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金融危機大事記(36)
2010年5月
1日,《華盛頓郵報》頭條《美國陷入債務危機》,說美國2011年債務陷入危機,國家債務在經濟上所占比例高于二戰(zhàn)結束后短期以外的任何時期。
《華盛頓郵報》刊登《設想一個沒有美元的世界》。
2日,《日本經濟新聞》發(fā)表《食品價格上漲動搖世界》,說全球食品價格上漲引發(fā)“新型饑餓”。
3日,美聯(lián)社意大利米蘭電:
去年作為節(jié)日禮品贈送的金表和珠寶首飾幫助全球奢侈品市場強烈反彈,不僅超過了人們對2010年的
預期,而且還超越了金融危機前的水平。
如果將出國旅游的中國人在國外購買的奢侈品計算在內,中國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奢侈品市
場了。美國人去年購買的奢侈品總額高達480億歐元。
路透社里斯本電,繼愛爾蘭、希臘接受金融救助之后,葡萄牙將獲780億歐元貸款。
4日,路透社自倫敦報道,說對美元持續(xù)疲軟的擔憂“可能卷土重來”。
墨西哥《每日報》刊登《高糧價將加劇拉美通脹》。
5日,國際油價遭兩年來最大跌幅。倫敦布倫特原油價格一度出現每加侖12美元的歷史最大跌幅。紐約市場主要原油期貨合約價格跌至100美元以下,跌幅超過8個百分點,創(chuàng)2008年9月金融危機引發(fā)油價暴跌以來最大跌幅。投資市場紛紛恐慌性拋售原材料及大宗商品期貨,黃金、白銀、銅甚至咖啡豆等商品國際價格也紛紛跳水。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美中戰(zhàn)略對話將于9日在華盛頓舉行,“美國政府將再次提及人民幣改革問題”,對華持續(xù)施壓。
6日,《華爾街日報》頭條《大宗商品暴跌引發(fā)市場恐慌》。
美國勞工部公布,4月份新增就業(yè)崗位數量超出預期,非農業(yè)就業(yè)人數增加24.4萬,私營部門新增就業(yè)崗位達5年來最高水平,為26.8萬,為2006年2月以來最大增幅。但失業(yè)率5個月首次上升至9%。
7日,《紐約時報》頭條《就業(yè)與失業(yè)雙增長》。
西班牙《天天日報》網站刊文《軟衰退仍在繼續(xù)》,說“軟衰退困擾西班牙”。
阿根廷《市場報》據美國一個國際學者中心的預計報道,從2011年到2020年,中國在海外的投資可能達到2萬億美元,成為“北美和整個歐洲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9日,《華爾街日報》頭條《美房地產市場震蕩》。第一季度房價出現2008年底以來最大跌幅,環(huán)比下跌3%,已經連續(xù)下跌57個月,市場受到拖累比預期嚴重。
《華爾街日報》刊登《中國工資上漲推動美國的物價》。
10日,美國標準普爾評級公司把希臘政府債券的信用評級降至B級。
路透社布魯塞爾電,歐盟計劃取消對新興國家的關稅優(yōu)惠。
日本財務省發(fā)表統(tǒng)計數據,截至2011年3月底,日本國家債務余額(包括國債、借款和短期政府債券)924.3595萬億日元,創(chuàng)歷史新高。國民人均負債727萬日元。
11日,國際市場原油期貨繼5月5日暴跌后再次暴跌,紐約和倫敦兩地油價下跌均超過5美元。受此影響,有色金屬、貴金屬、農產品等大宗商品價格5月的第二周再次暴跌。
希臘爆發(fā)針對緊縮措施的全國性大罷工,大多數地區(qū)限于停頓。
12日,美聯(lián)社開羅電,動亂重創(chuàng)埃及經濟,造成35億美元經濟損失,出口與1月份相比下降40%,制造業(yè)開工不足50%。
13日,南非《商業(yè)日報》發(fā)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南非央行維持利率不變》,說過去兩天銀價下跌13%,金價下跌2%,約翰內斯堡證券交易所指數下跌1.6%,導致南非貨幣蘭特本周對美元貶值3.5%,通脹風險增大。
美國商品期貨委員會發(fā)布數據顯示,截至5月10日簽的一周,投機基金在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白銀、銅期貨市場上的凈多頭倉位分別銳減10%、25%和59%。
法國《論壇報》發(fā)表《美國噩夢》,評介兩部在美國出版的書。兩位作者都曾經對“美國夢”十分向往。一部為愛德華·泰特羅的《當美元殺死我們》,說美國為促進經濟復蘇,預算赤字以每天40億美元的速度增長,美國財政部成為“全球的無底洞”。這個“是非顛倒的金融界”使美元成為“偽貨幣”。另一部為阿里安娜·赫芬頓《倒下的美國》。作者是《荷芬頓郵報》的創(chuàng)始人,原籍希臘,被美國無所不能的光環(huán)所吸引,如今成為美國人。她的著作,是“以中產階級名義發(fā)出的怒吼”。她對于美國現狀的描繪是:工業(yè)基礎已經“抽空”,教育體制“分崩離析”、基礎設施“破敗不堪”,45個州入不敷出,“許多美國人不得不在醫(yī)療開支、歸還房屋和其他信用貸款之間做出選擇”。
《華爾街日報》網站刊出《歐元經濟增長兩重天》,說“日益增強的北部地區(qū)與負債累累的外圍地區(qū)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法國《費加羅報》刊登《法國經濟增長:菲永樂觀》。總理菲永載電視一臺表示,法國今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長1%,證明危機確已結束。
日本《讀賣新聞》報道,日本八大汽車企業(yè)因地震損失2900億日元(約合36億美元)。
14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斯特勞斯-卡恩在紐約被捕,“因涉嫌性侵一名酒店女服務員而遭到審問”。此事在全球引起廣泛反映,也有多種解釋。俄羅斯戰(zhàn)略文化基金會網站2011年5月22日有葉蓮娜·普斯托沃伊托娃《卡恩與“華盛頓共識”的喧囂結局》:
薩達姆棄美元轉用歐元。12個月后,入侵伊拉克開始了。
卡扎菲也采取了類似的行動。他發(fā)起了放棄美元和歐元的運動,呼吁阿拉伯和非洲使用新貨幣——金
第納爾······因此,利比亞遭到了美國和北約的進攻。目的是為了搞掉卡扎菲,恢復美元的霸主
地位。
卡恩對美元發(fā)難,要用新貨幣替代美元。卡恩曾建議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貨幣籃子中增添人民幣,以穩(wěn)
定全球金融體系。此外,他還認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應該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從而陷入了與
薩達姆和卡扎菲同樣的境地。
他在被捕的前幾天宣布“華盛頓共識”失敗。
卡恩甚至比薩達姆和卡扎菲還要可怕。他身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處于有利位置,能夠修改組織的
政策,也有機會接觸各國元首宣傳推廣替代美元的思想。
現在美帝國的憤怒毀滅了他。
英國《金融時報》發(fā)表《歐元區(qū)經濟增長意外提速,英國復蘇乏力》。
法國《費加羅報》頭條《法國經濟反彈》。
德國《世界報》刊登《雅典的新數據震驚歐洲》,說希臘債務占其國民生產總值比重,2012年將比它與歐元區(qū)國家達成的協(xié)議水平高出17%。
“美國之音”中文網報道,美中安全經濟審議委員會在參議院針對“中國嚴重盜版問題”舉行聽證會,稱“美軟件公司投資中國是養(yǎng)虎為患”。
15日,美國《洛杉磯時報》刊登《美國制造業(yè)試圖以高技術東山再起》。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歐盟對所謂中國補貼行為采取行動”,本周將對中國出口的銅版紙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該報16日文章稱,這意味著遏制中國產品大量流入的努力“掀開了新篇章”。
16日,《日本經濟新聞》發(fā)表《資金涌入日美歐國債市場》,說美國4月份失業(yè)率9%,依舊居高不下。
在發(fā)行完最后一筆720億美元的債券后,美國聯(lián)邦債務達到14.3萬億美元上限。目前美國政府每月需要借債1250億美元才能維持運轉。美國債務限額與GDP總額持平。多數經濟學家認為,歷史上債務限額曾被提高60次,目前債務問題最終還是靠增加稅收和減少開支解決。
美國《時代》周刊網站發(fā)表《就業(yè)崗位意外增加,美國制造業(yè)復蘇》。2011年第一季度,美國制造業(yè)產值增長9%,是整體經濟增速的5倍。“不過也有人預測,美國制造業(yè)的復蘇可能是‘短命’的”。
美國財政部公布,中國3月份連續(xù)第五個月減持美國國債,但仍是美國海外最大債權國。《華爾街日報》刊文《外國銀行賄中國》,說此舉不利于中國控制通脹和冷卻樓市。
“美國之音”報道,國際清算銀行最近一項統(tǒng)計顯示,外資銀行在中國的貸款規(guī)模在2010年顯著增加,達到770億美元。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發(fā)表《對華強硬無助于美國經濟》。
英國《金融時報》載文《人民幣10年內成為儲蓄貨幣》。
17日,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刊登《激增的金磚國家中產階級正在超越全球貧困》:
全世界的中產階級正在迅猛擴張。人們廣泛預料,到2030年,全球中產階級的規(guī)模將至少比現在擴大
一倍,達到50億人。
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預言,到2022年,世界人口將在歷史上第一次由窮人占多數轉變?yōu)橹挟a階級占
多數。按照某些預測,亞洲人口占全球中產階級的比例可能達2/3之多,從而使經濟權力的重心從西方轉
向東方。
日本《讀賣新聞》報道,2010年日本五大銀行利潤大幅增加,利潤之和1.763億日元(約合中國人民幣1409億元),比上年增長55.8%。預計2011年度決算將基本持平。
英國《金融時報》發(fā)表《世界銀行認為美元的壟斷地位將終結》,說2025年,歐元和人民幣將確立“與美元平起平坐的地位”。
埃及《金字塔報》頭版《埃及經濟進入危險時期》,說近期教派沖突使旅游業(yè)收入下降80%,平均每天減少4000萬美元。
18日,法國《費加羅報》頭版《原材料價格成為25年來最高》。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發(fā)布一份報告,說美國企業(yè)2009年由于中國知識產權侵犯,所受損失達480億美元,損失近百萬工作崗位。法新社報道,該報告將促使美國立法者呼吁,對北京采取強硬措施。
西班牙《天天日報》網站刊登《歐盟對希臘施加壓力立刻產生療效果:希臘政府18日出臺計劃,準備進一步推動私有化進程》。
日本《朝日新聞》報道,日本災區(qū)公司1/3破產。
19日,日本內閣府公布,2011年第一季度GDP較上一季度下滑0.9%,換算為年率為下滑3.7%,連續(xù)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發(fā)表日本《朝日新聞》主編船橋洋一文章,說日本復蘇必須借助中國。
《華爾街日報》頭條《中東受到小麥價格上漲影響》。中東國家不產小麥,埃及、突尼斯所需小麥半數以上靠進口。18日小麥價格飆升,上漲達17%,給中東國家政府帶來新的壓力。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發(fā)表《以中國的速度行駛》,說中國成為經濟超級大國只是時間問題。
20日,德國《世界報》頭條《各大洲爭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領導人職位》。
惠譽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將希臘主權信用連降三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批準向葡萄牙貸款260億歐元(約合368億美元),以“徹底化解該地區(qū)的主權債務危機”。
法國《論壇報》刊文《人民幣主導的情況不會出現》,認為中國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還是幻想。
22日,西班牙《國家報》報道,自本月15日起,一群自稱“憤怒派”的年輕人開始在馬德里市中心集會,抗議政府執(zhí)政無能導致經濟毫無起色。紐約的西班牙移民也上街游行聲援這一抗議活動。西班牙18歲至25歲青年的失業(yè)率為45%。參加示威的人舉著大學文憑。它們被稱為“失落的一代”或“Ni-Ni”族(畢業(yè)即失業(yè),既不工作也不學習)。示威活動也在其他歐洲國家蔓延。阿爾巴尼亞反對派19日有全國示威游行。格魯吉亞19日爆發(fā)大規(guī)模示威要求總統(tǒng)下臺。
標準普爾評級公司將意大利評級展望從穩(wěn)定調低至負面。
日本《產經新聞》載文,稱中國資金實力迅速增強而日本正在“走向貧窮”,中國可能“廉價收購”日本。
23日,希臘緊急啟動私有化,財政部長在內閣會議結束后表示,將“立即”開始出售幾個大型企業(yè)的國有資產。
白俄羅斯國家銀行發(fā)布指令,白俄羅斯盧布從24日起正式貶值。其中白俄羅斯盧布對美元官方匯率從23日的3155:1下跌到4930:1,跌幅56%;對歐元的匯率從23日的4516.38:1下跌到6914.82:1,跌幅53%;對俄羅斯盧布從113.02:1下跌到173.95:1,跌幅53.9%。白俄羅斯盧布一攬子貶值55%。
24日,路透社自華盛頓、巴黎報道,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在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執(zhí)行董事發(fā)表的首份聯(lián)合聲明中說,遴選這一組織總裁應該基于能力而非國籍,呼吁“放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必須來自歐洲這一過時的不成文慣例”。
英國《金融時報》頭條《恐懼蔓延重創(chuàng)歐元和債券》。投資者擔心希臘債務問題損害歐元區(qū)經濟,債券市場23日承受巨大壓力。
南非《歐洲債務危機重創(chuàng)約翰內斯堡證券交易市場》。全球股市23日普跌。資源股為主的約翰內斯堡股市下跌1.9%,降至兩個月來新低,導致新興國家貨幣走軟
中國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下調英國信用評級。
俄羅斯報紙網報道,白俄羅斯貨幣貶值。
25日,聯(lián)合國今天在《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中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長3.3%,但“經濟復蘇仍然脆弱”,如果美元對其他貨幣繼續(xù)貶值,,那么美元可能會遭遇信任危機甚至“暴跌”。
經合組織預測,看好美歐今年經濟增長前景。
法國女財長拉加德正式宣布競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一職。
英國《金融時報》刊發(fā)《歐盟努力確保希臘出售資產》。希臘政府承諾,將500億歐元的資產私有化。
27日,法新社馬尼拉電,國際水稻研究所警告,2010年水稻豐收而米價上漲17%,2008年的大米危機可能重演。
美國財政部就國際經濟政策和匯率政策問題向國會提交報告:
2010年6月,中國政府決定允許人民幣匯率根據市場供需狀況升值,從中國做出這一決定開始一直
到2011年4月底,人民幣對美元的名義匯率已累積升值5.1%,相當于年升值大約6%。因為中國的通脹率大
幅高于美國的通脹率,所以,考慮到通脹因素,人民幣對美元實際升值更快,年升值幅度約為9%。
報告寫道,中國公開表示,“將繼續(xù)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通過二十國集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雙邊的直接交流來鼓勵中國實行增強匯率彈性的政策,這一工作在財政部目前的日程表上占據非常重要的優(yōu)先地位”。
美國有線電視網(CNN)發(fā)表分析文章說,美國中產階級經歷了收入困頓不增的10年,但富人腰包卻在不斷膨脹,導致美國的貧富分化擴大。考慮通脹因素,1988年美國納稅者平均收入為3.34萬美元,但到了2008年,根據美國國稅局的數據,美國納稅者平均收入仍是3.3萬美元。與此同時,占美國人口1%的富人--他們的年收入在38萬美元以上,過去20年收入增長了33%。股票市場使得富人更富。標準普爾500指數從1970年以來已經增長13倍,富人從中獲益多多。CNN的分析文章稱,過去幾十年美國的公共政策,如去規(guī)則化、大范圍減稅、保持低利率等,鼓勵了這種貧富分化的趨勢。金融危機以后,企業(yè)利潤和股市已經開始回升,但高失業(yè)率和房地產市場低迷,使得中產階級還沒擺脫經濟衰退的陰影。
美國《國防新聞》周刊網站刊出《議員禁止更多中國企業(yè)參與國防部項目》,說美國眾議院25日的口頭表決通過新修正案規(guī)定,“一切歸中國政府所有或隸屬于中國政府的企業(yè),都被禁止向美國提供官方用品”,“不支持任何涉及中國國有企業(yè)的國防合同”。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刊登《歐盟欲為救助希臘設定嚴格條件》,說希臘債務違約風險大增。
30日,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報道,全球糧價20年內將翻番。
《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根據中國國際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數據,中國對外金融資產總計4.13萬億美元,比2009年末增長19%。其中對外投資3108億美元,證券投資2571億美元,其他投資6439億美元,儲備資產2.91萬億美元。中國對外金融負債2.34萬億美元,比上年末增長20%。2010年末。中國對外金融凈資產1.79萬億美元。
新西蘭總理約翰·基接受新西蘭電視臺采訪時說,中國投資“給新西蘭帶來了就業(yè)機會和資本”。
31日,美國波士頓咨詢集團發(fā)表的研究報告顯示,2010年,全球財產超過100萬美元的百萬富翁家庭的數量增加了12%,這些百萬富翁家庭所占的財富份額也從2009年的37%上升到39%。這就是說,世界上約1%的家庭擁有39%的全球財富。這表明全球經濟衰退之后,貧富不均有所加劇。
美聯(lián)社華盛頓電,美國房價跌至5年來最低水平。
路透社紐約電,今天公布的美國經濟數據顯示,“房價二次探底,消費者情緒悲觀,加上地方制造業(yè)活動放慢,這些激起了人們對美國經濟的疲軟態(tài)勢可能延續(xù)的擔憂”。
美國眾議院的共和黨人否決他們自己提出的把國債限額增加2.4萬億美元的議程。
德國《歐亞雜志》5月號發(fā)表《危機中的一個新亞洲“小龍”》,說越南經濟過度依賴國外投資。
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5/6月號刊出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新的食品地緣政治學——從中東到馬達加斯加,高油價正在造成土地掠奪和驅逐獨裁者。歡迎來到二十一世紀的糧食戰(zhàn)爭》。美國把糧食轉換成乙醇的速度,高于世界糧食消費量增長的速度。2011年聯(lián)合國的糧食價格指數,超過有史以來全球最高值,到3月份為止,已經連續(xù)攀升8個月。“食品已經迅速成為世界政治暗藏的驅動因素。這種危險將會越來越常見。”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執(zhí)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