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騰飛現象非偶發的孤立事件 – 兩岸反動派的反攻倒算跟帝國主義者反華反社會主義行動的合奏
(李良書簡二零一零年五月六日之二)
“。。。袁騰飛現象非偶發的孤立事件,而是兩岸反動派的反攻倒算跟帝國主義者反華反社會主義行動大合奏交響樂的一個小插曲。袁騰飛事件我們可以不必理會太過,不要把更重要的根本因果關系給疏忽了。”
明日將有遠行,整理行囊之中某友忽來電,他劈頭就說:
”這兩天美國許多受反華勢力支持及親臺灣的中文網站突然冒出許多替袁騰飛抬轎吹唱的貼子!“
我相信朋友說的是實話。袁騰飛的爆紅及上央視也是最近的事吧,袁騰飛一如其它無數能言善道的高中教師,是誰把它拱出來的?不但拱出且一下子提升到全國的程度!
李良怎么看都不像是個偶發的孤立事件,而是個水到渠成的交響樂里的一個章節。因此,只批袁而不顧其它,不問其因果,不去研究事件的本質,是徒勞而無功的,只是令袁豎子成名而已。袁,只不過是木偶戲里的一個角色,我們要摸藤而上,不但要能找出拉線的人,更要疏理出為甚么那些拉線的人會玩得如此的快意順暢!
無獨有偶,下午才剛剛收到臺灣一朋友傳來臺北”中國時報“的兩篇文字,一篇是” 社論-回顧世博與一頁滄桑的現代史”,另篇是 ” 科技Chiwan 全世界不敢輕忽“。(兩文見后)
“中國時報”那篇社論開頭就這么說:
”毫無疑問,從一八五一年第一屆開始,世界(萬國)博覽會就是國力的展現。。。而絕跡四十年之后,臺灣終于重回世博,與中國和平地矗立于黃浦江畔,臺灣館主題曲《臺灣心跳聲》回蕩,「少一點仇恨,多一點我們;少一點戰爭,多一點單純。」沒有人不為之動容。 “
國力的展現未免言之太過,于中國而言,勞民傷財之余,我就看不出任何”國力展現“之處,只是一個暴發戶式的嘉年華會。看!人家還不是照樣沖入你的使館抓人打人,中國外交部連個抗議聲音都不敢發出,如果角色互換,看看美國國務院怎么的發飆法?
倒是此句后部露出了馬腳,甚么叫”而絕跡四十年之后,臺灣終于重回世博,與中國和平地矗立于黃浦江畔“?臺灣作為一個國,現已能“與中國和平地矗立”了?還虧它叫做“中國時報”呢!為甚么死都不肯說“與大陸和平地矗立”?
至于那篇“科技Chiwan全世界不敢輕忽”里,除了把中國搞成個不倫不類的“中臺(Chiwan)”合眾國之外,也是開宗明義的說,
”臺灣目前在科技產業中存有技術、人才、資金等優勢,大陸則擁有相當大的市場,大陸也是臺灣最主要的貿易伙伴和順差來源,如果兩岸能夠在科技產業中合作,以共生體系為發展基礎,將有助于拓展全球市場。“
也就是說,臺灣出技術、人才、資金,大陸出血汗勞工,制出成品后就由大陸這個市場購買消費,于是滾滾的錢財就如潮水一般進入臺灣人(非中國人)的口袋里。好一個剝削階級的如意算盤!
大陸必須明白的是,臺灣國民黨充其量愛的只是臺灣,只要有錢可賺,大陸人民死活那在意中。一方面民主人權喊的震天價響,連大陸學生到臺灣進大學都要搞個“三限六不”,還要寫入法律,更不要說過去多年來大陸嫁到臺灣的新娘們身受的岐視和侮辱了。
現在,大陸的反動派正跟包括國民黨在內的臺灣反動派連手出賣中國,那讓利讓到幫助臺灣獨立的ECFA簽訂一事還只是冰山之一角。而包括國民黨在內的臺灣反動派更是跟帝國主義反華反社會主義勢力一而二二而一,同一個鼻孔出氣;六十年來的反毛反共并未白搞,乘著“改革開放”的勢頭,不但已在人民共和國里建立了灘頭堡,而且已攻城略地,勢不可擋了。
堡壘必從內部攻破,內部攻破的上策是先破其心防。而從基礎破壞就得從反毛辱毛做起。
這種道理,就跟要拖垮美國,就得先反華盛頓杰佛孫林肯這些美國開國護國之士,先把他們搞臭,再把他們的立像和記念堂清理掉,是謂不戰而屈人之兵。不知大陸上的領導群能否見及此?還是仍要蒙著眼睛摸著石頭過河?
李良現在申明一個結論,袁騰飛現象非偶發的孤立事件,而是兩岸反動派的反攻倒算跟帝國主義者反華反社會主義行動大合奏交響樂的一個小插曲。袁騰飛事件我們可以不必理會太過,不要把更重要的根本因果關系給疏忽了。
李良匆匆
(良按:臺灣的“中國時報”跟“旺報”二者為一,“旺報”已在大陸建基甚久。)
。。。。。。。。。。。。。。。。。。。。。
社論-回顧世博與一頁滄桑的現代史
中國時報2010-05-07
毫無疑問,從一八五一年第一屆開始,世界(萬國)博覽會就是國力的展現,從這個角度出發,可以想象,上海世博如此激動兩岸中國人的心;而絕跡四十年之后,臺灣終于重回世博,與中國和平地矗立于黃浦江畔,臺灣館主題曲《臺灣心跳聲》回蕩,「少一點仇恨,多一點我們;少一點戰爭,多一點單純。」沒有人不為之動容。
回望歷史,近一百六十年前,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盛情邀約各國政府參展世博,清政府興趣缺缺,一八五一年倫敦世博的中國館,幾乎是由在華洋行集力促成。當時一位在寶順洋行工作的上海商人徐榮村獨具慧眼,拎了十二包自家生產制造的「榮記湖絲」參展,拿下「制造與手工業大獎」。十九世紀的五十個年頭,世博展現工業革命非凡成就的同時,中國參展的還是中藥、絲綢、茶葉等傳統商品為主,面對西方的蒸汽機、火車,中國則是紡車、手推車。
一九一二年,中華民國肇建,二月,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在前一年,會見美國代表時應允,「一旦政治走向常規,就派團參加。」話沒說多久,清帝退位,袁世凱宣布就任臨時大總統,當時的美國總統塔虎脫還是向中華民國發出巴拿馬萬博的正式邀請函,來年,袁世凱響應表示決定參展,北洋政府以一年多時間籌備,從十九省征集十多萬件展品。革命才結束,戰亂卻猶未止歇的中國,只有他國十分之一的資金,籌建「中華政府館」,一九一五年二月下旬巴拿馬世博會開幕,中國館卻在三月上旬才正式開館。在這么拮據困窘的條件下參展,中國館拿下一千二百多枚獎牌,包括茅臺酒,讓人笑中帶淚的是,包裝粗鄙的茅臺酒根本沒人理,還是因為搬運工打翻了酒壇子,酒香四溢,才引人嘖嘖稱奇。一九二六年,北洋政府又參加了費城世博,盡管時人以「舊幫文物于賽重洋」紀錄這段過程,中國村卻是門前冷落車馬稀。
直到一九三三年芝加哥世博,北伐成功還都南京的國民政府編列預算,成立籌委會,負責參展事務,還特別在上海舉辦了一場小型世博會,為參展品進行評選作業,評選主席是蔡元培。總計花費二點二萬美金的中國館,經費只有日本館的五分之一,但以鮮明的東方特色吸引二百五十多萬民眾參觀。同樣的,建館過程曲折,世博開幕后半個月,才能正式開館。國民政府第一次參展,中國拿得出手的還是陶瓷、絲織、漆雕、玉器等傳統手藝。還好,有一個翠玉大寶塔吸引世人的目光,國外媒體說,「真正的中國,包括她的文化和藝術,是通過另一個符號來描述的,這就是玉!」
世博展現了人類文明,卻無法阻止戰火綿延,一九三七年巴黎世博,納粹德國攻勢席卷歐洲,困頓于戰爭的西班牙沒有壯麗的世博建筑,卻請來畢加索繪制傳世名畫《格爾尼卡》,控訴戰爭罪行!這一年,中國人是不會忘記的,因為盧溝橋事變爆發,八年對日抗戰伊始,巴黎世博,中華民國缺席了。一九三九年的紐約世博,中華民國依舊無力參展,靠著愛國華僑自力集資,在舊金山世博區建造「中國村」,中國村里還是以傳統工藝為主,包括神廟與佛塔,愛國華僑們寫下他們的情懷,「此際中國雖弱,推斷抗戰必勝;此際中國雖窮,預料建國必成。」
中華民國建國已成,卻動亂不斷,十九年后,世博于一九五八年再次舉行,中華民國卻已播遷臺灣。一九七○年,中華民國慎重以對,副總統嚴家淦親臨大阪世博,隨員包括孫運璇、李國鼎等財經重臣。來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接下來與日斷交;四年后,美國史波肯世博會,是中華民國留在世博的最后身影。就在史波肯世博的同一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別在大阪世博館區旁,蓋了個展館,展后立碑紀念,以泄其憤。
一直到四十年后的今天,兩岸兩館重遇黃浦江畔,中國,不再是流離于戰火的中國;兩岸,不再是漢賊不兩立的兩岸。上海世博盛大開幕,臺灣欣然參展;世博成功,臺灣祝福;世博人潮紛亂,臺灣不必譏嘲。文明,是一條漫漫長路,臺灣,走過來了。祝福熬過百年戰禍與貧窮的中國,也能一步一步從崛起走向文明。
。。。。。。。。。。。。。。。。。。。。。。。。。。。。。。。。。。。
科技Chiwan 全世界不敢輕忽
2010-05-06
旺報
【記者蒼弘慈/臺北報導】
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昨日出席兩岸合作與發展論壇時表示,臺灣目前在科技產業中存有技術、人才、資金等優勢,大陸則擁有相當大的市場,大陸也是臺灣最主要的貿易伙伴和順差來源,如果兩岸能夠在科技產業中合作,以共生體系為發展基礎,將有助于拓展全球市場。
蔡清彥指出,目前韓國最擔心的由大陸(China)與臺灣(Taiwan)合作發展出的Chiwan現象,是一種兩岸經貿關系正常化下所產生的結果,如果兩岸搭橋項目成功,未來將會讓世界各國都不敢掉以輕心。
至于兩岸如何在科技產業合作,蔡清彥表示,過去30年來,臺灣發展最成功的兩項高科技,一個是晶圓代工為主的半導體產業,另一個則是以個人計算機為基礎的信息科技產業。在兩者高度發展之下,也帶動目前與未來的產業,像是LED、太陽能產業等等。
盡管臺灣科技產業占有優勢,但像是LED照明產業,關鍵性專利目前仍掌握在國外大型公司手中,因此兩岸必須以「技術」為出發點,攜手合作,像是開啟研發基金等等方式。
除了LED照明外,蔡清彥認為LCD面板也是兩岸科技合作相當好的機會,因為臺灣在LCD面板中雖然產業鏈完整,但是在目前最大的大陸市場中,LCDTV品牌市占率上仍是韓國、日本為主,臺灣相對較弱;加上近期的大陸家電下鄉計劃,如果兩岸可以在LCD面板合作,可望促進臺灣面板市占率進一步提升。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