然曲折,但方向很對,前途光明。
第三是由于儀封鄉聯社的擴散作用,胡寨村借款擔保協會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具有很強的示范性和帶動性。本來一個小小村子的微小金融機構的組建,在現如今這個“天時”、“地利”的情況下,是不足引人注目的。然而,就是因為我們蘭考縣的農民合作事業具有“人和”的優勢,所以,其意義很重大。在今天成立的儀式上,除了胡寨村的人們之外,我們看到,至少有兩種代表在場:一是在去年7月8日成立的儀封鄉農民生產合作聯社的全體理事們,他們都是各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帶頭人;二是蘭考縣早期搞合作社試驗的農民代表們,他們有賀村的、南馬莊的、陳寨的。尤其是陳寨,他們來了7個村兩委的干部和合作社的帶頭人。他們來看我們各級領導、縣信用聯社領導的態度和決心,也是看胡寨這個借款擔保協會到底有沒有生命力,能不能也在他們那兒得到推廣。所以,今天的這個事,搞得好的話,就是蘭考合作事業發展的一個新的里程碑式的事件,它是我們這幾年來從生產合作、流通合作、購銷合作和加工合作向金融合作領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它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帶動性的意義。
剛才魏縣長有兩段話,很中聽,大家回去要好好琢磨和學習。一段話是說給咱農村信用聯社的。魏縣長說,過去各種部門都存在一種官僚主義,衙門主義等,什么臉難看,事難辦,門難進。今后,隨著社會的發展,部門都要搞優質化服務。所以,作為咱縣信用社、儀封信用社、簽訂協議的合作者,對咱這個胡寨村擔保協會一定要搞好優質服務,幫助他們出主意,想辦法,找項目。另一段話是說給咱胡寨合作社全體成員聽的。魏縣長說,咱們參與了這個金融合作了,一定要講誠信,講信用。作為銀行不是不想貸款,而是在過去的放款過程中確實存在很大的風險。過去人家都說銀行不貸款是等死,貸出款是找死。反正都是死,以后你想把銀行整死,咱們大家都活不好。咱合作社發展蔬菜大棚也好,養雞、養豬也好,加工粉條也好,這些項目都是通過咱們社員共同協商,共同考察的,共同認準的,不但市場風險通過合作社進行防備,而且還要統一技術服務,還要配套組建產業風險自救基金。這都是減少借款擔保協會的擔保風險,發展經濟的好辦法。這樣,信用社和農民,通過借款擔保協會這個橋梁作用,兩好擱一好,就會把以前農民和信用社的惡性互動關系變為將來的良性互動關系。
最后,我就在瞻望全球的層次上來說說今天的事吧。橫看全球,凡是世界上以小農經濟為基礎的發展中國家,要發展農村,要改善小農的生存狀況,都有農民合作組織的作用在里頭,都是要有金融介入的。東亞的日本、韓國等國家和臺灣地區,農民合作組織中最重要的一塊就是金融合作。2006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給了孟加拉國農村銀行創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 他這個鄉村銀行以農戶貸款小組為基礎,貧困者在自愿的基礎上相互幫助選擇項目,相互監督和承擔還貸責任,類似于我們今天的信用聯社以借款擔保協會為載體所做的事情。這個鄉村銀行如今有上萬個村莊以貧困婦女為主的近400萬借款者受惠于它。尤努斯心系貧苦大眾,其努力得到了世界公認,獲得了諾貝爾獎和平獎。如今我們這些人的努力,其條件和機遇比他要好得多,我們的點滴努力,如果能夠為中國小農經濟的合作事業起到哪怕一點點的推動作用,這也是一個天大的事情,沒準我們這里就能夠誕生將來獲大獎的人。
我作為一個高校教師,有幸在這幾年里從事鄉村建設的綜合性試驗。多年的試驗下來,我很清楚,我們這些高等院校的小知識分子的親民愿望,如果沒有政府主導,沒有包括信用社在內的全社會的參與,其實它只是小知識分子與小農民結合而成的一個模型和理念的展示,很難說會有持續發展下去的生命力。這個借款擔保協會,它從以前的資金互助合作社試驗演變而來,是對以前我們做的“烏托邦”試驗的肯定和發展:肯定的是我們的愿望、理念、思路是好的;發展的是把少數人的小數額的模型式的小范圍試驗,變成信用社介入的大數額的、有可能影響面廣的實踐。今天,大伙兒在一起,就是愿意把五六年前的行動向前扎扎實實地推一下。多年的艱苦試驗,今天終于慢慢地要成正果了。
如果,中國人民大學溫鐵軍教授、中國農業大學校黨委瞿振元書記、中國社會科學院楊團教授、中國農業大學何廣文教授、河南大學袁慶濮教授、中國銀監會吉林省四平分會姜佰林先生、中國滋根鄉村教育和發展促進會的楊貴平女士,等等,眾多的為我們蘭考、為胡寨的發展傾注心血的專家、教授、干部、大學生、友人……今天都在場的話,該有多么地欣慰和高興!
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對縣里各部門的支持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最后,祝愿我們這個借款擔保協會,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相關部門的鼎力支持下,在社會各界的熱情關注下,能夠健健康康地成長壯大!
(此文經過本人的修改)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