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古人這句樸素的話,對人性世事的洞察力真是入木三分。
想起這句話,是因為想起了兩個人。這段時間以來,我們展開的報紙,打開的電視,登錄的網絡,大多是悲情的玉樹地震新聞。每一次天災人禍,往往都會涌現出一些驚天地泣鬼神的人與事。這次,感動中國,感動香江,感動我們的,是一個叫阿福的香港漢子。當然,一看到阿福這個人以及他的事,只要對汶川大地震還沒有失憶的人,也一定會想起另一個人來。那就是在汶川大地震中一跑成名的“范跑跑”——范美忠。
阿福是誰?黃福榮先生,香港一名貨車司機。阿福雖然是一位平凡的市民,卻濃縮了典型的香港人真心做事、低調做人的風范;阿福雖然沒有結婚沒有自己的孩子,卻在心里裝滿了邊遠地區的孩子;阿福雖然只有四十六歲的生命,卻在山崩地塌之時堅定地走進別人的生命。
阿福生命最后幾年都走在邊遠的高寒地區。汶川大地震之后,阿福便來到汶川,躲開記者的鏡頭,默默地幫助著災區的人們,一干就是兩個月。四月八日,阿福便帶著錢和孩子們需要的東西,來到玉樹的一家孤兒院。四月十四日早晨,地震光臨了他腳下的這片高原。據新聞介紹,這天早上七點四十九分,這所孤兒院里二十二名孤兒中的十九名孤兒已經走出院門,去到附近的中學與小學讀書。地震發生后,阿福迅速沖出一孤兒院大門。可他回頭一看,發現剩余的三名孤兒和一名老師并沒有跑出來。在連續的地動山搖之中,阿福邁開大步,沖回孤兒院。他以我們幾乎不可想象的爆發力沖上了搖搖欲倒的二樓,并且找到了三名孤兒和一名老師。萬分危急之中,他用盡了全力將四人推向了走廊的窗戶邊。也許是阿福的力道,也許是地震本身的力道,他們四人的上半身全部探到了窗外。預制板壓下來,他們最終能夠掙扎著逃出生天,并且奇跡般地只有一人骨折。可是,阿福卻身陷轟然倒塌的大樓里。當人們用兩個多小時挖開廢墟找到他時,他已是回天乏力,最終舍下了他疼愛著的孩子們。
這就是阿福,他把愛與生命全部給予了這些孩子。阿福的遺體雖然回到香港,但也許他的魂魄依然留在高原,依然在云端之上默默地眷顧著這些孩子。如果魂魄真有重量,相信阿福的魂魄一定重于泰山。如果這個世界真有人能夠修身成佛,相信如來座下一定新添了一位真佛。
在紀念令我們肅然起敬的阿福時,再提到范跑跑,感覺這已經是對神靈的不敬。因為提到這個名字,就是對神靈的褻瀆。
范美忠作為一名畢業于北京大學的教師,在汶川大地震來臨的一剎那,丟下滿教室的孩子不管不顧,驚如飛鳥,逃如脫兔,為此還為自己的第一個跑到安全位置而洋洋自得。范跑跑的可鄙之處,不在于他臨陣逃脫——怕死本來無可厚非,尤其是在生與死的一瞬之間人本能的反應,而在于他還要用北京大學的知識來為自己的逃脫加以思想包裝與美化。
范跑跑丟下學生逃離現場的“無影腳”功夫,與他冠冕堂皇的“母親都可以丟下不管”的理論武裝,一時紅透江湖。尤其在香港鳳凰衛視的推波助瀾之下,達到了一個笑傲人寰的高峰,贏得了無數精英的喝采,甚至在精英把持的語言環境中,被推上“普世價值”的高度,如高屋建瓴、水銀泄地般地密集地強奸著人們的視聽,腐蝕著五千年的傳統價值觀。
世間諸般惡,因為有范跑跑的傳經布道而更添一種惡;世間種種福,因為有阿福的無聲修為而更多一份福。誰在將人性之美污染推殘?誰在將人性之美栽種呵護?世間之光明或者是黑暗,取決于阿福多還是范跑跑多。而這個世界之所以還有希望,就在于還有阿福這樣的人,悄悄地將范跑跑之流污染了的、摧殘了的,重新栽種,細心呵護,讓我們重見人性之美。
范跑跑一張大嘴,天生就是坐而論道的料。你看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這些膩死了許多忠肝義膽的唾沫星子,難尋一分真一分善一分美。他一生所行卻與道南轅北轍相背而行,越行越遠。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