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中國、印度等21國財長,在北京簽署《籌建亞投行備忘錄》。財長們認真簽字的時候,也許沒有意識到,他們做的這件事,可能是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大事。
由中國發起、為亞洲量身打造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似乎并沒有引起西方的注意。西方主流媒體連亞投行三個字都不愿意提,就像沒事人一樣。但是到了2015年3月,情況起了戲劇性的變化。3月31日,是成為亞投行創始成員國的最后期限。3月12日,英國表示愿意加入亞投行,希望成為意向創始國成員。接著,法、德、意、澳跟進。目前,已有54國申請加入亞投行。巧得很,這些成員國在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七國集團和金磚五國中,均占四席。
中國振臂一呼,從者云集的現象,多年不見。這個戲劇性變化,與英國不起,與英國不落。英國是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統治世界的歷史較長。英國資產階級的特點是政治經驗老到,精于妥協之道。從英國選擇的申請時機看,它很糾結,很無奈,也很有點預見性。螞蟻上樹,預示滿天風雨;英國加入亞投行,顯然是世界金融格局改變的先兆。
不管發達國家是否加入亞投行,亞投行的存在都是世界金融格局變化的一個因素。發達國家的加入,只是放大了這個因素,或者說有可能加快世界金融格局改變的步伐。當然,世界金融格局總是變化的,昨天是英國主導,今天是美國主導。但是,世界金融格局又是不變的,不管是昨天還是今天,都是由發達國家當主導,沒有發展中國家什么事。這就是所謂世界金融格局的根本性質。歷史發展到這樣一個節點,亞投行的設立,將為世界金融格局添加一個新的性質,那就是發展中國家可以辦自己的銀行,發展中國家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的金融命運。有人把亞投行的設立,說成是中國和美國爭奪世界金融霸權,這種看法純屬誤導,且目光短淺,顯然是對世界金融格局的根本性質認識不清。
據我們看來,亞投行的設立,可能導致世界金融格局的根本性質的改變。美國人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是清醒的。美國財長雅各布說,“隨時準備歡迎”亞投行,但它需要“分享國際社會有關真正的多邊治理和決策的承諾,以及對不斷改善借貸標準和借貸保障的承諾”。雅各布同志所說的標準,就是發達國家制定的標準;他所說的保障,就是“社會制度”保障,即西方“民主制度”保障。一句話,其他都好商量,西方主導世界金融格局的根本性質不能變。這恐怕是一廂情愿。美國人把持的世界銀行,在“政治家辦行”的理念指導下,所造成的亞洲金融危機,南美債務危機,美國金融危機,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等,琳瑯滿目,應有盡有,可見西方“國際社會”所承諾的標準和保障,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兒。連歐洲人都承認,世界銀行的規矩應該改一改了,但美國人把改革方案擱置了五年,他抵著不辦,就是不改。沒有方法,發展中國家只好自己立規矩,自己辦銀行。
如此一來,世界金融就有了兩種標準。按美國人的標準,世界金融格局由少數國家主導;按發展中國家的標準,世界金融格局由多數國家主導。這兩種對立的世界金融格局在相互交織,相互斗爭著,二者孰優孰劣,世界人民心中有數;但誰勝誰負,還很難預料。我們聽說朝鮮申請加入亞投行,就因標準問題遭到拒絕,可見要立一個新標準或者說新規矩,比較難。但我們可以肯定地說,歷史潮流不可抗拒,世界金融格局的性質已經并正在發生變化。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