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1961年人口數字的凹陷部是怎樣產生的
困難時期中國總計餓死三千萬的說法,均來自通過對1959-1961年人口增長曲線呈現一個明顯凹部的推測。由于數據是1983年國家統計局第一次公布出來的,很權威,因此國內外有點想法的學者就直接根據這些數字進行推算。算出來的數最少在2500萬,最多的為8000萬。比較流行的說法是3000萬。當然,袁隆平最近說到4000萬這個數。
既然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所有“研究者”都理直氣壯,言之鑿鑿,反正別說8000萬,就算只有2500萬也不是個小數。在這個基礎上,怎么罵共產黨毛澤東都不過分。
問題在于,國家統計局數字真的可信嗎?可不信國家統計局的,信誰的呢?假如國家統計局數字前后照應,沒一點矛盾,這個事情還好說。但是,國家統計局這段數字確實讓人看不下去,里面矛盾也太多了。其中很多是顛覆性的錯誤。貧道就根據很多網友的觀察,把這些疑問總結一下。也算是個資料,無論左右派網友,包括版主都可以存一下。
先看看國家統計局和中國人口信息網(數據一致,只是人口網數字更全些)關于這個階段人口數字。
年份 |
年末人口 萬 |
年平均人數 |
出生率 ‰ |
死亡率 ‰ |
自然增長率 ‰ |
總和生育率 ‰ |
53 |
58796 |
|
|
|
|
|
54 |
60266 |
59531 |
37.97 |
13.18 |
24.79 |
6.28 |
55 |
61645 |
60956 |
32.60 |
12.28 |
20.32 |
6.26 |
56 |
62828 |
62237 |
31.90 |
11.40 |
20.50 |
5.85 |
57 |
64653 |
63741 |
34.03 |
10.80 |
23.23 |
6.41 |
58 |
65994 |
65324 |
29.22 |
11.98 |
17.24 |
5.68 |
59 |
67207 |
66601 |
24.78 |
14.59 |
10.19 |
4.30 |
60 |
66207 |
66707 |
20. 86 |
25.43 |
-4.57 |
4.02 |
61 |
65859 |
66033 |
18.02 |
14.24 |
3.78 |
3.29 |
62 |
67295 |
66577 |
37.01 |
10.02 |
26.99 |
6.02 |
63 |
69172 |
68234 |
43.37 |
10.04 |
33.33 |
7.50 |
64 |
70499 |
69836 |
39.14 |
11.50 |
27.64 |
6.18 |
65 |
72638 |
71569 |
37.88 |
9.50 |
28.38 |
6.08 |
我們可以不做什么計算,就能看出1959到1961年數字中有很多奇怪的地方。
l 1960年年末總人口不多不少比1959年少了1000萬,連個零頭都不帶,調整痕跡過于明顯。
l 1961年人口65859萬,比1960年的66207萬少了348萬。但是,1961年人口出生率為1.802%,比死亡率1.424%多出0.378%,而且自然增長率明明也寫著0.378%。生的多,死的少,人口就會增加,這是小學算術都解決的問題。結果本該多出320萬,卻減少348萬。這一多一少,648萬人就不翼而飛了。
這是直接可看出的問題。如果用統計局給出的算法計算,會發現“調整數據”的方向很有利于形成這個凹陷。統計局一般公布內容不包括出生人數和死亡人數,公布出生率和死亡率。但是他們有換算公式
年平均人口數 = (年初人口數 + 年末人口數) ∕ 2
年出生人口數 = 年平均人口數 × 人口出生率‰
年死亡人口數 = 年平均人口數 × 人口死亡率‰
年末人口數 = 上年年末人口數 + 本年出生人數 — 本年死亡人數
這樣可以計算一下三年自然災害前的數字:
年份 |
年末人口 萬 |
年平均人數 |
出生率 ‰ |
出生數萬人 |
死亡率 ‰ |
死亡數萬人 |
按公式計算年末數 |
與公告數字差別 |
54 |
60266 |
59531 |
|
|
|
|
|
|
55 |
61645 |
60956 |
32.60 |
1987 |
12.28 |
749 |
61504 |
-141 |
56 |
62828 |
62237 |
31.90 |
1985 |
11.40 |
710 |
62920 |
92 |
57 |
64653 |
63741 |
34.03 |
2169 |
10.80 |
688 |
64309 |
-344 |
58 |
65994 |
65324 |
29.22 |
1909 |
11.98 |
783 |
65779 |
-215 |
可以看出,這個階段中如果按公式算,年末人口數多數年份應該比實際公布數字低。也就是說年末人口數沒有公布數字高,每年都少幾百萬。這就使此前人口增長曲線更加陡直。這里有什么學問嗎?學問大了。怎樣增大一條曲線的凹部?方法是:提高此前曲線的陡直度,就可以突出凹部更加凹陷。但這里有個問題,如果每年都少統計這么多人,怎么處理呢?我們看看三年自然災害后的數字就知道了。
年份 |
年末人口 萬 |
年平均人數 |
出生率 ‰ |
出生數萬人 |
死亡率 ‰ |
死亡數萬人 |
按公式計算年末數 |
與公告數字差別 |
61 |
65859 |
66033 |
|
|
|
|
|
|
62 |
67295 |
66577 |
37.01 |
2464 |
10.02 |
667 |
67656 |
361 |
63 |
69172 |
68234 |
43.37 |
2959 |
10.04 |
685 |
69569 |
397 |
64 |
70499 |
69836 |
39.14 |
2733 |
11.50 |
803 |
71102 |
603 |
這三年中,公布數字都比公式計算數字多出幾百萬。問題不就解決了嗎?把一個曲線某一段前后曲線調高,凹陷就出來了。
很巧妙嗎?不一定,只要心細就會發現問題。一個網友今天就發現了。人口總數涉及到出生率、死亡率、總和生育率。如果突然把人口數調低了,不僅會出現前面與出生率和死亡率對不住的問題,也會與婦女生育率對不住。看看表1總和生育率就會發現問題。
我們看到1958年總和生育率為5.68個,1959年為4.30個,減少1.38個。總和生育率是什么意思呢?是按年齡段計算育齡婦女生育孩子總數(死的也算)加權平均。比如55歲婦女平均生了8個孩子,44歲平均生了5個孩子,29平均生了4個孩子, 20歲平均生1個孩子。由于數字是各年齡段實際生育數字乘以該年齡段婦女人數累加平均,那么,極少情況下會出現一年內婦女總和生育率相差1個孩子。因為30歲婦女假如去年已經平均生了4個孩子,今年就算不生,也還是4個孩子。如果數字減少,說明今年超過育齡年齡的那些生育數多的婦女不計算了,而其他婦女生育率都降低了。假如有100個從20歲到50歲的婦女,極端說,今年一個也沒生,那么會減少多少呢?減少的是去年50歲的那些本來統計在內生了8個孩子的婦女數,因為其他婦女本來生的數字還在。50的婦女大約在100人中有3人,也就是24個。但是,總和生育率達到5.68個意味著這100婦女總計生育了568個,少了24個總和生育率還有544個,怎么會少138個呢?真少這么多,唯一的,最“合算”的辦法就是讓生育8個的婦女死亡。即使真的死亡的都是50多歲的,也要死17個,占育齡婦女總數的17%。也就是如果真的總和生育率1年少了1.38個,中國在1959年死亡婦女就應該有3000萬。可是問題還麻煩了,當年的生育率不僅不是零,還是2.5%!育齡婦女大約占人口30%,婦女新生孩子數大約為育齡婦女的8%。要這樣算,恐怕只能再死幾千萬婦女才能湊夠數。
同樣的麻煩還存在于1962年。1962年總和生育率達到6.02個,比1961年的3.29個多出2.73個。一年平均每個育齡婦女要多生出2.73個,這需要什么樣的努力呢?需要所有中國育齡婦女在1962年都必須生育,而且絕大部分是三胞胎!而且第二年還要再懷孕,平均生育1.5個(1963年總和生育率是7.50個)。兩年內每個中國育齡婦女生育4.5個,雷死人了!
統計嘛,有時候會有偏差,但其余年份很少有一年婦女生育率波動超過1的,大部分是0.5以下。恰好是在1959年和1962年,一個少了1.38,一個多了2.73。這就有些古怪了。真古怪嗎?不,因為不這樣計算,就難以得出1959年前人口增長曲線陡直,1962年人口數增長曲線更陡直的結論。而沒有這兩個陡直,怎么會有凹陷?!
1959年到1961年人口數字被調整了是可以確定的,僅僅一個一年凈減少1000萬就可以說明。怎么調整出來的就是學問了。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基本方法是將此前三年左右人口增長率調高,這就顯示出這三年的凹陷。再把凹陷中實際存在的人口隱藏在此后三年中。問題就解決了。不知道貧道猜想的與80年代初國家統計局該課題組的思路一致不一致。
當然,貧道也說不清楚究竟這個凹部是什么樣子。畢竟當時課題組沒吸收貧道參加。但是可以推測。如果把1959年以前的多出的數字扣除,5年間扣除1142萬。再把1959年后少的數字都挖出來,4年挖出2655萬。這一壓一填,就是3797萬。這個數字與有心人們算出的數字很接近。
當然,國家統計局可以死也不認帳。但是有些數字用鴕鳥政策總是有問題的。
1983年公布這些數字時還沒有搞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和2000年的四普和五普大概不是一個班子搞的,而且也難以照顧1983年調整的初衷。于是,又有了新疑惑:
年份 |
年末人口 萬 |
出生數 |
4普健在人數 |
5普健在人數 |
5普各年齡死亡率% |
53 |
58796 |
|
|
|
|
54 |
60266 |
2260 |
1833 |
1851 |
18.1 |
55 |
61645 |
1987 |
1938 |
1861 |
6.3 |
56 |
62828 |
1985 |
1764 |
1736 |
12.5 |
57 |
64653 |
2169 |
1835 |
1900 |
12.4 |
58 |
65994 |
1909 |
1906 |
1714 |
10.2 |
59 |
67207 |
1650 |
1438 |
1306 |
20.8 |
60 |
66207 |
1392 |
1444 |
1468 |
-5.5 |
61 |
65859 |
1190 |
1150 |
1141 |
4.1 |
62 |
67295 |
2464 |
1593 |
2092 |
15.1 |
63 |
69172 |
2959 |
2703 |
2787 |
5.8 |
64 |
70499 |
2733 |
2529 |
2414 |
11.7 |
65 |
72638 |
2711 |
2452 |
2480 |
8.5 |
上表給出一組很怪異的數字,可以注意1960年和1961年分別在1990和2000年還健在在中國境內的人數與當年出生人數的關系。1960年出生1392萬,而1990年和2000年分別為1444萬和1468萬。也就是說這年生的人一個沒死,40年后多出76萬,死亡率負5.5%。這簡直是天下奇觀!同時,1961年生的人也特別健康,出生的1190萬人40年后只死亡49萬人,死亡率只有4.1%。對比其他年份在五普中健在的人數與出生人數,會發現此前此后都大約有11%以上死亡率,只有這兩年奇怪:
1953-1959年出生的人,到2000年平均死亡率為13.4%,而1960和1961年平均為增加1.05%。這顯然是不可能的。當時僅僅嬰幼兒死亡率也不低于9%。饑荒時期這個數字更高。總不能是饑荒時期別的年齡段都死了,1歲兒童一個沒死吧。客觀的說,1960和1961兩年出生的人到2000年,死亡率會遠高于13.4%,應該達到15%以上。如果這樣算,1960年出生人數應該不低于1727萬人,要多出335萬人。加上前面統計少算的696萬人,不追究死亡率究竟是怎么來的,起碼要增加1031萬人。比1959年人數是增加了31萬而不是減少了1000萬。而1961年出生人至少有1400萬人,多出210萬人。加上前面少算的598萬人,不考慮死亡率數字真實性,也應該增加808萬人。這兩年起碼要增加1839萬。
當然,這都是推測,只要當年課題組的人不出來說清楚,一直會是個迷。但也不能算是個迷,應該是個笑話,天大笑話。國慶60周年,給第十年編出個笑話,真有意思。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