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不是兒戲。沒有充分的準備,不可能在戰場上刺刀見紅。說中日間必有一戰是從一個相對長時間周期去預測。
中日一戰,一旦戰爭規模超越地區沖突的底線,不管勝負是誰。都意味著現有國際格局與國際平衡的重建,也就是說中日戰爭的后果要由國際社會共同承擔。以此為前提,中日開戰的決定性因素也就不僅僅握在開戰兩方的手中。
回顧過往決定世界格局變化的戰爭環境,只有當舊有世界格局朝著顛覆既有利益體系,并將徹底摧毀既有利益體系中的處于領導地位的國家的切身利益時,一場決定未來格局重構的戰爭才會打響。一戰如此,二戰也是如此。
目前來看,中國的經濟發展及地區影響并沒有對既有國際格局產生顛覆性的影響,以美國為首的現格局的維持者就不會放開手,任由中日兩方跨越地區性,常規做戰的范疇。中日即使一戰,也只是地區性常規戰爭。
有了這個總體的判斷,中日間戰爭的烈度和規模就比較好把握了。120年前的甲午戰,主戰區在黃海。今天,如果中日再次甲午亮劍,主戰區一定會在中國東海。戰爭形勢也會局限在兩國海軍間的常規化戰爭。這樣,中國海軍面對的將會是號稱整體戰力已超俄、英的世界第二海軍。
這樣也就是,在中國整體軍備實力遠遠超過日本,日本卻敢不斷向中國叫板的根本原因。
中日開戰后,是不是會出現戰爭烈度的升級?回答這個問題還是要回到中國尚無絕對的實力挑戰既有國際秩序這個大前提下。我們得到的答案是戰爭烈度不會升級,就是一場常規意義的地區沖突。這里說的常規,是指中國不會使用包括核彈在內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日本也不會以美日互保條約要求美國對中國使用對等武器。因為沒有核彈等超限武器的使用,所以說是常規戰。
既然是常規戰,我們不妨來預測下戰爭的時長。從日本海戰的過往經驗看,日本必將傾巢而動。那么,中方要想同等對話,也會傾全力迎擊。日方的優勢在艦只噸位,信息化協同,實戰經驗。中方的優勢在路基對艦導彈,僅憑海軍現有戰力去硬拼日本,勝算不大。
說到這里,有必要對中方的戰法多說幾句。從目前的海戰模式看,第一波的空中打擊是接火的關鍵。對中方來說,在靠近中方沿海常規路基對艦導彈精度覆蓋的海域與敵接觸當為上策。在頭腦中,我還設想了幾種接火模式,公平講我海軍無實際海戰經驗,用演習強度對抗有相對豐富實戰經驗的日本海軍,讓人捏把汗。
為確保勝算,在日軍機飛臨作戰區域這個時間窗口,中方能夠迅速標定日艦坐標,引導我地基對艦導彈,將是我勝出的決定因素。
坦率說涉及到對具體戰爭進程的推演,要展開講透有一定的難度,不是這幾行字可以寫清楚明白的。蜻蜓點水般提到,是想說,實際的戰爭不是那么簡單的做1+1算術題,掰著指頭就可以的。戰術推演中就無法確保勝算,在實際的戰斗中,一定處處被動。
正面戰場只是一個環節,在后方,中國要解決的問題更棘手。比如,如何進行戰備動員,如何確保糧道、油道安全,如何估算戰爭后果,如何防范其他撮爾小國趁火打劫等等。
在接下來的帖子中,可以一一分析。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