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解放了國民黨反動政權的首都南京,革命的紅旗飄揚在曾經的總統府上空。毛澤東同日揮毫賦詩:“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南京解放,是蔣家王朝覆滅的標志,中國歷史由此進入新的篇章。
時移勢易風云變
1948年10月,毛澤東根據過去兩年作戰成績判斷,在五年左右時間內(自1946年7月算起),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是有充分可能的。但國民黨政權崩潰之速超出了人們的預料。僅3個月后,國民黨軍主力就基本上被摧毀,剩余能用于作戰的146萬軍隊分布在從新疆到臺灣的漫長戰線上,已無法在戰略上構成有效防御。
但內外交困、日暮途窮的國民黨統治集團卻不甘心失敗。從1949年1月起,國民黨政府在和談煙幕的掩護下,加緊構筑長江防線,企圖依托長江天險,在半渡之時或灘頭陣地重創人民解放軍。為穩定軍心,固守江防,蔣介石、李宗仁、何應欽、顧祝同等多次發表講話,鼓吹長江是天險,只要“能支持一年,美國一定以全力來援助”。
《國內和平協定》照片
作為國民反動統治政治中心的南京,自然是國民黨軍防守的重中之重。按照東重西輕的布防原則,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將主力18個軍54個師重點置于南京、上海之間;以江防艦隊及海軍第二艦隊駐守長江中下游;300多架飛機置于南京、上海、漢口等要地。首都衛戍司令部專門成立了南京城防委員會,由南京衛戍副總司令陳沛兼任主任,負責城防工事的構筑。以南京城垣工事為主要防御地帶,在外圍修筑一道鋼筋水泥工事,然后再修筑若干野戰工事,形成三道前后聯系、相互支援的防御體系。
這一防御地帶從南京城東北的幕府山開始,經紫金山、湯山、青龍山、牛首山伸延到大勝關,加上北面的長江,從東南西北四面把南京防護起來。南京衛戍總司令張耀明吹噓:“在強大的兵力守備之下,加上優勢的海、空軍有效的火力支援,這樣就可以使南京固若金湯,轉危為安。”
運籌帷幄展雄圖
“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是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軍堅定不移的方針,尤其是解放南京、占領國民黨反動政府的首都,對于全國解放戰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成為中共中央和渡江戰役總前委指揮渡江戰役中重點關注和籌劃的一個任務。
解放大軍橫渡長江
早在1949年2月25日,中央軍委就致電陳毅、粟裕、譚震林,要求對攻占浦口及炮擊南京進行準備。3月底,在渡江戰役總前委書記鄧小平主持下制定了《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確定以第三野戰軍4個兵團組成中、東兩個突擊集團,采取鉗形突擊和多路攻擊的戰法,突破江防,分割消滅國民黨軍,繼而“占領蘇南、皖南及浙江全省,奪取京、滬、杭,徹底摧毀國民黨反動政府的政治經濟中心”。
負責指揮東集團的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兼第二副政委粟裕和參謀長張震對渡江作戰方案進行研究后認為,渡江成功后應“先爭取解決南京問題,再逐步解決滬杭問題”。
粟裕判斷:在我軍展開戰略追擊中,對于國民黨的一些雜牌軍隊,爭取局部或地區性的和平解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對于國民黨統治中心的南京、經濟中心的上海來說,對于像湯恩伯集團這樣的蔣介石嫡系軍隊來說,這種可能性極小……對三野面前解放南京、上海的任務,應著眼于戰斗來解決問題。
基于國民黨軍可能在南京地區頑抗,第三野戰軍在進行作戰部署時,以第八兵團一部部署于南京北岸,“保持與兩浦之敵接觸,在我發起渡江作戰時,同時攻占江浦,爾后各個逐次殲滅浦口外圍之敵,從正面鉗制南京守敵”。也就是人民解放軍對南京只作牽制而不是正面強攻,將主力向南京外圍展開,形成鉗形攻勢,最終解放南京。
由此看來,無論是中央軍委、總前委還是粟裕等實際指揮者,都高度重視攻占南京的問題,并做好了武力解決的準備。但由于國共兩黨的和談,使得渡江作戰的軍事斗爭必須緊密配合“和平談判”的政治斗爭。
2月25日,接到中央軍委指示后,第三野戰軍擬制了作戰計劃,準備以第八兵團指揮第二十五、二十六、三十四、三十五軍共11個師32個團,并附特種兵縱隊的兩個榴彈炮團,于渡江戰役發起之前攻擊江浦、浦口,炮擊南京。后鑒于南京是六朝古都,中央軍委明確規定:如談判順利解決,則不攻浦口;如不順利,須施加軍事壓力,則應及時攻占浦口。至于是否炮擊南京,則要看談判情形如何才能決定。
3月27日,中央軍委考慮后又決定取消“攻占浦口,炮擊南京”的計劃,決定將第二十六、第三十四兩個軍東移,加強渡江戰役東集團的攻擊兵力,第二十五軍向西參加第九兵團突破江防的作戰,只留第三十五軍在南京正北面負責佯攻。主攻南京的任務,則由沿江東進第四兵團和從鎮江附近渡江的第八兵團第三十四軍擔任,利用南京處于長江內彎曲處的地理環境,實行合圍攻擊。
渡江戰役
然而由于戰場情況發生了極大變化,預先構想的多路圍攻南京的計劃并未實施,原本擔任鉗制和佯攻任務的第三十五軍則在江北地區進行了激烈的戰斗。
激戰“三浦”懾金陵
渡江戰役中,南京江面和城內并沒有發生激戰,解放南京的戰斗基本都是在江北的“三浦”(江浦、浦口、浦鎮)地區進行的。
“三浦”地處長江北岸,臨山靠水,是南京的北大門、橋頭堡,一旦失去這個外圍屏障,南京就暴露在了解放軍的炮火下。因此,國民黨軍對這一地區十分重視。為守住這一戰略要地,戰前湯恩伯特意將軍心渙散、戰斗力差的第九十六軍從這一地區撤走,派嫡系第二十八軍全權負責該地區防御。接防后,該軍依仗地處丘陵、易守難攻的地形構筑了多重堅固工事,妄圖拼死一搏。
4月20日,國民黨政府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21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在總前委指揮下,解放軍渡江各突擊集團按既定部署向南岸發起進攻。
三野命令第三十五軍進攻“三浦”,肅清江北頑敵。第三十五軍按照“首先從右翼拿下江浦縣城,從正面奪取浦鎮,再取浦口,并爭取先機過江”的作戰計劃發起戰斗。以分割包圍、各個擊破的作戰方針進行兵力部署,第一○三師的三個團和一○五師的一個團從右翼攻占江浦縣城;第一○四師從左翼進攻浦鎮東北一線高地,奪取浦鎮敵人的前沿陣地;第一○五師主力直插江浦、浦鎮間公路,占領有利地形,切斷江浦、浦鎮之敵的聯系。三路部隊取得勝利后,沿鐵路線會攻浦口。
作為首攻目標的江浦縣城四周有高大堅固的城墻,東、西、南三面有寬闊的護城河環繞,西側和北郊是求雨山、鳳凰山等一片丘陵山地。據守此地的國民黨第二十八軍第五十二師的一個主力團圍繞縣城構筑了層層防御,在外圍求雨山、鳳凰山上構筑了堅固的碉堡工事,在城墻上設置了步槍、機槍射擊孔,妄圖據城死守。
經實地偵察,第一○三師決定第三○七團和第三○九團從城北發起進攻,第三○八團側翼迂回城南,截擊敵突圍部隊。
渡江戰役示意圖
4月20日晚,戰斗在炮聲中拉開序幕,我方強大的野炮、山炮猛烈轟擊著城垣和敵防御工事。我軍選定城西北為主要突破方向,但由于城墻高大堅固,我軍多次爆破、突擊,未能取得突破。于是第三○七團轉移方向,集中火力攻擊城墻簡易、敵火力較弱的城東北。在由輕、重機槍組成的火網壓制住敵軍火力后,戰士架梯登城,占領了城墻東北角,浴血奮戰,鞏固了突破口。接著,后續兵力迅速入城,向縱深擴展。與此同時,第三○九團頑強攻擊,在城西北也取得突破。黎明時分,城外山上的敵軍見大勢已去,棄堡南逃。城內的守軍也節節敗退,經短時間巷戰,出南門向江邊逃竄。至21日拂曉,我軍解放了江浦縣城。
20日晚,戰斗在浦鎮地區亦激烈展開。據守此地的國民黨軍第五十二師一個團利用山頭構筑了許多鋼筋水泥工事。為拔除這顆釘子,我第一○五師三一五團在浦鎮西北面的山頭上與敵軍進行了反復爭奪。我軍多次發起沖鋒,敵人憑借堅固的水泥工事負隅頑抗。停泊在長江里的國民黨軍艦艇也不斷轟擊我陣地,配合敵軍固守江北戰略要點。
21日上午,第三十五軍決定重新調整部署,以一部分兵力從左翼威脅敵人的側背,以主力部隊從正面向敵人控制的主要陣地發起猛攻。第一○三師在打下江浦后也協同第一○四、一○五師攻擊浦鎮。21日晚,戰事在浦鎮北部、東部山地再次激烈展開。經徹夜激戰,我軍攻克了敵軍固守的主要據點大頂山、二頂山、三頂山。
渡江戰役
隨后各部隊迅速掃除各種障礙向浦口挺進。此時國民黨第二十八軍軍部已亂作一團。為避免被圍殲,第二十八軍殘部倉皇撤回江南。22日晨,浦鎮解放。
為配合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中共中央上海局多次給南京市委發出指示,指出決定性的偉大勝利的戰火不可避免地要移向南京附近地區,敵人必將全力保衛南京,因此必須立即進行各方面的準備工作,以配合解放軍順利占領南京。應集中瓦解與動搖京滬的一切防守力量,包括地方武裝、警察、保安隊和正規防軍,使敵人在京滬防御削弱,在解放軍兵臨城下時,能夠達到配合基本群眾,實行起義,響應解放軍或使敵人整個防御力量動搖。我方深入有效的情報工作和策反工作,不僅直接削弱了南京守敵的防御力量,打亂了敵人的城防部署,更重要的是在國民黨軍中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使其軍心渙散,士氣不振,對我軍迅速解放南京起到了很好的策應作用。
紅旗插上總統府
至22日晨,解放軍中、東、西三個集團百萬大軍勝利渡江,國民黨軍千里江防全線崩潰。
百萬雄師渡江第一船登陸點
鑒于南京守敵已經撤退,原定主攻南京的二野第四兵團尚在安徽皖江地段,轉到南京尚需十余日,因此,總前委決定解除第四兵團東進參加圍攻南京的任務,南京城防改由第八兵團擔任。粟裕根據各方面情況判斷,“南京敵已極形混亂,正向南或向東撤退”,電令第八兵團“如南京之敵逃竄,則三十五軍應即渡江進占南京”。隨即,第八兵團電令第三十五軍:“如發現敵已確實撤退,你們應不失時機,立即向南京正面強渡。”
接到命令后,第三十五軍制定了“迅速渡江、占領南京”的作戰方案。但第三十五軍先前準備的船只已奉命支援其他渡江部隊,江北的船只也早已被國民黨軍燒掠一空。于是解決渡江用船問題成為三十五軍的當務之急。
在第三十五軍尋找船只南渡長江的同時,第三十四軍從揚州地區順利渡江,其中一部解放了南京東面的龍潭,并以先頭部隊奪取了火車,于23日下午乘火車進抵南京火車站,由和平門首先進入南京城。
當日傍晚,三十五軍一○三師偵察連及一○四師先遣部隊渡過長江,直插市中心,并以一部占領“總統府”。次日黎明,三十五軍大部隊登陸南岸,按照預定計劃迅速進占南京各要地。
人民解放軍占領總統府
解放南京的捷報傳到北京,剛剛進駐北京僅一個月的毛澤東興奮異常,他提筆揮毫,寫就了著名詩篇《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南京將與整個中國一起迎來一個嶄新的天地。
毛澤東的七言律詩《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