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12連跳:大棒和面包難解員工自殺魔咒
作者: 浴火鳳凰 | 來源: 毛澤東旗幟網5月26日晚11點,富士康發生第12起員工墮樓身亡事件。“第十二跳”悲劇發生之后,將富士康跳樓事件徹底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在社會引起巨大的反響,而站在輿論風口浪尖的富士康管理層所面臨的輿論攻勢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譴責之聲不絕于耳。在互聯網幾乎所有的門戶網站,都被富士康跳樓事件占據著重要版面,透過富士康“十一連跳”,富士康企業的管理體系和制度需要反思的是什么?而廣大網友需要反思的又是什么?
5月25日,郭臺銘在臺灣表示“將于晚間趕赴深圳了解情況”。5月25日下午,富士康又有驚人舉動,富士康內部與員工簽署了一份“不自殺協議書”,信中要求員工承諾絕不以極端方式傷害自己和他人,如果員工發生自殺自殘現象,員工及員工家屬不得要求公司支付法律范圍外的賠償,并且不能使用過激行為影響公司生產秩序。
同時又據媒體報道,富士康擬建立員工關愛中心。一連幾天,富士康員工被分批叫到會議室進行談心交流。“上級詢問我們有什么困難和要求,都可以提出來,不要憋在心里。”有員工說,對比公司冷漠、粗暴的管理模式,現在的關心簡直令人受寵若驚。此外,據富士康內部員工透露,對于公司近日要求員工簽訂“不自殺協議”一事,部分員工明確表示拒簽。
面對頻繁發生的跳樓事件,富士康管理層企圖以一紙協議對員工跳樓起到警戒作用,在簽訂“不自殺協議”的同時,還設立員工關愛中心,可謂剛柔并濟,“大棒”和“面包”兼而有之。但是,富士康不得不反思的一個問題是:員工若真要自殺,豈能被一紙協議給約束住?生命都已置之度外,難道會在臨死前念念不忘那一紙協議?富士康的做法無疑貫徹了外界所一貫認定的“簡單粗暴”。
在此之前,富士康被各大媒體和社會各界批為血汗工廠,缺乏人文關懷,而最近在網絡廣泛流傳的一個帖子,更是讓人震驚。帖子上這樣寫道:“今天您心情郁悶么?不想活了么?對生活失去興趣了么?富士康給您提供完美的跳樓場所,以及全方位的跳樓理由,加上濃郁的跳樓氣氛,您還在猶豫什么,馬上撥打電話,加入富士康吧!”更有“大家跳才是真的跳”、“今年過年不跳樓,跳樓就到富士康 ”、“自從進了富士康,腰不酸腿不疼了,一口氣上到10樓往下跳,不費勁。”等各類調侃語錄。這個帖子是在調侃富士康企業,還是跳樓者?也許兼而有之,還有更多的網友在為第十二跳倒計時。網友的置身事外圍觀調侃的心態更顯網絡社會的集體冷漠和娛樂至死,人文關懷成了一種奢侈。
然而,在5月25日,香港的職工盟和大學師生組織抗議富士康,呼吁抵制iPhone(富士康也為蘋果公司生產iPhone),同時高舉“自殺非偶然,管理要改善”,“無良富士康,工人心慌慌”等標語牌抗議。可以看出的是,這些標語與上述調侃語錄卻形成鮮明的對比。
針對富士康“不自殺協議”和愈演愈烈的“娛樂至死”的精神,許多互聯網資深評論人士都認為,科技要以人為本,作為世界最大的電子代工廠,富士康欠缺以人為本的意識,其“不自殺協議”和員工關愛中心形式大于實質,對于員工的心理改善并不會產生多大的作用。而網友的調侃是網絡本身衍生出來的浮躁和病態的負面效應,理性的言論和嚴肅的探討在網絡中往往會在網民浮躁空虛的心理主導下處于廣場邊緣。
富士康跳樓事件的頻繁上演凸顯出其企業文化的弊端,業界人士指出,富士康把人當機器,把勞動力物化為機器和企業追求效率的工具,忽視了對人的生命價值的關懷,員工承受巨大的社會和心理壓力,從而以極端的方式結束生命。同理,企業文化對外則應體現為以客戶為本,尤其在電子商務領域,中小企業建站承受著網站現場拍照備案和域名注冊實名制審查的雙重壓力,而在近期,中國諾網不失時機地推出美國服務器價格不變、配置翻倍就是一種以客戶為本的企業文化的體現。
因而,富士康殘酷的企業文化在近期嚴重損害了其品牌形象,近期富士康國際(02038,HK)大跌9.69%,在藍籌股中跌幅居首。股指下跌也是品牌形象受損的一個側面反映,如果不及時完善,恐怕富士康的“大棒”加“面包”,也難阻又一次從高空墜落的年輕生命。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