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格利茨:擔心美國的2011
2009-11-21 來源: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這個年輕人比我聰明。”約瑟夫·斯蒂格利茨還未完全在美國經濟學界嶄露鋒芒時,全球經濟學泰斗薩繆爾森(1970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就已經對他的這個學生推崇備至。
作為罕見的經濟學全才,斯蒂格利茨因已經幸運地兩次受到諾貝爾獎青睞。他亦是最早看到市場發出了背離信號、預測美國將出現金融危機的經濟學家。
但他狂放自由的個性,令他盡管輕易得到多家美國頂尖名校的終身教席,卻很少在一個學校呆上五年;在政界,他也并不如意——任白宮總統經濟顧問團成員、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期間,生性耿直的他照樣批評白宮和世界銀行。
如今已經遠離政界的斯蒂格利茨,依然故我,當下抨擊最多的,就是奧巴馬政府的貿易保護政策。
⊙記者 吳瓊 ○編輯 王穎
在一系列桂冠面前,滿臉胡茬的斯蒂格利茨仍然是那個來自Gary的“愣頭”小子。榮譽并不能改變他,金錢也不能左右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無論談到美國還是IMF,斯蒂格利茨都未有任何偏袒。對他來說,事實和真理勝過一切。
記者:你是最早預測到美國將出現金融危機的經濟學家之一。據說當時反對聲相當大,你為什么敢于下這個結論?
斯蒂格利茨:確實如此,在那種時候,即便證明自己正確也毫無快感可言。預測危機是輕而易舉的事。因為美國經濟結構出了問題,出現了房地產泡沫。21世紀初,房產銷量和居民收入出現了持續地、嚴重地背離,中產階級收入滯漲、房地產銷量及價格卻不斷上漲。要知道,一度美國經濟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的經濟總量來自于房地產,可以說房地產泡沫取代了1990年代的股市泡沫。
但不幸的是,政府、商業機構的經濟學家、及股市的投資者們仍在粉飾太平,不斷地對外鼓吹形勢大好。沒有警覺的美國人,因房價飆升滋生了超前消費的信心,美國的家庭儲蓄率降到大蕭條以來的最低點,不是負數就是零。最終泡沫破滅了,危機來了……
實際上,如果早一點調控,危機可能不會如此大。
記者:近日,美國商務部稱,經季調后,美國第三季度GDP折合年率增長3.5%。這是美國自2008年第二季度以來首次實現正增長。有人認為,美國已經走出危機了,可能會取消或不再采取刺激消費的一些政策。你怎么看?
斯蒂格利茨:我不認為美國已經走出危機了,此時退出世界經濟刺激計劃為時過早。第一、這一增長是建立在美國強勁的汽車補貼、住房補貼等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上的。如果從補貼力度上看,3.5%的增長并不算高;第二,從傳統經濟學看,GDP增長是判斷走出危機的指標之一。但經濟學和實際結合看,就業率是更重要的指標。現在美國約六分之一的全職人員找不到工作;明年失業率可能攀升至9.8%水平。
我個人比較擔心2011年。美國打算2011年退出刺激計劃,屆時失業率可能會遠遠高于目前水平。即使一切順利,不出現過大的波動,美國經濟也有可能會進入類似于日本“失落的十年”的恢復期,可能時間不那么長、經濟增長速度不那么低,但完全實現危機之前的水平還需很長的時間。
記者:中國政府已就美國出口至中國的部分汽車進行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并邀請美國政府協助調查。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斯蒂格利茨:美國大量補貼銀行、汽車業的行為,比提高關稅還要糟糕。這破壞了WTO的自由貿易規則。按照規定,如果一國對某一行業增加補貼費,對其他成員方的經濟貿易利益產生了不利影響,那么其他國家有權利加征關稅。以汽車為例,其他WTO成員有權對美國出口的汽車加征關稅。
記者:近來,中美的貿易摩擦不斷。美國國內認為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增多,中國應該讓人民幣升值,以減少對美順差。
斯蒂格利茨:收支不平衡并不僅僅是中美之間的問題。問題出在美國。第一,美國一直對外借債,按照傳統經濟學,作為富國的美國應該借給他國錢才對;第二,美國是個老齡化國家,按照道理來說應該儲蓄而不是大量消費;另外,我們不妨看看,美國的貿易逆差,幾乎等于全球其他國家的貿易順差之和。
其實幾年前兩國的貿易摩擦并不多。因為按照國際貿易,本來就是按照比較優勢原則進行的,出口增長模式帶動了中國經濟增長,也為美國人帶來了低價產品。但經濟危機加大了這種摩擦,不少人因為失去工作,而開始抱怨中國產品的出口問題。
至于人民幣升值,并不會影響到全球貿易,只會影響到美國減少購買中國的產品。因為即使不從中國采購便宜的產品,美國也會從其他國家進口。
記者:21世紀以來,你得過兩次諾貝爾獎,一次是個人獎(經濟學獎),另一次是你就職的組織IPCC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IPCC)中,你從事什么工作?
斯蒂格利茨:一直以來,我希望將學術研究和公共服務結合起來。IPCC恰好能讓我發揮所長。IPCC有兩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是從科學角度分析氣候變化對經濟的影響,二是從經濟角度分析氣候變化對經濟的影響。我主要負責后者。主要包括衡量排放二氧化碳后的經濟效益和成本誰更大、如何衡量。 (來源:上海證券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