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毛主席奠基:
1949年12月16日,新中國剛剛建立不久,解放戰(zhàn)爭還未結束,毛主席為鞏固新中國,冒著極大的風險,開始秘密出訪蘇聯(lián),12月21日,剛剛到達莫斯科不久的毛主席就去參觀了斯大林汽車廠,當看到一輛接一輛的汽車駛下裝配線時,毛主席把他偉人的巨手手指往地上一戳,對隨行的人員一字一句地說:"我們也要有這樣的大工廠。"
毛主席與斯大林為首的中蘇雙方商定:蘇聯(lián)以年利1%的優(yōu)惠條件,向中國提供3億美元的貸款。當年蘇聯(lián)即開始用這筆貸款向中國提供第一批大型工程項目50個,幫助新中國進行國民經濟最重要部門的恢復和改造。
這50個項目就是后來156項工程中的第一批,主要是煤炭、電力等能源工業(yè),鋼鐵、有色、化工等基礎工業(yè)和國防工業(yè)。
這是毛主席為新中國引進的第一筆外資和第一批50個大型工程項目。
這50個大型工程項目就包括由蘇聯(lián)全面援助中國建設第一個載重汽車廠。在蘇聯(lián)援建的第一批四十五個項目中,“一汽”項目的規(guī)模僅次于鞍鋼。
經過一年多的調查研究和多個方案對比,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決定把第一汽車制造廠的廠址設在吉林省長春市西郊。
1953年6月9日,朝鮮戰(zhàn)爭還未停戰(zhàn),毛主席簽發(fā)了《中共中央關于力爭三年建設長春汽車廠的指示》, 造汽車成為我國首批重點工程列入第一個五年計劃。
毛主席點頭首肯確認高大魁梧的饒斌,中央正式任命饒斌為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廠長。
新中國汽車工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是一位學醫(yī)的東北人“白面書生”—饒斌, 7月15日,第一汽車制造廠奠基典禮在長春市西南的孟家屯附近的一片玉米地上隆重舉行。饒斌把第一锨黑土拋向毛主席親自題詞的《第一汽車製造廠奠基紀念》的奠基石,這是新中國汽車工業(yè)的第一塊兒基石。又是他接受了生產紅旗轎車的任務;1964年,他又奉命到武當山下,愉快地主持創(chuàng)建二汽。
承載著新中國、中國人民無限希望與驕傲的“一汽”破土動工了。
有人提議效仿斯大林汽車制造廠的叫法,把第一個汽車廠命名為“毛澤東汽車制造廠”。毛主席堅決反對,他說:“叫第一汽車制造廠就好了,很快,我們就要有第二,第三個汽車制造廠了。”
二. 躍進創(chuàng)業(yè):
1. 鼎力相助:
第一汽車制造廠的興建,是毛主席和蘇聯(lián)最高領導人斯大林親自商定的。當時的機械工業(yè)部對于能否在三年內建成感到疑慮,而蘇聯(lián)專家則要求一定要如期完成,為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專門研究此事,決定全國都來支持一汽建設。
蘇聯(lián)專家撇家舍業(yè)從異國他鄉(xiāng)趕赴中國長春。
為了幫助中國同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工廠的潛能,蘇聯(lián)方面建議中方早派、多派人員到“吉爾”實習。從1953年初到1956年,“一汽”向“吉爾”先后派出九批共518名實習生,每人都參加了為期八個月到一年的技術培訓。江澤民(主席)、李嵐清(副總理)也曾作為“一汽”職工在“吉爾”實習。
從廠長、車間主任到一線工人,從前方生產、輔助生產到后勤管理,從產品設計、工藝制造、計劃管理到財務管理、質量管理,幾乎所有的關鍵崗位都得到了蘇聯(lián)同行毫無保留、幾乎是手把手的指導。
2.奮發(fā)圖強:
第一汽車制造廠于1953年7月15日奠基興建。
大批技術人員從祖國四面八方云集長春,汽車研究所、汽車學校應運而生。
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第一汽車制造廠完成基本建設投資6.2億元,基本建設竣工面積75萬平方米,工業(yè)建筑41.1萬平方米,宿舍39.9萬平方米,安裝了2萬臺機器設備,鋪設了30多公里長的鐵路和8萬多米長的管道,制造了上萬套工藝裝備。
1956年7月13日,僅三年建成并投產,制造出新中國第一輛解放牌CA10卡車下線。
CA10本身就是對外開放、吸引外資和學習的產物。A是第一的意思,C 既有China又是長春的意思,10卡車型號,CA10也就是長春中國第一汽車制造廠制造的卡車。
有人建議把這一產品命名為“毛澤東號”。
毛主席卻提筆給該產品命名為“解放”牌汽車。
一汽做為國家“一五”重點建設工程,一直得到黨中央和毛主席的高度重視,從毛主席和斯大林會晤確定了這個項目,到毛主席親自為新車命名“解放”,這是一汽人的驕傲,也是一汽人的特有的殊榮。因為由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為一種產品命名,這也是絕無僅有的。“解放”兩字包含很深的寓意,也充分表達了翻身后中國人民的心聲。
“解放”牌汽車是以蘇聯(lián)生產的吉斯150型汽車為范本,根據(jù)中國的實際情況改進部分結構而設計和制造出來的。這種汽車裝有90匹馬力、6個汽缸的汽油發(fā)動機,最高時速為75公里,載重量為4噸(實際上可以載重8噸照樣跑,六七十年代很多橋梁標重8噸)。可拖帶4.5噸重掛車,每百公里耗油29升。后來解放還基于CA10推出了改進的CA15型,包括CA15K,CA15J等,外形與CA10相似,載重量為5噸,發(fā)動機功率為85千瓦,最高時速80公里。
1959年初,CA30型越野車正式投放批量生產,國產越野車開始裝備部隊。
“解放”不僅適合當時中國的沙石土道路和橋梁的負荷條件,而且還可以根據(jù)需要改裝成適合各種特殊用途的變型汽車。首批汽車經過行車試驗后,證明性能良好,符合設計要求。
1958年2月13日下午,毛主席乘專機親臨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視察,語重心長地對廠長饒斌說:“我什么時候才能坐上我們自己生產的小轎車呢?”
人民領袖毛主席視察一汽,一汽工人階級歡欣鼓舞,工作生產積極性空前的高漲,他們已經不滿足于原來的生產進度,4月份,一汽廠里組成了突擊隊,并將生產完工的時間提前兩個月。蘇聯(lián)專家認為萬萬不可能。
1958年7月,紅旗第一輛樣車開始設計,用大搞群眾運動的方式進行,當時全國充滿著大躍進的高漲氣氛,的確激發(fā)了工人的巨大熱情,在設計和制造過程中采取各個部門分別包干一個或幾個總成的辦法,有些東西只是聽說沒有干過,像液壓傳動裝置,技術人員和干部、工人三結合大搞技術攻關,經過30個日日夜夜終于實驗成功。一個全尺寸的油泥模型,在國外必須要6個月以上才能完成,在一汽只用了7天就完成了。
突擊隊僅用23天便生產出了中國首輛“東風”轎車。創(chuàng)造了人間奇跡。
當時毛主席常說的一句話是“東風(社會主義)壓倒西風(帝國主義)”。
1958年5月12日,國產第一輛 “東風”, 車型編號為CA71,是紅旗轎車的前身, CA71的“71”,7為車輛類別代號,代表轎車;1就表示第一代車型。
1958年5月21日一大早,旭日東升霞光萬道,東風轎車駛進了中南海。紅色的東風轎車環(huán)繞綠色草坪行駛了兩圈,穩(wěn)穩(wěn)地停在了原地,車門打開,毛主席滿面春風地跨出車門,高興地說:"好啊!坐上我們自己的小轎車了!"
"乘東風,展紅旗,八一造出高級轎車獻給毛主席。"這是1958年7月1日黨的生日那天一汽人提出的頗具時代特色的口號。
195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十周年的日子。那天,金門戰(zhàn)役正在進行中,福建前線的炮聲伴隨著天安門廣場隆隆的禮炮,6輛紅旗轎車行進在游行的隊伍當中 ,2輛紅旗敞篷檢閱車載著共和國的國防部長林彪元帥(本來是給原國防部長彭德懷定做的)檢閱威武的海陸空三軍。毛主席朱總司令等中央領導在天安門城樓上檢閱三軍和游行隊伍。
從那以后,北京的孩子們在跳皮筋的時候多了一首快活的歌謠: "小汽車 ,嘀嘀嘀,里邊坐著毛主席。毛主席,掛紅旗,氣得美帝干著急。"
1960年,第一機械工業(yè)部給一汽下達了生產2300輛CA72的任務, 同年,CA72轎車還參加了萊比錫國際博覽會和日內瓦展覽會。
第一汽車制造廠長春被譽為汽車城
1972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率領由500人組成的龐大代表團來華訪問, “紅旗”取代他的總統(tǒng)專車為美方服務。讓美方震驚的是,被封鎖22年的新中國,如何會造出如此高檔的轎車?
三.創(chuàng)建二汽:
1964年,中國經濟形勢好轉,毛主席說:“建設第二汽車廠是時候了。”籌建二汽的工作理所當然地又落到饒斌頭上。項目選址確定在湖北十堰。
饒斌提出“質量第一”的要求,軍代表馬上責問,把林副主席(林彪)的四個第一擺在什么位置?饒斌軟中帶硬地說,這是毛主席批示的,不能批判。
整個文革期間,饒斌嘔心瀝血地領導了二汽的基本建設和設備安裝,還用高度的政治智慧對應和排除干擾。在一汽,他工作了7年,而在二汽,則一干就是16年。
1987年7月15日,饒斌回到一汽參加解放牌卡車出車30年紀念大會。會上,他突然激動地講起了轎車:“我老了,不能和大家一起投身第三次創(chuàng)業(yè)。但是,我愿意躺在地上,化作一座橋,讓大家踩著我的身軀走過,齊心協(xié)力把轎車造出來,去實現(xiàn)我們中國幾代汽車人的轎車夢!”說完,他的淚水潸然而下。
一汽也完成了支援二汽建設的任務,二汽發(fā)動機廠、車身廠、車橋廠等11個專業(yè)廠,熱處理、電鍍兩個系統(tǒng)全部都由一汽包建。一汽首批支援隊的技術人員達到了4200多人,占了一汽技術骨干的1/3,同時解放的換代產品解放CA140車型也無償給了二汽,這也就是后來東風生產的EQ140型5噸載重汽車。
1971年,在一汽大干6萬輛規(guī)模的同時,二汽主體工裝設備任務也在一汽人的援助下完成,確保了二汽出車計劃。
一汽二汽肝膽相照,是一對孿生兄弟。二汽是文化大革命的輝煌成果,也是一汽的輝煌寫照。
四.發(fā)展歷程:
1956—1978:一汽創(chuàng)業(yè)成長發(fā)展時期。
在這個時期,一汽有過乘“東風”展“紅旗”制造國產轎車等創(chuàng)舉。
經過1960年冬季開始的三年整頓,企業(yè)的生產秩序和管理逐步恢復正常,到1963年,一汽上繳國家利稅6.1億元,全部收回建廠投資。
1965年一汽生產汽車為3.4萬輛,到1966年,僅一年時間便提升到4.6萬輛。
1965年和1966年,成為開工生產以來最興旺的時期,被國家表揚為全國大慶式先進企業(yè)。
60年代中期,全國開始掀起學大慶的高潮,緊接著雷鋒與焦裕祿事跡被廣為宣傳,在這個背景下,一汽也迎來了蓬勃向上的“黃金時期”。
文革時期,一汽廣大職工干部,抓革命促生產,狠抓產品質量,取得了明顯成效。
紅旗CA770是1965年正式投入生產的豪華轎車。紅旗CA770是繼首款紅旗轎車CA72后的第二代紅旗產品。
紅旗CA770整車的內外設計均滲透了濃濃的中國特色。車身側面的三面紅旗代表了“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充分表現(xiàn)出中式的傳統(tǒng)華麗感。
1968年,CA770投產三年后,中國將自己研發(fā)的空調系統(tǒng)裝配在了CA770車型上,乘坐條件大為改善,這時的產品編號為CA770B。
在CA770的基礎上,一汽又研發(fā)出CA771、CA772和CA773,CA771是在1967年4月研制成功的,CA772為高級防彈轎車,最初的CA772樣車在林彪出逃時,槍彈僅在CA772的車窗玻璃上留下了淺淺的彈痕。而第一位正式乘用紅旗保險車的是周恩來總理。
1970年,一汽推出了CA770-B型轎車,主要升級就是增加了空調系統(tǒng)。
1973年到1975年,CA774完成了四輛樣車的試制。
1981年5月14日,紅旗轎車正式停產,有自身原因,很大程度是政治原因,有些領導人崇洋媚外,不顧國家民族利益,嫌棄到慢慢拋棄了紅旗轎車,轉而乘坐質量更好更輕巧的進口車型。
從1979年到1988年末,是一汽“解放”汽車的換型改造時期,又稱第二次創(chuàng)業(yè)時期。
從1988年到2001年末,是一汽結構調整時期,又稱為以發(fā)展轎車、輕型車為主要標志的第三次創(chuàng)業(yè)時期。全國500家最大企業(yè)的排名中,一汽始終處于前10位。
2001后:第四次創(chuàng)業(yè),建設三化時期。即實現(xiàn)“規(guī)模百萬化、管理數(shù)字化、經營國際化”的“三化”目標。從此,一汽進入了建設“三化”新的發(fā)展時期。
無論如何,紅旗不能倒下,一汽人研發(fā)的H7、L5和L9這些強勢產品入市,尤其是L系列代表了中國最強的汽車工業(yè),新一輪的國車形象正在重寫。(王曉易_NE0011命運坎坷的五十年 一汽紅旗成長歷史回憶www.163.com 2013-05-28 )
五.一汽的歷史地位:
1. “一汽”的創(chuàng)建和順利投產,是中蘇兩國領導、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和驕傲。也是中蘇兩國人民友誼的歷史見證。
2.1956年7月13日,嶄新的總裝線裝配出第一輛解放牌汽車。14日,裝配出第一批12輛解放牌汽車,第一批國產汽車在歡聲笑語和雷鳴般的掌聲中徐徐駛出裝配線。這標志著第一汽車制造廠的三年建廠目標如期達到,從此結束了中國不能制造汽車的歷史。
3.一汽制造出新中國第一輛卡車,它標志著中國人民制造汽車工業(yè)的開端,開創(chuàng)了中國從無到有的歷史,于是中國從造汽車開始便有了自己的汽車工業(yè),從此,一汽始終是中國汽車工業(yè)的龍頭企業(yè)。
4. 從1956年以后,新中國的汽車工業(yè)在祖國各地遍地開花。中國依賴洋人造汽車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5. “一汽”從1953年奠基到1956年下線,僅用了三年時間。它的規(guī)模和水平在當時亞洲達到了領先的水平,它的建廠速度全世界第一無二。就是中國人民大躍進的速度。
一汽建成投產,中國與世界最先進汽車生產水平的差距一下子縮短了六七十年,打下了我國本土汽車制造業(yè)的堅實基礎。
6. 解放CA10系列創(chuàng)造了毛澤東時代的銷量奇績,當時奔馳在馬路上的汽車,每三輛就有兩輛是解放牌。直至1986年停產,30年解放共計生產了128.1502萬輛,這個數(shù)字幾乎是當時全國汽車產量的2/3。遠遠超過原計劃每年生產3萬輛的指標。
7.出口創(chuàng)匯、支援國際主義。1957年第二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上,約旦商人畢特先生購買了三輛解放牌汽車,這是解放牌汽車第一次出口。
從1954年至1964年,中國在自己經濟也很困難的情況下,對第三世界國家、社會主義國家進行了大量的經濟援助。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東南亞、非洲、阿爾巴尼亞的公路上跑的是解放牌或東風牌汽車,當?shù)厝蓑T的是永久牌自行車,戴的是上海牌手表,聽的是紅燈牌收音機。而且,解放牌汽車的“身影”還出現(xiàn)在了阿爾巴尼亞流通紙幣的圖案中呢。
8.一汽是中國人民永遠的驕傲。
1956年7月14日,召開第一汽車制造廠慶祝大會,慶祝毛主席黨中央關于力爭三年建成長春汽車廠的指示已經完全實現(xiàn)了!慶祝大會通過了向黨中央、毛主席全國人民報捷信。
慶祝會后,400多名勞模、先進工作者等,坐上新裝配成功的解放牌汽車,組成報捷車隊,代表全廠職工驅車向省、市委報喜。
12輛報喜車浩浩蕩蕩駛向市區(qū)。長春成千上萬的人站在道路兩旁,爭先恐后地目睹國產汽車的風采。許多人都想坐到車上去,有的人站在腳踏板上,有的人坐在翼子板上,就連前保險杠上也坐滿了人。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大娘,非要坐一下我們國家制造的汽車,當汽車停下來讓她坐一會兒后,她高興地說,我可坐上咱們國家自己制造的汽車了,活得真值個兒。
“舉國翹盼盡早建成汽車廠,萬人空巷人民爭看解放牌”。
馬國范謝絕了舊掌柜的挽留,毅然參加了一汽建廠行列。三年間,他天天超額完成任務,年年被評為先進生產者。組織上決定選派12名優(yōu)秀的司機駕駛第一批國產汽車,他被選上了,而且是駕駛第一輛。被選上的唯一女司機王立忠,在報喜車隊中駕駛著國產汽車,人們向她投出羨慕的目光,她永遠忘不了那激動人心的時刻。
馬國范老師傅為開第一輛國產車表露出的幸福心情被同行劉義的哥哥劉忠聽后激動不已,就編了一首歌詞《老司機》,請作曲家先程譜了曲。歌中唱到:
“五十歲的老司機我笑臉揚,拉起了手風琴我嘮嘮家常,想當年我十八歲學會了開汽車,擺弄那外國車我是個老內行,可就是沒見過中國車啥模樣,盼星星盼月亮,盼到了國產汽車真就出了廠喲嗬嗬……”
這首歌流傳很廣,成為共和國經久不衰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