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國際 > 國際縱橫

資本主義風雨飄搖四面楚歌——評美國金融危機(下)

鐘關平 · 2008-10-28 · 來源:烏有之鄉
金融海嘯 收藏( 評論() 字體: / /

資本主義風雨飄搖四面楚歌——評美國金融危機(下)


鐘關平


 

性質與根源

    危機發生了,來龍去脈也清晰了,如何正確認識它的性質和根源顯得尤為重要。對這個問題,人們的認識不盡相同,大體上有這樣幾種說法。
    一是,認為金融“創新”闖的禍。由于“創新”而產生了投機和泡沫。如果不搞“創新”,而是根植實體經濟,或許就不發生這樣的危機。招商銀行資金交易部總經理吳曉輝就認為,次貸危機表明虛擬經濟已經嚴重脫離了實體經濟的發展。他說: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僅2007年4月,全球外匯日均交易量就達到了3.21萬億美元,衍生品交易量為10.37萬億美元,據此測算,全年交易量將超過3000萬億美元,相當于2006年全球GDP的67倍。“虛擬經濟的超常發展鼓勵了投機,導致大量資本從事非生產性投資,也加大了經濟的波動,增加了經濟的脆弱性。”這次金融危機,從現象上看,的確是信用經濟規模與投資規模的迅速膨脹,虛擬經濟借助信用投資和金融衍生品工具等金融杠桿而成倍數放大的,遠遠背離了實體經濟的運行模式,并且遠遠超出了實體經濟的承載能力和理性預期。
    二是,認為沒有處理好監管與創新的關系,監管沒有跟上。2008年10月9日參考消息以一版的篇幅報道了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對這次金融危機的分析。林毅夫講了兩點教訓。第一個教訓,是跟2001年互聯網泡沫有關。當時泡沫破裂美國經濟就應該陷入衰退——但那次衰退很短,實際上經濟只有一個季度出現負增長,為什么那么短?美聯儲用降息來刺激房地產經濟。上一次衰退雖然成功度過但卻埋下了更大的隱患。另一個就是金融創新的隱患。美國金融衍生品越搞越復雜,監管又沒跟上,這就使泡沫不斷膨脹,最終釀成嚴重的金融危機。金融創新是必要的,也是不能禁止的,但是創新后,應該了解這些創新產品的好處和影響,在監管上,給予一定的重視。
    以上這些論點,就微觀而言,無疑都是有道理的。但聯系歷史上眾多周期性經濟危機的教訓和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就顯得分析還沒到位。
    馬克思主義認為,導致周期性經濟危機的直接原因,是生產過剩。列寧給經濟危機下的定義更為簡單明了:“危機是什么?是生產過剩,生產的商品不能實現,找不到需求。”(《列寧全集》第2卷第135—136頁)西方政要和西方主流媒體把這次危機定位于金融危機,或曰貨幣信用危機,而回避生產過剩的危機,并且斷言,這場危機與1929——1933年經濟危機在根源上是不同的。其實,1929年始發的那場危機,既表現在工農業等實體經濟和外貿上,同時也反映在金融信用上。據歷史資料記載,在危機發生后的36個月內,有價證券跌價高達1600億美元,股票行情指數由1929年9月的216降到1932年1月的34。1933年初許多有名的公司股票跌落了90-95%。銀行破產的多達5761家。(《外國國民經濟史講稿(近代部分上冊)》195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82頁)應當說,認為貨幣和信用因素是周期性經濟危機的主要或唯一根源的說法,是資產階級的經濟學理論。19世紀一些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如馬歇爾、約翰•穆勒等人曾把經濟危機說成是高漲階段過渡信用膨脹引起的,是一種偶然的暫時的現象。霍特理1937年發表的《資本與就業》就斷言“經濟周期和危機是一種純貨幣現象,資本主義經濟的周期性波動完全是由于銀行體系交替擴張和緊縮信用所造成的;高漲階段后期銀行體系被迫緊縮信用,是爆發危機的唯一原因。”霍特理的這一理論,是用危機中的某些表面現象來掩蓋危機中的真正原因。盡管貨幣信用因素對資本主義經濟周期和危機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但信用的擴張和收縮不過是經濟周期變化的征候,而決不是它的原因。雖然經濟危機有時也伴隨著貨幣信用危機,但后者只是生產過剩危機在流通領域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已。所以,導致周期性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應該是資本主義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恩格斯在分析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時指出:生產過剩的危機,是由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形式之間的矛盾所決定的。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必然要表現為個別企業生產的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以及生產無限擴大趨勢和群眾購買力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這樣,“市場的擴大趕不上生產的擴張。沖突成為不可避免的了,而且,因為它在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身炸毀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決,所以它就成為周期性的了。資本主義生產產生了新的‘惡性循環’。”(《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315頁)
    美國和歐盟等國家在金融危機爆發后,紛紛把銀行和一些大企業“國有化”,于是,有些人就認為,資本主義國家要搞社會主義了。多維新聞網刊出的《華爾街變局:西方應走社會主義道路》(2008年10月15日15:37:35)一文轉引英國金融時報撰稿理查德•塞尼特(Richard Sennett)的話說:我們正進入金融社會主義(financial socialism)時期。”“多數觀察人士將此類金融社會主義視為應急措施——并認為這是一件壞事。而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實際上,公有制需要從金融行業擴大到制造業和服務業。其原因在于,歐洲和美國有很多產業和服務性企業不能在全球經濟中存活。”新加坡《聯合早報》10月7日發表鄭永年的文章也提出:“目前歐美正在社會主義化”。果真如此嗎?其實不然。美國和歐盟盡管采取的這些國家接管的措施,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有化”,更不是真正意義上社會主義,雖然政府接管了,但它們的資本主義性質依然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至于原人民大學副校長謝韜曾著文宣稱,美國已經社會主義化了,則是荒唐可笑的,不值得一駁。人們還記得,1929-1933年的那場危機過后,資產階級文人墨客,就曾大肆吹捧羅斯福的所謂“新政”,是“進步的資本主義”,世界各地的社會民主黨則宣揚“這是一個走向社會主義的綱領。”可是事實證明,羅斯福的“新政”和它的理論基礎——凱恩斯主義,歸根到底還是為了資本家的利益,為了維護資本主義私有制。羅斯福自己曾經明白無誤地表白過:“從來在美國,沒有另外一個人比我對資本主義制度的企業,私有財產和私人利潤有著更堅強的信仰,……當這個私人利潤和自由企業(應該讀作壟斷資本主義的自由企業——筆者)的制度臨到毀滅邊沿的時候,是這個政府挽救了它。”(《外國國民經濟史講稿(近代部分上冊)》195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87頁)。由此可見,所謂“進步的”、“新的”、“人民的”資本主義,以及“已經走向社會主義”等等,都是站不住腳的謊話,不管資產階級怎樣把資本主義說得天花亂墜,資本主義終歸是資本主義。今天的美歐各國政府的“救市措施”和當年羅斯福的“新政”,都不是什么走向社會主義的綱領,也不存在什么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趨同”,它們與社會主義仍有本質的區別。至于新老社會民主主義者對資本主義的歌頌,不過是為資產階級效勞,徹底暴露了他們壟斷資產階級辯護士的本來面目。
    經濟危機的性質和根源找到了,那么解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出路在哪里?北京大學副校長、經濟學家海聞認為:“人類現在不像1929年至1933年那樣,幾乎對經濟毫無了解、毫無措施。現在,這場金融危機尚未真正傷害到實體經濟。如果我們處理得好,是能夠平安度過的。”問題是怎樣做才算“處理得好”?按海聞先生的說法,“我們現在的理念、處理的手段比(1929-1933)那個時候要先進。”(2008年10月14日北京晚報)問題是怎樣做才算“處理得好”?理念和手段能夠“先進”到哪里?可以毫不客氣地說,183年來的歷次資本主義經濟危機,資產階級在“理念”和“手段”上,都是千方百計,都一次比一次“先進”,然而,周期性照舊不能改變,而且越來越嚴重。所以說,“先進”的“理念”和“手段”都不過是治標不治本的小玩意,都不能解決周期性這個大問題。因為,經濟危機根本原因都在于資本主義制度本身,在于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形式之間的這個根本矛盾。
    資本主義周期性經濟危機,反映了資本主義的生產力同生產關系之間的對抗性矛盾。正如思格斯所說,“一方面,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暴露自己無能繼續駕馭這種生產力。另一方面,這種生產力本身以日益增長的威力要求消除這種矛盾,要求擺脫它作為資本的那種屬性,要求在事實上承認它作為社會生產力的那種性質。”(《馬克思思格斯選集》第3卷第317頁)
所有這一切,都充分證明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制度的不治之癥,要消滅經濟危機,就必須消滅資本主義制度,用社會主義來代替資本主義。

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

    既然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已經波及許多國家,那么,這場危機對中國會不會有影響?影響有多大?中國能不能規避這場災難?我們從中可以吸取什么教訓?
    對這些問題,人們普遍認為,影響會有的,在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國家都不會是這場危機的絕緣體。至于影響到什么程度,能否變成災難,人們的認識則不盡相同。
    美國彭博社10月5日《中國可能被華爾街的崩潰拖垮》的文章,認為這次危機對中國影響巨大。該文說:“什么會把中國推向令許多人擔心了許多年的經濟垮臺呢?對經濟學家而言,鮮有比這個問題更難搞的問題。”“可能性包括過熱、社會動蕩、腐敗、污染、債務危機、臺海戰爭以及后奧運的增長暈厥。這完全是合理的預計。”“美國的金融困境可能是摧毀世界第四大經濟體(中國)的催化劑。”“中國的重商主義模式讓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危險地依賴世界上最大經濟體的消費者。如果美國經濟如今漫長的疲軟期……中國將受到所有這一切的傷害,亞洲失去關鍵的穩定源。”“中國回避美國危機的機會日益減少。”“很多人說中國增長從10%下降到8%不算是災難。然而如果一個政府依賴繁榮來掩蓋國內挑戰(包括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那么增長放緩就會是一個大問題。”“那些認為中國可以在美國下沉的時候繼續一帆風順的人們可能和一年前那些辯稱可以牽制次貸危機人們一樣錯。”
    筆者認為,這篇文章對形勢的分析雖然比較尖銳,但以兼聽則明的心態來對待,也許不失為我們正確分析問題提供一副清醒劑。
    一,要正確認識和預測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的真正影響,首先是要看我國經濟和金融業與美國經濟和金融業的相互關系。筆者從報刊上摘記了如下的具體數字:
   (1)、中國外匯儲備中有1.37萬億美元投放到美國。
    2008年9月16日中華工商時報《中國過量持有美元債權的風險需警惕?》一文提供了這樣一組數字:
    中國現有外匯儲備高達1.8萬億美元,其中持有美國長期國債5000多億美元,短期債3000多億美元,次級債2000億美元,美國企業債、“兩房”債3700億美元,總共持有美國債權13700多億美元。此外,還有2000余億美元的現金或歐元、日元等其它貨幣資產,以及中國投資公司用于全球投資的2000億美元。這就是說,在1.8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中國政府和中投公司手中僅掌握著4000余億美元的現款。相對而言,這4000億美元的騰挪運作的空間并不大。該文認為,中國雖然是美國的最大債權國,但在中美的博弈中,仍然處于被動的下風地位。10月14日環球時報《轉嫁危機美國屢屢得手》一文尖銳指出:“購買美國債券,不再是一種債券,而更像是一種‘人質’和‘抵押’”。
    (2)、中國購買“兩房”抵押債券2000多億美元,已經造成了一定的損失。2008年9月29日中國青年報刊登《兩房被接管 中國該借鑒什么——李同博士答客問》一文。李同博士透露:中國金融機構在次貸危機中遭受的損失比較有限。到今年第二季度末,中國銀行的損失為31億美元。他說:截至2007年中,中國持有面值為3760億美元的美國政府機構和政府資助企業發行的長期債券,其中2060億美元為資產抵押債券。如果不出意料,這2000億美元中大部分應該是中國政府使用外匯儲備購買的房利美和房地美資產抵押債券。
    2008年9月17日環球時報在《各國股市倍受拖累,新興市場被寄希望,華爾街恐慌蔓延全球》一文中也透露,目前我國共有14家銀行業機構投資美國“兩房”債務。截止2008年6月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持有“兩房”債券310多億美元。而上市銀行披露的數據顯示,截止2008年6月底,6家銀行持有的“兩房”債券總額超過250億美元。其中中國銀行持有172.86億美元,建設銀行持有32億美元。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馬德倫說:涉及“次貸”的可能不超過100億美元。
    (3)、據新快報9月20日報道,目前公布雷曼債券數據的中資銀行已達7家。據公告顯示,中國工商銀行(包括境外機構)持有美國雷曼兄弟公司債券及與雷曼信用相掛鉤債券數量共1.518億美元,交行持有雷曼兄弟公司發行債券7002萬美元,中行則持有雷曼債券7562萬美元,招商銀行持有雷曼兄弟債券7000萬美元。上述四家已公布具體數據的中資銀行共計持有的雷曼債券超過3.3億美元。此外,興業持3360萬美元,而華夏銀行表示持有少量雷曼債券。
    綜上各報所述,我國外匯儲備投資到美國政府債券、金融市場上的規模是巨大的,已經成為美國的最大境外投資者,損失也已顯露出來。人們不能不擔心:全國人民用血汗掙來的這個家底,放在美國安全嗎?
    熱銷書《貨幣戰爭》的作者宋鴻兵在談到這個問題時,就憂心忡忡。宋鴻兵在回答《中國經營報》記者提問時特別強調:“怎么決策才是政府利益的最大化是美國政府優先考慮的問題。‘兩房’有5.4萬億美元的債務,這么龐大的債務,政府有兩個選擇:一是完全國有化,全部由政府扛著;二是讓外國政府承擔最大的損失,自己承擔最小的損失。如果我是美國政府,一定會選第二個方案——讓外國人買單,尤其是中國。”宋鴻兵說:“由于美元體系的資源錯配,導致全球生產和消費之間嚴重失調。中國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商品生產者和世界工廠,主要消費者是美國,這兩者間最大的問題是,美國在借別國的儲蓄來實現自己GDP的發展。美國全國儲蓄率到2005年出現負數,美國全國進入不儲蓄狀態。既然不存錢,又要花錢,還花這么多錢,錢從哪來?通過金融創新,全球資本一體化,美國向其他國家借儲蓄,2007年有5萬億美元流到美國資本市場,這些錢到美國后,抬高了包括房地產在內的資產價格,壓低了美國長期貸款利息。再加上美國為老百姓提供各種各樣金融創新,老百姓很容易把增值部分套現,拿出來花,這個過程就刺激GDP。”宋鴻兵說:“這就是一種變相的金融侵略,一種新的掠奪方式。”談到中國的損失程度,宋鴻兵認為:“總結來看,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外匯儲備在美國資產上的投資,比如兩房債券、股票、其他債券等等,這類投資如果現在按市場價值評估,其虧損額會是相當大的。”(2008年9月28日 中國經營報)
    二,中國在其他方面所受到的影響也不可低估。
     據國內報紙公布的資料:
    (1)中國股市今年已經下跌58%。2008年9月18日,上證綜指盤中幾近跌破1800點,兩市總市值逼近12萬億元,這一數值較滬深兩市總市值最高點——33.62萬元億縮水比例達60%多,損失市值額達20萬億元,僅中石油這一只股票市值就已損失5萬億元。
    (2)房地產業在經歷多年房價躥升、利潤成倍上漲之后,開始出現相對過剩,有效需求嚴重不足,銷售迅速下滑,即將到來的是大量中小型房地產企業破產以及賤賣自己的房子和土地,導致資產價格繼續下滑。房地產“泡沫”已開始萎縮,出現蕭條。
    (3)中國的外貿依存度達到60%,但從“兩房”危機后,我國主要出口國美國、日本歐盟等西方國家消費需求萎縮,致使我國出口貿易遭遇寒流,這給“兩頭對外”的一大批中小企業生存、發展,帶來致命的打擊,沿海發達地區已經出現企業倒閉潮。
    (4)今年以來,包括鋼鐵、汽車等大型企業也不得不減產運行。外部需求的減少,給中國國內相對過剩的生產能力會帶來很多問題,同時會給銀行業帶來很大的信用風險。
  從汽車市場來看,中國目前的汽車生產能力是1200萬輛,但能賣掉的是800萬到850萬輛,銷售減少了1/4。汽車是涉及到鋼鐵、電子、橡膠等很多產業的行業,這種牽動性會給經濟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5)、在美國的壓力下的人民幣升值與美元貶值,給中國造成的損失也是巨大的。2008年9月16日中華工商時報在《中國過量持有美元債權的風險需警惕?》的文章中指出:“前一段時間,美國相繼爆發次貸危機和兩房危機,而與此同時美元也不斷貶值,國際石油、糧食、有色金屬等價格不斷飆升。隨之而來的是,中國的人民幣伴隨美元貶值而不斷地快速升值。迄今,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率已達26%左右。可想而知,中國的美元外匯儲備縮水損失是何等慘重。以今年為例,中國持有17000億美元債權,人民幣今年升值率按10%計算,即便獲得美國支付的5%的利息,中國也要損失5%約合750億美元。換言之,美國不費吹灰之力,而凈掙5%的人民幣升值紅利約750億美元。擁有巨額債權的中國非但不贏利,反而蝕本;而背負沉重債務的美國非但不賠本,反而更賺錢。這難道不值得中國深思省悟嗎?”
    文章認為:“中國大量的外匯儲備,一方面為西方特別是美國所用,變成逼迫人民幣升值的巨大壓力;另一方面,美國又利用中國的美元債權轉化為熱錢源源不斷流進中國。一旦人民幣升值到位,海外熱錢撤離中國,則必然有引發中國的金融危機,進而引爆大規模經濟危機的風險。……這絕不是危言聳聽,也絕不是杞人憂天。”
    三,有媒體擔心,“美國救市、中國買單”。北京晨報2008年10月5日刊出《應避免“美國救市、中國買單”》一文。文章說,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沈明高近日表示:“美國8500億美元的救援計劃,可能使包括中國政府在內的外國投資者為其‘買單’。”沈明高在最近一期的《財經•宏觀周報》指出:“美國政府救市的結果可能是,中國購買美國政府國債,美國政府用國債置換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美國金融機構或其他投資者再利用資產置換增加的資金投資于中國,這相當于中國用流動性較好的優質資產,置換了流動性較差的美國國債。”
    上述情況和分析說明,由美國引發的這場世界范圍的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影響不容低估,形勢是嚴峻的,不可掉以輕心。

壟斷資本主義的本性是不會改變的

    美國當政者在面對這場金融危機時候,又打中國的主意。
    西方某些媒體也幫助美國忽悠。如宣揚什么“平息全球風暴,中國作用顯著”、“美國的救市計劃能否成功,不僅取決于美國納稅人,也同樣取決于中國和中東的支持”、“中國是這場風暴的避難所”、“中國成為世界經濟‘最后堡壘’”、“下一步中國會讓整個世界安心”,種種,都是別有用心的騙術。
    中國要不要去幫助美國救市?中國在國際上扮演何種角色?這已成為中國當前又一個要面對的挑戰。對此,2008年10月11日《中國老年報》轉香港《明報》10月8日發表的一篇社論則有獨到的見解:“這次金融海嘯沖擊了很多金融機構,而在拯救過程中,經常都會聽到中國企業和資金參與其事。中國擁有龐大外匯儲備,儼然成為了全球救市主力之一,但是中國不宜因此沾沾自喜,在量力而為之余,不要再做冤大頭”。社論說:“近期,西方財政金融機構相繼向中國尋求資金,媒體時有報道,基于過去做了冤大頭的教訓,中國務必要小心而為。”
    香港《大公報》刊文更是直截了當,題目就很鮮明:《提醒:中國勿墜入“英雄救美”漩渦》。該文說:“有傳言指中國將出資助美救亡,但中國銀監會則否認,主席劉明康曾說過考慮由向美國注入流動性。另一方面,國際上對中國確有期望,如一位美國前財長便指出,中國及中東等資金充裕國家,對美國救亡可起到重要作用。國內對中國應否救助美國亦有爭論,由于茲事體大,必須就中國的能力作客觀分析。”文章認為:“中國對國際金融體系的影響還有不對稱性的特點。由于本身金融體系尚待完善,亦未全面對外開放,故并無能力把世界金融拉出困境……在能力外,中國還須考慮應否救助美國。從地緣戰略層次看,美國骨子里要遏制中國崛起,日前又推出對臺軍售計劃,危及中國國家核心利益,此時若出手救助美國,實難向歷史及民族交代。”該文鄭重建議中國政府:“對中國原來持有的債券應減持而非增購。”
    就在美國和西方國家呼吁中國幫助他們救市的關鍵時刻,10月3日,美國政府不顧中方一再嚴正交涉,悍然決定向臺灣出售“愛國者-3”反導系統、“E-2T”預警機升級系統、“阿帕奇”直升機等武器裝備,總價值達64.63億美元。這是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的帝國主義的挑釁行為!激起中國人民的強烈憤慨。美國這個強盜國家真是欺人太甚!我國外交部理所當然地向美方提出強烈抗議。
    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前不久在天津召開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不得不承認:“改革開放已經30年了,我們很多時候意識到,我們的‘老師’做得不見得都對,所以我們必須吸取一些經驗教訓。”(2008-9-30參考消息12版“特別報道”)
    是的,當年毛主席在談到1840年以來美英日法德等帝國主義國家侵華史時就說過:“先生總是欺負學生”。這個用中國人民的血與淚寫出來的歷史的教訓,我們應該時刻牢記。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
    美國壟斷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是建立在對美國國內和全世界人民殘酷剝削和掠奪的基礎之上的。列寧在1918年就指出:“他們掠奪了數十億美元。而在每一塊美元上,都可以看見贓污的痕跡,這就是……分贓條約,在壓迫工人和迫害國際主義者社會黨人方面的互相‘幫助’條約。在每一塊美元上都有一塊‘有利的’軍事供給的污斑,這種軍事供給已使每一個國家的富人更富,窮人破產。在每一塊美元上都有血跡,這是一萬死者和兩千萬傷者……灑下的鮮血所匯成的那一個血海里的血。”(列寧:《給美國工人的信》)列寧又在《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最高階段》一文指出:“金融資本是一種存在于一切經濟關系和一切國際關系中的巨大力量,可以說是起決定作用的力量,它甚至能夠支配而且實際上已經支配著一些政治上完全獨立的國家”;“壟斷,寡頭統治,統治趨向代替了自由趨向,極少數最富強的國家剝削愈來愈多的弱小國家,……這一切產生了帝國主義的這樣一些特點,這些特點使人必須說帝國主義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資本主義。”
    現在,有些人被資本主義的一些假象所迷惑,被國內外資產階級自由派學者的所謂“新理論”、“新思維”、“新發現”所忽悠,認為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過時了,列寧對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本性、特征的分析也不對了,甚至對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信念和信心也發生了動搖。而這次金融危機,不但表明30年來被西方和我國某些“精英”奉為圭臬的新自由主義徹底破產,而且又一次雄辯地證明,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在資本主義制度的框架下是不可能真正得到解決的,遲早會在走投無路的時候為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所代替。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社會主義制度終究要代替資本主義制度,這是一個不以人們自己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不管反動派怎樣企圖阻止歷史車輪的前進,革命或遲或早總會發生,并且將必然取得勝利。”(毛澤東1957年11月6日《在蘇聯最高蘇維埃慶祝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40周年會議上的講話》)這次世界范圍的金融大危機,又一次表明資本主義已經是風雨飄搖四面楚歌!歷史的車輪正在按照馬克思所指出的方向滾滾向前,勢不可擋!
    (完稿于2008-10-17)
     (《環球視野》)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再說掩耳盜鈴
  2. 湖北石鋒|讓“個人崇拜"論見鬼去吧!
  3. 評上海富二代用豪車揚我國威:豪車統治著富人和窮人
  4. 彭勝玉:公安部定性電詐存在嚴重問題,本質是恐怖組織有組織綁架販賣囚禁中國人口,強烈建議移交中國軍方解決
  5. 簡評蘇俄知識分子的厄運
  6. 東南亞的宿命
  7. “鮮衣怒馬少年郎,誰人不識理塘王”
  8. 人民公社的廢除和農村生育率下降
  9.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10. 焦慮富人走了沒有必要,走了天也塌不下來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7. 到底誰“封建”?
  8.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9.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10.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2.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3.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4.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5.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我們還等什么?
  9.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10.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中文字幕无线码中文字幕 | 亚洲乱码视频在线观看 |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拍 |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播放 | 婷婷中文色字幕 | 精品久久精品老人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