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白巖松的中國版“我有一個夢”
"I have a dream"
老漢
最近我收到朋友發給我的2009年《白巖松在耶魯大學的演講》,看完之后覺得有許多話想說,寫出來,和網友共享。
白巖松在耶魯大學的演講,講述1968年、1978年、1988年、1998年、2008年五個年份的故事,在這五個年份的故事中,1968和1978年對白巖松來說是兩個不好的年份。1968年是他出生的那年,出生兩個月就跟隨父母被關進了文革特有的一種牛棚。 他說“很顯然,我的出生非常不是時候,不僅對于當時的中國來說,對于世界來說,似乎都有些問題。 那一年世界非常亂,在法國有它的這個,巨大的街頭的騷亂……在美國也有,然后美國的總統肯尼迪遇刺了……1978年,十年之后。我十歲,我依然生活在我出生的時候,那個只有二十萬人的,你要知道,在中國的話它是一個非常非常小的城市里。它離北京的距離有兩千公里,它要想了解北京出的報紙的話,要在三天之后才能看見,所以對于我們來說,是不存在新聞這個說法。那一年我的爺爺去世了,而在兩年前的時候我的父親去世了,所以只剩下我母親一個人要撫養我們哥兒倆,她一個月的工資不到十美元。因此即使十歲了,夢想這個詞對我來說,依然是一個非常陌生的詞匯,我從來不會去想它。我母親一直到現在也沒有建立新的婚姻,是她一個人把我們哥倆撫養大。我看不到這個家庭的希望,只是會感覺,那個時候的每一個冬天都很寒冷,因為我所生活的那個城市離蘇聯更近。” 白巖松出生在這恐怖、悲慘、寒冷的文革十年里。他父母被關進了文革特殊的牛棚,不過他的爺爺還挺有本事的,與看守進行非常激烈的搏斗讓白巖松喝上了奶子。他母親一個月的工資不到十美元,好像非常可憐,可是他的母親把兩個兒子養大了,為什么?白巖松沒有說,我告訴大家,那時物價低,更重要的除了買吃的和生活用品外,其他是不要錢的,上學、看病、住房連簡單的家具等都是不要錢的,現在你一月拿2000元工資,養兩個孩子,你要買房、看病、上學,養得起嗎?他說的牛棚不是文革必然的產物,而是有人破壞文革制造派性的產物。
有人經常說毛澤東時代是一個封閉半封閉的時代,其實毛澤東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對世界影響最大的時代,不僅對第三世界,對超級大國,第二世界都有影響。這就是白巖松說的世界非常亂,美國、歐洲、日本都有類似紅衛兵的組織和運動,當時參加這些運動的不少后來成了美國、歐洲、日本的國家領導,克林頓就是當年反戰運動中的一員,當今的日本首相也是當年的紅衛兵。當然在白巖松的眼里,這些都是亂糟糟的。任何國家、任何歷史時代,當人民造反的時候,統治者及其喇叭手總是把它說的亂糟糟的。
但是其間從1988到1998是改革開放后的年頭,中國也碰到了更為亂糟糟的事情,但白巖松卻不說,或揀好聽的說,說是“因為放開了價格,引起了全國瘋狂地搶購,大家都覺得這個時候會有多久,于是要把一輩子都用的食品和用品,買回到家里頭。” 真實的原因是物價飛漲和價格雙軌制,官員家屬利用價格雙軌制瘋狂倒賣物資,為自己發財,這就是當時的官倒,引起了人民強烈不滿,以后就發生xx事件,定性為政治動亂,用部隊進行平息,首都第一次實行戒嚴,這是他親歷過的,白巖松雖沒有忘記,可是他把事情說歪了。
以后是1998和2008兩個年頭,這是兩個好年頭。是白巖松出人頭地的年頭。98年“我開上了我人生的第一輛車。這是我在我過去從來不會想到的,中國人有一天也可以開自己的車。”他說“那一年在中美之間發生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因為那一年的主角就是克林頓。”“但是在中國記住的,是他那一年訪問了中國。在六月份的時候,他訪問中國的時候,在人民大會堂和jzm主席進行了一個開放的記者招待會,然后又在北京大學進行了一個開放的演講,這兩場活動的直播主持人都是我。” 白巖松說“但是在中國記住的,是他那一年訪問了中國。” 這就是他說的“中美之間發生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 難道中國人民的記憶力就像白巖松這個著名主持人那樣差,連自己的傷痛也忘了,白巖松忘了,中國人民沒有忘,那就是克林頓訪華后不到一年的1999年5月,美國飛機轟炸我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造成中國3名新聞工作者犧牲,20余名外交官受傷館舍嚴重毀壞,引起了全國人民極度的憤慨,集會游行進行抗議。這樣的事件白巖松忘了。克林頓下臺后的第一年,2001年布什上臺,美國飛機在我國領海上空撞擊我飛機機,造成王偉同志的犧牲。白巖松說,“中國和美國相距并不遙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需要。布什總統據說度過了他作為總統以來在國外,一個國家,呆的最長的一段時間,就是在北京奧運會期間。”“在這樣的一個年份里頭,中美兩國歷史上幾乎是第一次同時發出了“我有一個新的夢想”, 這個新的夢想這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需要”不能分離的“中美國”。他說2008年“美國面臨了一次非常非常艱難的金融危機,”。“很多很多年前如果美國發生了這樣狀況的時候,也許中國人會感到很開心”,因為(大家會說)“你看,美國又糟糕了”。但是今天中國人會格外地希望美國盡早地好起來,因為我們有幾千億的錢在美國。我們還有大量的產品等待著裝上貨船,送到美國來,如果美國的經濟進一步好的話,在這些貨品的背后,就是一個又一個中國人增長的工資,是他重新擁有的就業崗位,以及家庭的幸福。因此,你明白,這不是一個口號的宣傳。”在白巖松的眼里美國已改惡從善了,現在是美國養活著中國人民,增漲著中國人的工資,讓中國人重新擁有就業崗位,從而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而且“這不是一個口號的宣傳”。我們倒要問問白巖松究竟是中國人民的血汗養活著美國老板,還是美國老板養活著中國人民?!
白巖松從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而他的幼年不能有夢想,只有在改革開放后他才實現了他從邊疆的小城來到北京首都,他說"必須承認正是高考的存在,讓我們這樣一個又一個非常普通的孩子,擁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這句話背離事實,在高考制度以前難道普通的孩子沒有上大學“改變命運”的機會,我可以告訴你,本人是一個小小農村的孩子,也有機會來到北京上學,而且什么錢也不用交的,國家還給零花錢,我不認為離開農村就是改變了命運,難道中國要改變那么多農民的命運只有離開農村?相反今天有很多青年因沒有錢,而失去了上學的機會,難道高考可以給予他們平等的機會!隨后98年實現了他擁有了個人的汽車,以后實現了克林頓訪華的現場的主播,實現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世界轉播,實現了他從邊疆小城到了美國,在美國世界著名的耶魯大學發表演講,這一切確實是他的過去不敢想的夢想。確實在中國有像白巖松這樣的少數人實現了在改革開放前不敢想的夢想。誰敢夢想把全民所有的國有企業變成自己個人的企業?誰敢夢想把領導階級趕出企業的大門之外?誰敢夢想把農村的集體經濟改為為個體經濟?誰敢夢想花錢買一個官來當當?誰敢夢想一年能賺一百多個億?誰敢夢想在國外花2.5億買一棟別墅?誰敢夢想把600噸黃金存在美國?誰敢夢想老子在中國當官,兒女可已加入外國國籍?誰敢夢想一個男人可用有10個、百個女人?誰敢夢想從一個邊遠的小村來到北京,不僅擁有十幾輛的名車,還有私人飛機?誰敢夢想一人一年的工資可拿到6600多萬?如果在那個“不幸”時代里,這一切的夢想絕不可能實現。但是你可知道在實現這些個人夢想的同時大多人卻被剝奪了他們共同的夢想。
馬丁路德金的夢想是高尚的,他不是為達到個人私利的夢想,他是個有文化、有地位的人,他拋棄個人安危,利益得失,站在黑人大眾一邊,為爭取黑人自由、平等而斗爭,為此他一生受到無數次的恐嚇,曾十次被人以各種名義監禁,三次入獄,三次被行刺,最后一次在旅館的陽臺上被一名種族分子開槍正中喉嚨致死。白巖松對“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是這樣說的,“當時很遺憾,不僅僅是我,幾乎很多的中國人并不知道這個夢想,因為當時中國人,每一個個人很難說擁有自己的夢想。因為夢想變成了一個國家的夢想甚至是領袖的一個夢想。” 白巖松這句話說對了一半,雖然說當時每個人除少數人外都沒有個人私利的夢想,但是有和領袖一樣的一個夢想,這個夢想(也就是理想)就是消滅私有制、消滅剝削、消滅壓迫、實現共同富裕、人人平等的共產主義的夢想。這個共同的夢想正在毛澤東主席帶領下,讓幾千年來受剝削、壓迫的中國勞動人民獲得翻身解放,從奴隸變成了主人。官僚資本被沒收,私營工商業得到改造,一種剝削人的生產資料私有制逐步走向消滅,個體農民走上集體化的道路。勞動權、就學權、就醫權、住房權、養老權僅在全國范圍內實現。舊思想、舊風俗正在得到改造,新思想、新概念正在建立;知識分子上山下鄉,走和勞動相結合、和工農相結合的道路;大城市的知識分子響應黨和祖國的號召,到邊疆去、到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國外的知識分子為了新中國建設,紛紛離開優越的生活條件,毅然回國。國家也為工農兵敞開大學的大門,為工農兵進入知識領域創造條件。舊社會遺留下來的貧富差距、城鄉差距、腦體差距、地區之間的差距正逐步在縮小,為國家、為人民、為集體的高尚社會風氣已普遍形成。為解放全人類,我們還在財力和人力上盡我們所能支援世界人民的革命事業。全國人民凝聚在一個共同的夢想之下。這就是白巖松所說的“當時中國人,每一個個人很難說擁有自己的夢想。因為夢想變成了一個國家的夢想甚至是領袖的一個夢想。” 是的,領袖和全國人民只有一個共同的夢想。
中國進入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全面的私有化和市場經濟的確立,中國人民的共同夢想被破滅,以追求個人私利的夢想全社會泛濫起來。私有制極大地調動個人的積極性,為了達到個人利益,而不惜犧牲人民、國家和集體的利益。不管黑貓白貓只要撈到錢就是好貓,個人的積極性空前提高,坑蒙拐騙偷、吃喝嫖賭抽、打砸搶燒殺,買肉體、賣靈魂、賣官帽、賣地皮、賣國企、賣資源、賣國家,只要能賣的的什么都出賣,廣大勞動人民為了活命,沒有安全、沒有尊嚴,甚至去黑磚窯當奴隸工,有的為養活老人出賣肉體。國營企業被出賣,工人被下崗,集體農業被解散,工農由主人變成了奴隸,從此他們喪失了勞動權、就學權、就醫權、住房權和養老權。 知識分子不再進行思想改造,不再為工農兵服務,到大城市去,到生活優越的地方去,到最可發揮自我價值的地方去,到國外去,就是不到祖國、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白巖松是個蒙族,卻不愿留在自己的家鄉為自己的同胞服務,為改變自己的命運,夢想著要離開這個邊城,最后實現了他的夢想到了首都北京。我老漢50年代響應黨的號召自愿報名從北京來到最遠的少數民族的邊疆,至今仍不后悔。白求恩大夫離開生活優越的加拿大來到非常艱苦的西北戰場。這就是兩種不同本質的夢想。私有化、市場經濟斬斷了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造成了兩極分化,貧富差距急劇拉大,0.4%的人口掌握了70%的財富,2008年中國平安公司高管馬明哲的年薪是6600多萬元,而貴州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黃都鎮磚房小學教師楊賢祥的月薪是44元5角。城鄉差距、腦體差距、地區差距也越拉越大。 在為實現各自個人的夢想下, 社會思想混亂、道德風尚淪喪,各種矛盾日益突出,全國人民又一次陷入了一盤散沙。
白巖松說“在過去的三十年里頭,你們是否注意到了,與一個又一個普通的中國人緊密相關的中國夢。我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哪個國家,在過去這三十年的時間里頭,讓個人的命運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一個邊遠小城市里的孩子,一個絕望中的孩子,今天有機會在耶魯跟各位同學交流,當然也包括很多老師和教授。中國經歷了這三十年,有無數個這樣的家庭。他們的爺爺奶奶依然守候在土地上,僅微薄的收入,千辛萬苦。他們的父親母親,已經離開了農村,通過考大學,在城市里已經有了很好的工作,而這個家庭的孫子孫女也許此刻就在美國留學,三代人,就像經歷了三個時代。但是在中國,你隨時可以看到這樣的家庭。如果我沒有說錯的話,現場的很多個中國留學生,他們的家庭也許就是這樣。對么?(鼓掌)那么,在我 們去觀察中國的時候,也許你經常關注的是“主義”、“社會主義”或其他龐大的政治詞匯,或許該換一個視角。去看十三億個非常普通的中國人。”
究竟拋棄爺爺奶奶,離開貧困的農村,自己去追究好的生活,還是和他們一起改變農村的面貌?這就是就是兩種世界觀和人生觀。
白巖松的演講,贏得了耶魯的同學共鳴,諸如“離開了農村”、“城里有了很好的工作”、“孫子孫女也許就在美國留學”、“在中國,你隨時可以看到這樣的家庭。” 白巖松的這些話如果面對下崗工人講,面對討薪的農民工講,面對一群付不起學費而失去上大學夢想的青年人講,面對前去應聘的幾千個大學生講,他們一定會說白巖松說的是瘋話,據報告我國的精神病患者已達1.73億,白巖松很有可能得了精神病。白巖松說“在我們去觀察中國的時候,也許你經常關注的是“主義”、“社會主義”或其他龐大的政治詞匯,或許該換一個視角。去看十三億個非常普通的中國人。” 他認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都是吹牛的政治詞匯,要我們換一個視角,去看看十三億非常普通的中國人。” 如果把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視角換成資本主義的視角來看看十三億非常普通的中國人,其結論必然是白巖松是結論,不同的立場必然得出相反的結論。
附:
白巖松在耶魯大學的演講 震懾全場!中國版的 "I have a dream" --
引導語: 2009年3月30日,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白巖松和央視攝制組赴美國拍攝專題片《巖松看美國》,3月31日白巖松及攝制組從紐約驅車趕往耶魯大學,白巖松向耶魯師生發表了題為《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國夢》的演講,以自己出生的年份1968年作為開始,講述了1968年、1978年、1988年、1998年、2008年五個年份的故事,講述了自己如何從一個邊遠小城的絕望孩子,成長為見證無數重要時刻的新聞人,并以個人命運為線索折射了四十年中美關系發生的深刻變化。白巖松的幽默向美國學生展現了中國人不一樣的一面。
----白巖松
[在路上] 白巖松在耶魯大學的演講
來源:網絡 編輯:每天在路上 2010-10-28 18:07 72638 次閱讀26 條評論335 次頂
一鍵分享到:
郵件轉發
(耶魯大學)
編者注:2009年3月30日,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白巖松和央視攝制組赴美國拍攝專題片《巖松看美國》,3月31日白巖松及攝制組從紐約驅車趕往耶魯大學,白巖松向耶魯師生發表了題為《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國夢》的演講,以自己出生的年份1968年作為開始,講述了1968年、1978年、1988年、 1998年、2008年五個年份的故事,講述了自己如何從一個邊遠小城的絕望孩子,成長為見證無數重要時刻的新聞人,并以個人命運為線索折射了四十年中美關系發生的深刻變化。白巖松的幽默向美國學生展現了中國人不一樣的一面。
過去的二十年,中國一直在跟美國的三任總統打交道,但是今天到了耶魯我才知道,其實只跟一所學校打交道。但是透過這三位總統我也明白了,耶魯大學的畢業生的水準也并不很平均。接下來就進入我們這個主題,或許要起個題目的話應該叫《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國夢》。
我要講五個年份,第一要講的年份是1968年。那一年我出生了。但是那一年世界非常亂,在法國有巨大的街頭的騷亂,在美國也有,然后美國的總統肯尼迪遇刺了,但是的確這一切的原因都與我無關。那一年我們更應該記住的是馬丁路德金先生遇刺,雖然那一年他倒下了,但是“我有一個夢想”的這句話卻真正地站了起來,不僅在美國站起來,也在全世界站起來。但是當時很遺憾,不僅僅是我,幾乎很多的中國人并不知道這個夢想,因為當時中國人,很難說擁有自己的夢想,因為夢想變成了一個國家的夢想甚至是領袖的一個夢想。中國與美國的距離非常遙遠,不亞于月亮與地球之間的距離。但是我并不關心這一切,我只關系我是否可以吃飽。因為我剛出生兩個月就跟隨父母被關進了wxdgm特有的一種牛棚。因此我的爺爺為了給我送進牛奶吃,要跟看守進行非常激烈的搏斗。很顯然,我的出生非常不是時候,不僅對于當時的中國來說,對于世界來說, 似乎都有些問題。
1978年,十年之后。我十歲,我依然生活在我出生的地方,那個只有二十萬人的地方。你要知道,在中國它是一個非常非常小的城市,它離北京的距離有兩千公里。要想了解北京出的報紙的話,需要在三天之后才能看見,所以對于我們來說,是不存在新聞這個說法。那一年我的爺爺去世了,而在兩年前的時候我的父親去世了,所以只剩下我母親一個人要撫養我們哥兒倆,她一個月的工資不到十美元。因此即使十歲了,夢想這個詞對我來說,依然是一個非常陌生的詞匯,我從來不會去想它。我母親一直到現在也沒有建立新的婚姻,是她一個人把我們哥倆撫養大。我看不到這個家庭的希望,只是會感覺,那個時候的每一個冬天都很寒冷,因為我所生活的那個城市離蘇聯更近。
但是就在我看不到希望的1978年的時候,不管是中國這個國家,還有中國 與美國這兩個國家之間,發生了非常巨大的變化,那是一個我們在座的所有人,今天都該記住的年份。1978年的12月16號,中國與美國正式建交,那是一個大事件。而在中美建交兩天之后,12月18號,中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了,今天你們知道,那是中國改革開放三十一年的開始。歷史,兩個偉大的國家,一個非常可憐的家庭,就如此戲劇性地交織在一起,不管是小的家庭,還是大的國家,其實當時誰都沒有把握知道未來是什么樣的。
接下來的年份該講1988年了,那一年我二十歲。這個時候我已經從邊疆的小城市來到了北京,成為一個大學生。雖然我們今天在中國依然有很多的人在抨擊中國的高考的制度,認為它有很多很多的缺陷,但是必須承認正是高考的存在,讓我們這樣一個又一個非常普通的孩子,擁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當然,這個時候美國已經不再是一個很遙遠的國家,它變得很具體,它也不再是那個過去口號當中的“美帝國主義”,而是變成了生活中很多的細節。這個時候我已經第一次地嘗試過可口可樂,而且喝完可口可樂之后會覺得中美兩個國家真的是如此接近,因為它幾乎就跟中國的中藥是一樣的。那個時候我已經開始非常狂熱地去喜歡搖滾樂。那個時候正是邁克爾杰克遜還長得比較漂亮的時候。
更重要的是,這個時候的中國,已經開始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因為改革已經進行了十年。那一年中國開始嘗試放開很多商品的價格。這在你們看來沒什么大不了,但是在中國當時是一個很大的邁進,因為過去的價格都是由政府來決定的。但是,就在那一年,因為放開了價格,引起了全國瘋狂地搶購,大家都覺得這個時候會有多久,于是要把一輩子都用的食品和用品,買回到家里頭。這一年也就標志之著中國離市場經濟越來越近了。當然那個時候沒有人知道市場經濟也會有次貸危機。
當然我知道那一年1988年對于耶魯大學來說格外的重要,因為你們耶魯的校友又一次成為美國的總統。
接下來又是一個新的年份,1998年,那一年我三十歲。我已經成為中央電視臺的一個新聞節目主持人。更重要的是,我已經成為一個一歲孩子的父親。我開始明白我所做的許多事情不僅要考慮我自己,還要考慮孩子及他們的未來。那一年在中美之間發生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因為那一年的主角就是克林頓。也許在美國你記住的是性丑聞。但是在中國記住的,是他那一年訪問了中國。在六月份的時候,他訪問中國的時候,在人民大會堂和江主席進行了一個開放的記者招待會,然后又在北京大學進行了一個開放的演講,這兩場活動的直播主持人都是我。當克林頓總統即將離開中國在上海的時候,記者問道:“這次訪問中國,您印象最深的是 什么?”他說:“我最想不到的是這兩場講座居然都直播了”,不過直播讓中國受到了表揚,而美國卻受到了批評。當然只是一個很小的批評。在北大克林頓的演講當中,由于整個克林頓總統的演講,用的全是美方所提供的翻譯,因此他翻譯的那個水準遠遠達不到今天我們翻譯的水準。我猜想有很多的中國觀眾,知道克林頓的確在說話,但是說的是什么,不太清楚。所以我在直播結束的時候,說了這樣的一 番話,我說“看樣子美國需要對中國有更多的了解,有的時候要從語言開始”,美國包括美聯社在內的很多媒體都報道了我的這句話,但是我說的另外一句話不知道他們有沒有報道,我說了這樣的一句話,“對于中美這兩個國家來說,面對面永遠要好過背對背”。當然也是在這一年年初,我開上了我人生的第一輛車。這是我在過去從來不會想到的,中國人有一天也可以開自己的車。個人的喜悅,也會讓你印象很久,因為往往第一次才是最難忘的。
接下來我要講述的是2008這一年,這一年我四十歲。很多年大家不再談論 的“我有一個夢想”這句話,在這一年我聽到太多的美國人在講。看樣子奧巴馬的確不想再接受耶魯占領美國二十年這樣的事實了(注:耶魯大學一直盛產總統,而出身哈佛大學的奧巴馬終結了這一事實)。他用“改變”以及“夢想”這樣的詞匯贏得了大選。在他當選總統之后,聽說你們舉行了游戲,甚至慶祝。在這個細節中讓我看到了耶魯師生的超越。而這一年也是中國夢非常明顯的一年。它就像全世界所有的偉大的夢想都要注定要遭受很多的挫折一樣,顯現出來。無論是期待了很久的北京奧運會,還是神舟七號中國人第一次在太空當中行走,那都是很多年前我們期待了很久的一個夢想。但是,突如其來的四川大地震,讓這一切都變得沒有我們期待中的那么美好。這個時候中國人對于生命的看待,我相信跟美國人和世界上一切善待生命的民族都是一樣的。八萬個生命的離開,讓整個2008年,中國人度日如年。不說,我都猜得到在耶魯校園里頭,在每一個網頁、電視以及報紙的前面,也有很多的來自中國的人,以及世界各地的人們,為這些生命流下眼淚。但是就像四十年前馬丁路德金先生倒下,卻讓“我有一個夢想”這句話站得更高,站得更久,站得更加讓人覺得極其有價值一樣,更多的中國人,也明白了,夢想很重要,但是生命更重要。
在北京奧運會期間,我度過了自己的四十歲的生日。那一天我感慨萬千,雖然周圍的人不會知道。因為時間進入到我的生日那一天的時候,我在直播精彩的比賽。二十四小時之后,當這個時間要走出我生日這一天的時候,我也依然在直播。但是這一天我覺得我非常的幸運。因為正是這樣一個特殊的,在北京奧運會期間的四十歲,讓我意識到了我的故事背后的中國夢。正是在這樣的四十年的時間里頭,我從一個根本不可能有夢想的,一個遙遠邊疆的一個小城市里的孩子,變成了一個可以在全人類歡聚的一個大的節日里頭,分享以及傳播這種快樂,這是一個在中國發生的故事。
而在這一年,中國和美國相距并不遙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需要。布什總統據說度過了他作為總統以來在國外,一個國家,呆的最長的一段時間,就是在北京奧運會期間。菲爾普斯在那兒拿到了八塊金牌,而他的家人都陪伴在他的身邊,所有的中國人都為這樣一個特殊的家庭祝福。當然,任何一個這樣的夢想都會轉眼過去。在這樣的一個年份里頭,中美兩國歷史上幾乎是第一次同時發出了“我有一個新的夢想”,這樣的時候,如此的巧合,如此的應該。美國面臨了一次非常非常艱難的金融危機,當然不僅僅是美國的事情,也對全世界有重大的影響。昨天我到達紐約,剛下了飛機,我去的第一站就是華爾街,我看到了華盛頓總統的雕像,他的視線是那么永久不變地在盯著證券交易所上那面巨大的美國國旗。而非常奇妙的是,在這個雕像后面的展覽館里正在舉行“林肯總統在紐約”這樣的一個展覽,因此林肯總統的大幅的畫像也掛在那上面,他也在看那面國旗。我讀出了非常悲壯的一種歷史感。
在離開那個地方的時候,我對我的同事說了這樣一句話。“我說,很多很多年前如果美國發生了這樣狀況的時候,也許中國人會感到很開心”,因為“你看,美國又糟糕了”。但是今天中國人會格外地希望美國盡早地好起來,因為我們有幾千億的錢在美國。我們還有大量的產品等待著裝上貨船,送到美國來,如果美國的經濟進一步好的話,在這些貨品的背后, 就是一個又一個中國人增長的工資,是他重新擁有的就業崗位,以及家庭的幸福。因此,你明白,這不是一個口號的宣傳。
在過去的三十年里頭,你們是否注意到了,與一個又一個普通的中國人緊密相關的中國夢。我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哪個國家,在過去這三十年的時間里頭,讓個人的命運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一個邊遠小城市里的孩子,一個絕望中的孩子,今天有機會在耶魯跟各位同學交流,當然也包括很多老師和教授。中國經歷了這三十年,有無數個這樣的家庭。他們的爺爺奶奶依然守候在土地上,僅微薄的收入,千辛萬苦。他們的父親母親,已經離開了農村,通過考大學,在城市里已經有了很好的工作,而這個家庭的孫子孫女也許此刻就在美國留學,三代人,就像經歷了三個時代。但是在中國,你隨時可以看到這樣的家庭。如果我沒有說錯的話,現場的很多個中國留學生,他們的家庭也許就是這樣。對么?那么,在我們去觀察中國的時候,也許你經常關注的是“主義”、“社會主義”或其他龐大的政治詞匯,或許該換一個視角。去看十三億個非常普通的中國人。他們并不宏大的夢想、改變命運的那種沖動、依然善良的性格和勤奮的那種品質。今天的中國是由剛才的這些詞匯構成。在過去的很多年里頭,中國人看美國,似乎在用望遠鏡看。美國所有的美好的東西,都被這個望遠鏡給放大了。經常有人說美國怎么怎么樣,美國怎么怎么樣,你看我們這兒什么時候能這樣。
在過去的好多年里頭,美國人似乎也在用望遠鏡在看中國,但是我猜測可能拿反了。因為他們看到的是一個縮小了的、錯誤不斷的、有眾多問題的一個中國。他們忽視了十三億非常普通的中國人,改變命運的這種沖動和欲望,使這個國家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 但是我也一直有一個夢想。為什么要用望遠鏡來看彼此?我相信現場在座的很多個來自中國的留學生,他們會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了最真實的美國,用自己的耳朵去了解最真實的來自美國人內心的想法。無論再用什么樣的文字也很難再改變他們對美國的看法,因為這來自他們內心的感受。當然我也希望非常多的美國人,有機會去看看中國。而不是在媒體當中去看中國。
你知道我并不太信任我的所有的同行。開一個玩笑。其實美國的同行是我非常尊敬的同行。我只是希望越來越多的美國的朋友去看一個真實的中國。因為我起碼敢確定一件事情:即使在美國你吃到的被公認為最好的中國菜,在中國都很難賣出好價錢。就像很多很多年之前,在中國所有的城市里流行著一種叫加州牛肉面,加利福尼亞牛肉面。相當多的中國人都認為,美國來的東西一定非常非常好吃。所以他們都去吃了。即使沒那么好吃的話由于覺得這是美國來的也沒有批評。
這個連鎖的快餐店在中國存在了很多年,直到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來到美國,在加州四處尋找加州牛肉面,但是一家都沒有找到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知道,加州是沒有這種牛肉面的。于是這個連鎖店在中國,現在處于陸續消失的過程當中。你看這就是一種差異。但是當人來人往之后,這樣的一種誤讀就會越來越少。所以最后我只想再說一句。四十年前,當馬丁路德金先生倒下的時候,他的那句話“我有一個夢想”傳遍了全世界。但是,一定要知道,不僅僅有一個英文版的“我有一個夢想”。在遙遠的東方, 在一個幾千年延續下來的中國,也有一個夢想。它不是宏大的口號,并不是在政府那里存在,它是屬于每一個非常普通的中國人。
白巖松在耶魯大學的演講完整版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3NTQ4MDgw.html
編后語: 白巖松是個有理想的人,永遠不會停止自己追求夢想的腳步。出生于邊塞小城,幼年喪父,靠著母親微薄的工資養育并進入北京大學,這已是天大的幸運。但是這個極其普通的家庭出生的孩子,顯然在他生命的每一階段都做著不同的夢,并為此去努力,直到實現夢想。正如白巖松所說“我有一個夢想”不僅只有一個英文版,還有一個寫成中文的字樣,讓我們每個人心中都充滿著自己的夢想,努力奮斗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