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連跳”的富士康如何止住下一個驚人的一跳?
蔡金安
令人震驚的跳樓慘案接二連三地在富士康發生,從今年1月23日至5月14日富士康已發生九起員工跳樓案,造成7死二傷。正當人們沉浸在不解和憤懣的氣氛中議論紛紛時,不幸事件再一次發生:5月21日清晨,富士康又一名21歲男性員工墜樓身亡!這是今年以來富士康科技集團第十個墜樓的員工。
一、富士康資料
富士康科技集團創立于1974年,是專業從事電腦、通訊、消費電子、數位內容、汽車零組件、通路等6C產業的高新科技企業。憑借扎根科技、專業制造和前瞻決策,自1974年在臺灣肇基,特別是1988年在深圳地區建廠以來,富士康迅速發展壯大,擁有60余萬員工及全球頂尖IT客戶群,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業專業制造商。2008年富士康依然保持強勁發展、逆勢成長,出口總額達556億美元,占中國大陸出口總額的3.9%,連續7年雄居大陸出口200強榜首;躍居《財富》2009年全球企業500強第109位。其在深圳的員工達42萬多人,多是80后、90后。
二、跳樓死傷統計
1、富士康2010年五個月“十連跳”
●5月21日,F4棟樓,男性員工南鋼,身亡,21歲。
●5月14日,龍華廠區男工梁某從宿舍樓7樓墜地身亡,21歲。
●5月11日,龍華廠區女工祝晨明從9樓出租屋跳樓身亡,24歲。
●5月6日,龍華廠區男工盧新從陽臺縱身跳下身亡,24歲。
●4月7日,觀瀾樟閣村,富士康男員工身亡,22歲。
●4月7日,觀瀾廠區外宿舍,寧姓女員工墜樓身亡,18歲。
●4月6日,觀瀾C8棟宿舍女工饒淑琴墜樓,仍在醫院治療,18歲。
●3月29日,龍華廠區,一男性員工從宿舍樓上墜下,當場死亡,23歲。
●3月17日,富士康龍華園區,新進女員工田玉從3樓宿舍跳下,跌落在一樓受傷。
●1月23日,富士康19歲員工馬向前死亡。警方調查,馬向前系“生前高墜死亡”。
2、富士康2007.6—2009.9非正常死亡事件不完全記
2009年9月,富士康員工孫丹勇,從12樓跳下身亡,死前曾因為公司交由其保管的16部蘋果iPhone樣機少了一部,接受公司調查,遭到非法搜查、拘禁和毆打。
2009年8月20日,富士康23歲員工鄭鑫崧在游泳池溺水身亡。
2008年3月16日,富士康煙臺工業園28歲員工李某猝死在出租屋內。
2007年9月1日,富士康員工21歲的劉兵辭工兩小時后突然死亡。
2007年6月18日,富士康一名侯姓女工在廁所上吊自殺。
三、八連跳后2離職員工和公司新聞辦主任的說法
5月12日晚上7時許,一名24歲富士康女工從龍華街道水斗新村一出租屋跳樓身亡,成為富士康半年來第八宗員工自殺事件。
5月13日,兩名已經離職的富士康員工向《廣州日報》記者講述了自己在富士康工作的點滴感受,他們表示,富士康內缺乏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員工關系冷漠,富士康的企業精神非常“嚴謹”,但是企業文化對員工的精神生活卻關注不夠。“富士康就像一個菜市場,很多工友干幾個月,覺得很累,壓力很大,就離職了,來的人多,走的人更多。”
工作強度高:經濟危機后一個工人頂倆用
在富士康廠內,平均每天工作10個小時,早上7時半進廠,晚上7時半出廠,中間有1個小時的午飯和休息時間,其中2個小時以加班算。小麗說,員工手冊規定每工作2個小時就可以休息10分鐘,但是很多時候都不能按規定休息,往往是除了中午休息1小時外,一天就只有10分鐘的時間上洗手間。有的部門甚至長期要加班3個小時。
小林說,經濟危機之后,富士康為了壓縮人力成本,普遍存在一個人要干兩個人工作的現象,工友們上班覺得更累,一提起上班,整個人就沒勁了。
“上班真的很累,精神很緊張,既要趕進度,還要小心‘陷阱測試’。”提起在富士康的一年半的工廠生活,小麗依然感到當時壓力很大。小麗說,進廠之后,工友相互之間不許講話,不許打瞌睡,如果違反了就要扣績效獎、向大家做檢討。“有的女孩子做檢討時聲音小,就會挨罵,好多人都被罵到哭,最后還要所有工友在其檢討書上簽名。”
但是,最讓普工們感受到精神壓力的是所謂的“陷阱測試”,也就是管理人員故意在流水生產線上制造一點小錯誤,比如拿走一張小貼板,如果你沒有發現,那你就要被處罰了。用時興的一個新潮語言,就是“釣魚式執法”。“線長和內部稽核員(管理人員)經常會在你全神貫注工作的時候,從你的桌子上拿走一個半成品,如果你沒發現,那又要受處罰了。”
等級森嚴:管理人員和工人缺溝通
提到富士康的基層管理人員,兩人都認為他們很兇,普工和基層管理人員之間普遍缺乏溝通。富士康員工的等級壁壘分明,最基層的普工叫作業員,然后就是全技員、線長、組長、課長、部長等等。
小林說:“他們的主要管理方式還是罵,只管上班強度的安排,從來不關心普工的生活。”他認為,富士康目前還是一種很霸道很簡單的管理方式,根本沒有人性化可言。
平時在宿舍住宿也是10個人一間房,因為流動性大,彼此部門又不同,所以相互間都不認識。小麗說,甚至在同一個班(工作單位)里,一起工作了三四個月的,彼此都不會認識,因為大家上班都是戴口罩的。
縱觀8起跳樓自殺事件,該公司新聞辦主任劉坤認為,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方式沒有直接關系。他們有事不敢說出來,不敢去求助,自己有壓力卻沒辦法承擔。
四、“九連跳”后“赴死坑”現狀揭秘
5月14日晚,一名21歲的安徽籍男性員工從宿舍樓7樓墜地后身亡。這也是號稱世界頭號代工廠的富士康企業航母今年以來發生的“第九跳”。
事發后,網上反映激烈,截至13日中午新浪網便有近5000條評論,多數都是針對公司方的,認為是“因公司加班過重才導致員工輕生”,而有網友言辭極為激烈,稱富士康為“赴死坑”。
針對“九連跳”帶來的社會影響,富士康科技集團媒體發言人劉坤曾數次用“檢討”表態。
5月19日,深圳市副市長、公安局長李銘來到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團,就富士康近期連續發生員工跳樓事件進行調查,并與該集團高層商討防范措施。深圳市總工會正在該市20余個外來工集中的社區進行抽樣調查,掌握“新生代”外來工的生存現狀和需求。
企業實行半軍事化管理
富士康許多員工認為,這里“不尊重人”、“把人當作機器”、“勞動強度太大”、“如果不加班,待遇也高不到哪里去”。
深圳市總工會在有關報告中說,未發現富士康存在強迫加班、嚴重超時加班等違反勞動法規現象。
深圳市總工會調查時認為,富士康管理機制的“半軍事化”、管理層級的“壁壘化”和“把人當作機器”的剛性管理手段,“對員工造成的心理壓力乃至傷害是明顯的”,客觀上也是導致員工由于個人問題選擇自殺的一大誘因。
一位富士康員工說,如果用工方式、管理方式不變,富士康還會發生“連跳”。
人際關系陷入“荒漠”
23歲的貴州籍員工蒙景迪,與今年年初跳樓身亡的馬向前住同一個寢室。蒙景迪說,他們寢室住了10個人,平時大家基本上沒有交流,蒙景迪住了7個月,還不知道另外9名室友的姓名。
富士康許多員工認為,盡管富士康稱,企業理念為“視員工為第一寶貴財富”,但其實,員工的上下級關系和同事關系非常緊張、冷漠。
一位富士康員工說,隨便說話就會被上司批評,甚至記過,所以心里有話也不會去找主管說,也沒時間與工友交流。
有媒體評論,由于種種原因,富士康的員工陷入了“人際荒漠”。
據悉,富士康目前已成立 “關愛中心”。當發現22歲的男工盧新存在心理問題后,“關愛中心”的“預先干預”是:讓工友“聯系主管”。此舉并未能阻止5月6日的“第七跳”悲劇。盧新的一位工友認為,僅靠形式上的“關愛”,阻止不了悲劇的發生。
員工難以融入社會
在深圳富士康龍華廠區,許多富士康普通員工空閑時的去處,除了宿舍,就是大大小小的網吧和小吃攤。
富士康目前在深圳共有42萬多名員工,僅在龍華廠區員工人數就超過30萬人,其規模堪比一座城市。實行“圍墻管理”的富士康,盡管在廠區內建有一些商業、文化等設施,但遠遠不能讓員工完整地融入社會。
富士康的人士說,作為企業,“我們既不具備管理城市的職能,也沒有管理城市的能力”。
“新生代”外來工需要關懷
在富士康的基層員工中,“80后”、“90后”的“新生代”外來工已經超過85%;“連跳”事件的涉事人最大不過28歲,最小的僅18歲。在富士康近日對員工心理狀況所進行的摸底排查中,投訴、求助的員工達483人。
五、窺一斑知全豹 北京富士康數十保安群毆員工
富士康“九連跳”事件被媒體報道之后,引起社會各方關注。近日,富士康北京廠區又再爆出保安集體毆打員工事件,這樣的實例,使外界對富士康在工廠內部管理中的一些做法的猜測得到印證。
畫面中身穿黑色制服的就是北京富士康3期南門的保安,當時一名保安正抽著一名員工的衣服,氣焰十分囂張,還不時推撞這名員工。
此時在另外一邊,三名保安又將另一名員工拉倒在空地上,對其進行毆打,不僅如此,十幾名保安也沖了上去“幫忙”。
事件中被毆打的兩人屬北京富士康制造部門員工,當日下午,幾名員工由3期的南門進入廠區上班,在刷門禁卡時與值班室的一名保安發生爭執,保安用對講機召喚了幾十名保安前來,說有人鬧事!此時,幾十名保安趕到后,不問緣由上來就一頓打,旁邊的員工上前勸架也被打了一通。
六、富士康連跳原因探秘及各方觀點
人們尚未從九連跳的驚恐與疑慮中回過神來,第十跳猝然而至。半年內富士康連續發生10起員工跳樓自殺事件,共造成8死2傷。連續的悲劇已讓網友驚呼“富士康成了跳樓公司”。
聽到第十跳的消息,有富士康員工對此表示并不意外,因為工廠的工作壓力和管理方式有問題。19歲的湖北籍員工潘凌風說,整天都在做機械化的工作,生活一點意思都沒有。工作辛苦只是壓力的一個方面,辛苦而沒有回報才是最重要的方面,物質的需求和心理的需求都沒有得到補償。
面對連跳事件,總結一下富士康員工的解釋是:富士康公司缺乏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員工的上下級關系和同事關系非常緊張、冷漠;勞動強度太大,“把人當作機器”,“如果不加班,待遇也高不到哪里去”;企業文化對員工的精神生活關注不夠,員工難以融入社會;如果用工方式、管理方式不變,富士康還會發生“連跳”。
富士康發言人則對媒體表示,這些事件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方式沒有直接的關系。他們有事不敢說出來,不敢去求助,自己有壓力卻沒辦法承擔。作為企業,“我們既不具備管理城市的職能,也沒有管理城市的能力”。
董事長郭臺銘委托副總裁何友成請來五臺山高僧做法事,祈求公司平靜下來。富士康對跳樓事件再次表示遺憾的同時,已引入心理專家對員工進行心理疏導。
富士康連續發生員工墜樓事件后,清華大學心理學系的副主任樊富珉等心理專家應邀來到富士康。央視記者提問:在短時間內發生這么多起跳樓事件,站在學理角度上,發生率算不算高?樊富珉回答:按照衛生部統計,目前中國的自殺率大概是十萬分之十六。富士康有40多萬員工,自殺率約十萬分之二到三,如果與全國自殺率相比,應該還算低。
富士康員工對連跳事件的解釋,揭出了“跳樓公司”的冰山一角,道出了導致連跳發生的一些表層原因。
而富士康媒體發言人的回應,則竭力為企業開脫,力圖將死亡的主要責任歸咎于死者自己和社會,言行十分可鄙。
什么是導致連跳發生的深層原因呢?
富士康是源自臺灣的私營企業,在深圳建廠后規模不斷擴大,其資本的屬性不會改變,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本性也不可能改變,因此,永遠不要期望其老板在高尚道德、社會責任引領之下,甘愿以犧牲利潤為代價去謀求員工的輕松愉快和幸福生活。企業要想多賺錢就只能內部挖潛,而主要是從員工身上“挖潛”。
富士康公司屬于勞動力密集型企業,最便利的做法就是降低員工的工資從而在工人身上榨取更多的血汗。2008年,深圳市最低工資標準從750元增長到900元,為了減少成本,富士康特意將它的手機生產基地轉移到了河北廊坊等地區,因為廊坊開發區的最低工資標準目前仍是750元。企業經營者和管理人員往往無視員工的工作條件和安全保障,一味地壓低勞動力價格,延長勞動時間,降低勞動力成本,職工正常權益遭到極大傷害。
作為“勞”方,永遠處于與“資”方博弈的狀態,由于感到工作時間太長,待遇太低,未得到尊重和精神關愛,富士康基層員工每月流失超過2萬人,占職工總人數的5%。而當今巨大的城鄉差別和嚴峻的就業狀況給了“富士康”們足夠的底氣。盡管富士康被外界稱為“血汗工廠”,可愿意進富士康工作的農民子弟還是人頭攢動。雖然富士康員工的工資只有區區數百元,可對于尚不富裕的人來說,其誘惑力別人無從想象,所以富士康不愁沒人來干活,認為死幾個人也無礙大局。
2008年,富士康出口總額達556億美元,占中國大陸出口總額的3.9%,連續7年雄居大陸出口200強榜首,躍居《財富》2009年全球企業500強第109位。在富士康員工“十連跳”之后,當我們看到那一組肯定令富士康老板興奮不已的數字時,才會知道無良資本對勞動者犯下的罪孽有多么深重。 這也是富士康死亡“詛咒”的根源所在。
而讓人感到惡心和憤怒的是,一些所謂的心理專家,居然拿整個社會的自殺率比富士康更高來為這家私人企業開脫。世界衛生組織精神衛生處顧問費立鵬博士2004年透露,中國“自殺率最高的還是老年人”。如果將“自殺率最高的老年人”及其它年齡段的自殺者排除掉,以全國青年人的自殺率與富士康青年員工的自殺率作比較,這些“心理專家”會得出富士康自殺率還算低的結論嗎?他們故意混淆是非標準,泯滅了良知,淪為私營企業主的代言人。
私營企業主本應深刻吸取教訓,并及時糾正在管理制度、理念和方式方面的問題,卻只顧攫取利潤,不肯正視和改善工人的工作和生存狀況,只是請一些五迷三道的“佛法大師”和“心理專家”作秀,把破解富士康死亡“詛咒”的重點放在了做法事和超度上。 根本上是在回避和掩蓋實質問題,純屬舍本逐末的伎倆。
如今地方政府似乎走向了一個極端,對企業的微觀干預已變得太少。“政企分開”、“尊重企業經營自主權”或許并不是主要理由,根源則在于一種價值天平的傾斜:過于崇拜資本,過于倚重企業對地方GDP、稅收的貢獻,而太忽視對弱者的保護和維護社會公平的責任。其結果是縱容了企業為攫取利潤而忽視勞動者的利益,使無良資本對勞動者犯下深重的罪孽。
而以保護工人權益為己任的工會,在連跳事件中聲音低微,任由肇事企業手舞足蹈地高調作秀而不加斥責,令人感到深深的失望。
七、如何止住下一個驚人的一跳?
富士康發生的連跳事件早已突破了人們的心理承受底線,然而,該冷漠的還是冷漠,該沉默的還是沉默,該招工的還是招工,該賺錢的還是賺錢,該跳樓的還是跳樓,富士康還是一派欣欣向榮的和諧景象。
富士康“11連跳”會不會發生?富士康還有多少跳可以重來?富士康公司能否走出“連跳”的魔咒?關鍵并不取決于跳樓死了多少人,也不在于社會公眾的質疑有多強烈,如果缺乏勞動者利益的保障機制,如果企業仍然只顧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潤而放棄對工人的關愛,
如果資本的罪惡不消除,如果政府對企業仍然放棄正當的干預,如果工會的屁股還是坐在資方的板凳上,如果所謂的專家學者繼續昧著良心為企業代言,那么,人們極不愿看到的“11連跳”的悲劇還將不可避免地發生。
要想止住下一個驚人的一跳,就要對上述這些“如果”說不,并使其反向思維變成事實。
2010.5.22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