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日特朗普宣布的“對等關稅”名單中,東南亞國家“名列前茅”,它們是越南(46%)、馬來西亞(24%)、泰國(36%)、印尼(32%)、菲律賓(17%)、柬埔寨(49%)、老撾(48%)、緬甸(44%)、孟加拉(37%)等,其中柬埔寨與老撾高居榜首,其次是越南和緬甸等,特朗普對它們所定的“對等關稅”都在40%以上,高于中國的34%。
在世界范圍內,特朗普的“對等關稅”對東南亞國家的打擊最為沉重,這些國家本來可以和中國站在一起,聯合起來進行反制,以對抗特朗普的極限施壓,但是它們卻選擇和美國談判,爭取特朗普的“寬大處理”。
其中尤其是越南,表現最為積極。根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的報道,越共總書記蘇林于4月4日與特朗普通電話,表示越南愿意取消對美國商品的進口稅,也希望美國取消對越南商品的進口稅。他還要求特朗普將對等關稅的落地時間延后45天,以便越南派出高級代表團來美國進行磋商。
特朗普星期五(4月4日)在社媒平臺Truth Social發文說:“剛與越共總書記蘇林進行了一次富有成效的通話。他告訴我,如果能與美國達成協議,越南愿意將關稅降至零。”
據路透社報道,自從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以來,許多跨國企業實施“中國加一”策略,將部分產能遷往越南以降低對華依賴;同時,也有不少中國企業為了規避美國關稅,在越南設廠向美國客戶供貨。
在多數情況下,越南會對這些商品進行加工后再合法地以“越南制造”標簽出口至美國。還有知情人士說,有時運輸中國商品的船只僅在越南港口短暫停留,取得“越南制造”的證明后就出港。這種操作有一個專用名詞,叫做“洗產地”。
白宮指出,之所以對東盟課以重稅,是因為中國透過東南亞國家進行大量轉運,以規避原本針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因此打擊東盟,也是為了切斷隱藏在供應鏈中的中國貨物流。美國白宮的高級貿易顧問納瓦羅4月6日接受福克斯新聞采訪時特別指出,中國利用越南進行轉運以規避關稅。
知情人士透露,越南時間4月3日美國宣布對越南“對等關稅”的當天,越南政府辦公室召開緊急會議,與政府貿易專家討論應對方案,旨在回應美方關于侵犯知識產權和非法轉運的擔憂。
會上,越南工貿部與海關官員被要求加強監管這類非法轉運行為,并在兩周內制定方案。這說明越南官方很清楚存在“洗產地”的欺騙行為,并準備打擊這種行為。
此外,路透社查閱的一份法令草案顯示,越南也計劃對經其領土流向中國的半導體等軍民兩用商品采取更嚴格的管控措施。
該法令注明是應工貿部要求起草,文件未注明日期,但附有一份標注日期是4月4日的說明文件。這份文件稱,一些主要貿易伙伴要求越南“盡量減少這些源頭技術在未獲出口國同意的情況下流向第三國的可能性”。
美國時間4月9日,雖然特朗普已宣布將對等關稅的落地時間延后90天,但越南已經迫不及待地派出了一個以越南副總理胡德福為首的代表團,于4月10日到達美國,與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在華盛頓會晤。雙方同意最大限度減少兩國商品的非關稅壁壘,為美企加強對越投資創造便利條件。越南希望通過談判向美國爭取將關稅降至22%至28%的區間。
據《路透社》報道,越南是首個與美國開啟關稅談判的ASEAN“東盟”國家,接下來預計有更多東南亞國家陸續赴美磋商。
據媒體報道,東盟成員國經濟部長于當地時間4月10日舉行視訊會議后宣布,東盟已達成共識,不會對美國的單邊關稅采取報復行動。東盟判斷“報復不是選項”,因為這無助于維護區域穩定與經濟增長。此外,東盟已準備好與美方展開對話,期望以合作取代對抗。
但是,這些東盟國家不能像歐盟那樣,以集團的力量來和中國談判,它們都指望與美國簽訂雙邊協議,因此很容易被美國“各個擊破”。
這些國家都是在美國的極限施壓下向美國下跪的軟骨頭“膽小鬼國家”嗎?非也!它們都不懷好意,別有用心,它們希望取代中國,成為美國供應鏈中的一環。
也就是說,它們都和印度一樣,把中美貿易戰和兩國之間的“脫鉤”,看作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它們不敢也不愿和中國翻臉,但是卻希望中國和美國鬧崩,從而乘機填補中國出口業留下的空白。
這叫做大國“鷸蚌相爭”,小國“左右逢源”。
實際上,美國和中國都是它們的主要貿易伙伴。它們需要美國的市場,它們也需要中國的投資、原材料和半成品等,它們甚至希望中國將來也成為它們的工業產品市場。
以蘋果手機iPhone為例,雖然特朗普已經對來自中國的蘋果手機豁免關稅,但是是暫時的。特朗普希望蘋果手機在美國生產,這顯然不現實,如果退而求其次,蘋果手機至少要把一半產能從中國挪到印度和東南亞等國家,以滿足美國本國的需要。
長期以來,蘋果手機不僅在中國組裝,還在中國形成了供應鏈,很多關鍵元件也是在中國生產的,如聲學元件、玻璃、連接器和顯示面板,都來自中國供應商。
因此,雖然iPhone的組裝工作正在向其他國家(如印度)轉移,但元件的生產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中國的制造能力。
目前蘋果手機的生產地主要集中在中國和印度,大約20%的產能在印度,其他國家也有少量生產。印度在蘋果手機生產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據報道,蘋果公司將大幅增加在印度的產量,此外,蘋果還鼓勵其供應商在東南亞國家建立生產基地。
像服裝、玩具、鞋帽、塑料、電子、家具等輕工業產品的產地轉移要容易得多,但是這些產品也早已不是中國的制造業發展方向。
(作者:Ksliu,美國知名時事評論員;供稿并修訂:肖志夫,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