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元指數沖向100大關
最近一個月,我們已經兩次對美元指數發表評論了。我們認為,歐洲實施大規模量化寬松政策有和美國唱演“雙簧戲”的韻味,目的是配合美元指數走高。畢竟,歐元在美元指數中占有70%的權重,所以歐元貶值必定推高美元指數。我們一定要注意匯率的相對性,美元指數也一樣,它是美元兌一攬子貨幣的比價,如果一攬子貨幣中最大權重貨幣貶值,那美元指數一定走高。所以,現在的美元指數不僅受到美國貨幣政策的主導,而且受到歐洲央行貨幣政策的影響。
昨夜美元指數大漲的原因是:市場猜測美聯儲將加快加息進程。而之所以做出這樣的判斷,最重要的依據是:美國經濟已經穩步向好。但在我看,這背后的用意恐怕絕不僅僅于此。美國經濟確實表現強勁,但全球性的“通縮”恐怕美國也難逃干系。而這一輪全球性通縮的始作俑者恰恰就是美國。因為,石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與美元升值密切相關。至少,當下市場炒作的“公開理由”是美元升值。
無論“公開理由”多么令人信服,但其中的韻味都不得不令人深入思考。首先,美國的CPI情況完全達不到美聯儲以往加息的目標。當年,伯南克再三重申的、美聯儲加息的三大要件:經濟增長指標、失業率指標和通脹指標,三者必須同時達到才可以加息。但現在,前兩項指標沒問題了,但通脹率指標不僅達不到預設的2.5%水平,甚至可能有出現負增長的可能,但美聯儲似乎并不在意,甚至很長一段時間對此輕描談寫,這實在反常。所以我的估計是:美聯儲與其說是要加息,不如說它只是要把利率從“零”回復到“正常水平”而已,比如2%附近。
這個過程當然一味著加息,但“擺脫零利率”的異常狀態,有什么不合適嗎?我看沒有,而已正常情況推斷,美聯儲如果把聯邦基準利率保持在2%的水平,這其實也是“很低的利率”狀態了。
問題是:僅僅是從零利率恢復到正常狀態,居然對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構成如此嚴重的影響?不可思議,但完全可以理解。這樣市場狀況必定導致一個必然的結果:強化美元地位,使金融危機期間失去的影響力從新復原。而這一定是個矯枉過正的過程,讓全世界從新回到美元體系的軌道。
更大的問題是,美元不斷升值給國際商品市場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而且給世界帶來了通縮的現實。現在很麻煩,通縮的治理通常是“投放貨幣”,但歐洲、日本等國家貨幣越多投放,美元指數上漲越快,食品價格下跌越快,通縮越嚴重。如此會惡性循環。
既然如此,歐洲為什么還要和美國默契?這背后一定存在更大的利益。是什么?瓜分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嗎?所以,這時候中國的貨幣政策和各樣經濟決策必須高度警惕,稍有閃失就會釀成大錯。
首先我們保住新能源。對中國而言,這是一個巨大的產業,而且在許多方向已經與世界同步,這是中國彎道超車的重要機會,但這個機會正在被油價下跌摧毀。此時關系重大,牽涉中國數以萬億計的企業資產、數以千億計銀行貸款,以及數百萬國民的就業。所以,在這個方向,我們必須選擇性突破,尤其在太陽能和新能源汽車這兩大重點方向盡快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盡快形成具有和傳統能源競爭的實力。
這是一場硬仗。打贏了,中國突圍成功;打敗了,中國經濟危機、金融危機在所難免。實際上,我們已經看到中央的動作,但我認為,力度還要再大一點。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