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眾汽車公司在德國的九家工廠爆發罷工,工人短暫離崗以抗議公司提出的削減成本計劃。這場罷工的核心原因是大眾與工會 IG Metall 的談判陷入僵局。大眾管理層要求削減10%的工資,并首次提出可能關閉德國工廠,而工會則要求保障就業和工廠運營。工人們擔憂裁員和工廠關閉會對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尤其是在德國經濟幾乎停滯和政治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
罷工從12月2日開始,涉及九家工廠的早班和晚班工人,生產線因此停工數小時,導致數百輛汽車無法完成組裝。工會警告,如果談判繼續僵持,罷工可能升級為24小時甚至無限期停工。雙方計劃于12月9日進行新一輪談判,但目前沒有明顯進展。工會代表批評大眾管理層將經營問題轉嫁給員工,尤其是柴油門丑聞和在中國市場的戰略失誤。
大眾近年來的盈利能力持續下滑,主要原因包括歐洲和亞洲市場需求疲軟、來自中國汽車制造商的競爭加劇,以及電動車轉型進展緩慢。盡管如此,大眾仍希望通過談判達成解決方案,以平衡削減成本與員工權益之間的矛盾。
德國的集體談判制度
德國的集體談判制度是其勞動關系體系的核心,強調通過談判解決勞資矛盾,避免頻繁沖突。這一制度由 工會(Trade Unions) 和 工作委員會(Works Councils)共同構成,但兩者在職能上有明確分工。
工會的角色與集體談判
工會是德國勞動關系中的主要代表機構,負責與雇主或雇主協會進行集體談判。工會的主要職能包括:
集體談判:工會與雇主或雇主協會簽訂集體協議,確定工資、工作時間和其他勞動條件。集體協議通常覆蓋整個行業或地區,每兩到三年重新談判一次。
罷工權:在談判破裂時,工會有權組織罷工以爭取更好的協議條件。德國法律規定,只有工會可以合法組織罷工,且罷工必須以達成集體協議為目的,其他形式的罷工(如政治性罷工)通常被視為非法。
工人代表:工會由工人自愿加入,代表其會員利益。盡管只有工會會員受到集體協議的直接保護,但大多數雇主會將集體協議的條件應用于所有員工,以避免工人因待遇不平等而加入工會。
德國的工會組織主要以行業為基礎。例如,IG Metall是德國最大的工會,代表包括汽車行業在內的金屬和工程行業的工人。工會通過會員繳納的月收入1%的會費來維持運作,其獨立性強,不受雇主影響。
工作委員會的角色
工作委員會是企業內部的員工代表機構,根據《工作委員會法》設立。它由企業員工選舉產生,負責代表員工在日常工作中的利益,與工會的角色有所不同。工作委員會的主要職責包括:
企業內部事務:工作委員會主要處理工作時間安排、工作條件、福利設施等具體事務。例如,員工不滿工作條件時,可以向工作委員會尋求幫助。
不參與集體談判:工作委員會無權參與工資和工作時間的談判,這些事務由工會負責。
與工會合作:盡管兩者分工明確,但工作委員會與工會保持密切合作。工會可以為工作委員會提供培訓和支持,幫助其更好地履行職責。
在企業層面,工作委員會與工會的關系更多體現為合作而非競爭。工會可以派代表參加工作委員會的會議,但工作委員會的成員并非工會的正式代表。
集體談判的流程
德國的集體談判通常從行業層面開始,談判結果適用于整個行業或地區。談判的主要內容包括工資標準、工作時間和勞動條件。談判破裂時,工會可以組織罷工,以迫使雇主妥協。在罷工之前,工會通常會通過短暫的抗議性罷工或調解程序嘗試解決沖突。
集體協議的法律地位強制性較高,規定了勞動條件的最低標準。個別企業可以與工作委員會協商在集體協議基礎上提供額外福利,但不得低于協議規定的標準。
德國的集體談判制度與美國等國家有顯著不同。在德國,行業層面的集體談判是主流,而美國的談判通常在企業層面進行。此外,德國的工會和工作委員會分工明確,工會負責行業談判和罷工,而工作委員會則專注于企業內部事務。在美國,工人的力量要弱很多,工會基本局限在工資協商方面,對公司經營的影響很小。而德國的工作委員會是有權力了解公司經營狀況,甚至影響決策的。
德國的集體談判覆蓋率也遠高于美國。盡管德國只有約20%的工人是工會會員,但集體協議覆蓋了約50%的勞動力。而在美國,工會會員率和集體談判覆蓋率都較低,僅約10%左右。
德國的工作委員會制度是其勞動關系的獨特之處。這種制度強調勞資合作,允許員工通過合法渠道參與企業決策。例如,工作委員會在裁員、工作條件變更等事務上擁有共決權,而工會則在更廣泛的行業層面發揮作用。相比之下,美國的勞動關系更傾向于對抗性,工會與雇主之間的沖突更為常見。
德國的集體談判制度通過工會和工作委員會的分工與合作,為勞資雙方提供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框架。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行業競爭加劇,這一制度正面臨壓力。例如,大眾此次提出的工資削減和工廠關閉計劃,反映了企業在全球競爭中的成本壓力。工會在談判中需要在保護工人利益與維持企業競爭力之間找到平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