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德,歷來為人所不恥。而今呢?反正我看315晚會,每年都會提心吊膽。查遍歷史,如此觸目驚心的假惡丑也很鮮見。正如刀郎歌中所言:到酒吧看看,在金錢面前,長相算什么。到醫院看看,在健康面前,金錢算什么。到工地看看,在生活面前,健康算什么。每想到這些我就不由想起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罵死王朗那段膾炙人口的經典。
我們雖然沒提倡缺德光榮,但缺德也不再是過街老鼠。于是“好人好得遍體鱗傷,壞人壞得理直氣壯”就成了司空見慣。好與壞,黑與白,都無所謂了。這種缺德久了,中國文化的根也就斷了。每年那么多極端事件發生,甚至一些事都驚動了最高層,這些歸根結底是文化墮落。盡管大眾還在用道德談事,但對于猛烈的泥石流,幾股清泉又能起到多大作用?
今天不喜歡魯迅了,刀郎這樣的歌者,也很難被主流包容,確實我覺得談文化自信有點奢侈。但無論何時,大眾都是社會主體。經過幾千年身心磨煉,經過偉人那幾十年的靈魂洗禮,大眾心底深處還是講道德,不喜歡缺德的。講道德能贏得民心,不講道德會失掉民心,這是一個很淺顯的道理。我管不了別人是否道德,只能力所能及管好自己,腳根站在最廣大人民一邊,對得住良心就行了。也只能這樣了,其它的確實無能為力。
昨天有人給我留言,夸文章寫得很好,但文章再好,在當今社會也沒用。還進行了舉例說明。這我明白,比我文章寫得好的那幾位名人,都是單位重點關照的對象。這我很理解,我個人早就身有體會了,即便偉人這樣的辯證法超級大師,也經常被莫須有?刀郎在多座城市開演唱會,盛況空前,一票難求,國外更是驚艷無比,風光無限,但在國內音樂界評比中,一切歸零。這種反諷大家都懂,還能說什么呢?
但不能沒用就不寫。現在沒用,未必將來沒用。陶淵明的詩當時就很一般,后來成了一代宗師。杜甫的詩當時也非頂流,但歲月沉淀終成了詩圣。我這類微不足道的文人,經常被打壓,早煉得皮糙肉厚,不在意了。我代表不了別人,我就一個自干伍。社會是社會,我是我。我離不開社會,但不喜歡跟風。即便社會拋棄了正義,我仍以為金錢至上不對。我知道,對于社會這個平靜湖面,我就是一粒塵埃,連石子都算不上,砸到水面上,連一絲漣漪都激不起。但捫心自問,還是要對得住良心。
這也是我將《有所思》看得很重的原因,它寄托著我內心深處的一種理想,一份精神價值,每交流一本,我的精神價值似乎都有升華,我想著盡力讓它多閃耀點理想的光芒,這不是單純的金錢能替代的。關于作品,我向來主張內容大于形式。若條件允許,可以內外兼顧。若難以同步,則內容優先。這也是我不同意將有關主席部分刪除的原因。若沒有這部分,出版社對我初評的四篇文章是很滿意的,每篇都寫了大段的評語高度評價,擬作為去年的十佳作品之一重點推薦。
但對于我來說,若沒有這部分,猶漂亮的面部沒有雙眼,臉蛋再美也沒有靈性。若沒有這部分,這部書將如一支軍隊沒有統帥,沒有軍膽沒有靈魂。這樣的軍隊不會有太強戰斗力。在我的理解中,導師的思想是當今世界最高的文明,導師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歷史巨人,作為中國人,我深為中華民族能出這樣一位偉人而自豪。我也理解一些朋友對《有所思》的顧慮,但我要對作品負責,總不能急功近利,為了迎合當下,而不堅持原則。那樣太短視,注定不能久遠。
導師的偉大在于他的人民觀,一句為人民服務,高山仰止,百川歸海,超越一切宗教。《有所思》一句話概括,就是為人民說真話。這段時間與網友們交流,從反饋信息看,大家給的口碑還不錯,我自信《有所思》能贏得未來。人生不可能事事圓滿,有人連偉人也覺得不行,吾輩如何能入法眼?此心光明足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