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新民:“裙帶資本主義”美國扎根
作者:邵新民/文 仇燁/譯 | 時間:09-05-21 | 來自:21世紀網
20年來,美國一直譴責第三世界尤其是亞洲的“裙帶資本主義”(crony capitalism)。但是,那些地區一直在改善公共和團體的管理方法,而裙帶資本主義正深深扎根于美國,雖然這個國家長期被世界視作商界公平競爭的黃金標準。
最近完成的銀行“壓力測試”表明裙帶資本主義占領了華盛頓。毫不奇怪,股票市場對美國財長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給予美國大銀行的測試結果感到滿意,大致的結果已在幾星期前泄露了。事實上,大多數專業的投資者對這些測試很不屑,認為這是不誠實的。甚至連《華爾街日報》——它通常是金融市場叫得很響的啦啦隊長——也公開質疑測試的誠實性。政府允許銀行家對結果進行“商榷”,就像中學生大考后商討成績級別。
測試原本應該揭露背負著未經審計的房屋貸款和衍生品“有毒資產”的銀行的真實狀況。測試背后的推論似乎無懈可擊。但真的是這樣嗎?
任何有經驗的銀行家都知道,一家管理良好的銀行應該定期進行內部“壓力測試”,這就好比持家有道。金融危機應當授權進行壓力測試,以使高級管理層得到最新的信息。那么,銀行家本可以自覺地更快更好地進行的金融測試,為什么需要美國政府的干預?
真相就是這個測試不是用來尋找答案的。華爾街的高層和奧巴馬政府都已經知道了真相。他們知道,如果許多大銀行的真實情況對外公布,許多人就會立刻宣布破產,因此需要政府的干預來防止海嘯般的銀行擠提現象。
但是,奧巴馬政府不想因為國有化銀行而被貼上“社會主義”的標簽,盡管像前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Paul Volker)這樣的專家曾建議暫時性地采取這樣的措施。而且,國有化銀行就需要遣散華爾街的領導人以及他們的董事會,因為他們對企業管理不善。
然而,華爾街巨頭們已經說服了奧巴馬及其團隊,只有他們的繼續領導才能讓世界走出這場危機。他們成功地將自己塑造為一場大火的受害者,而不是縱火犯的幫兇。
作為羅伯特·魯賓(Robert Rubin)的門徒,奧巴馬的首席經濟顧問蓋特納和薩默斯(Larry Summers)共享華爾街文化,魯賓是前財政部長,后來任花旗集團(Citigroup)董事和高級顧問。沒有人發現銀行家荒唐的邏輯很難接受。
壓力測試的作用是向公眾表明銀行沒有立即倒閉的危險。希望這樣的信號能穩定市場,使得有毒資產的價格上升至銀行家甘愿出售的水平。
目前為止,蓋特納的壓力測試似乎成功了,股票市場不僅得到了穩定,而且銀行股如花旗集團和美國銀行的價格也從低點翻了兩番。人們對華爾街的擔心似乎也過去了。但是沒有人認真地考慮過,美國會允許花旗集團和美國銀行——僅僅舉這兩個例子——倒閉。市場已經相信美國政府不會讓更多的銀行倒閉,而這已經影響了股票價格。
世界需要的是銀行究竟價值多少的清晰圖畫以及“調至市價”的估價,以指導投資者判斷他們需要多少新的資本。世界還希望美國找回在布什政府時期缺失的商業道德和誠實。
為了拯救銀行,納稅人已經投入了大筆資金,未來可能還需要更多,因此需要一個透明的程序來公布錢是怎么花的。據說,大量的公共救援資金花到了外國銀行、高盛以及與保護公共利益無關的員工獎金上。
而且,有毒資產的價值還是跟以往一樣如霧里看花。曾經神圣不可侵犯的會計原則已經在華爾街的指示下得到了修改,這樣銀行就可以報告任何他們想要報告的東西。現在,經過談判的銀行壓力測試結果公布,以“證明”銀行健康得多。把這稱為“龐氏騙局”或許太苛刻了,幾乎沒有金融專家因此被騙。
像甲型HINI流感一樣,裙帶資本主義已經從第三世界傳到了美國。那么,對許多發展中國家來說,中國是不是變成了一個越來越可靠的模式?
(文章節選自《日本時報》,經過編輯修改。作者Sin-ming Shaw在亞洲創立對沖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曾在美國多所大學任訪問學者。)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