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戶籍制度的確實是根據我國特定的歷史時期的狀況而提出的,多年來的事實證明,它起到過極大的作用,為穩定社會發展作出過巨大的貢獻。在現在并將來的一定時期,它還要繼續發揮穩定的作用。近來,“兩會”代表竟建議“取消城鄉戶籍制度”,不禁令人心火怒發,奮起而喊停。
取消城鄉戶籍制度最直接的就是取消農村戶口本上附加的各種優惠政策。近年來,經過不少人的反映和許多事實的暴露,“三農”問題稍稍得到社會的關注,政府始及將政策傾向“三農”,出臺了些優惠的政策,雖然不能完全解決“三農”的根本問題,但在現實中也適當緩和了農民兄弟的困難,這是不無好處的。而各種優惠的收益均以戶口所在為準,只有農村才有,而城鎮沒有。比如購買一輛指定牌子的摩托車,憑借農村戶口可以補貼幾百元錢,而城鎮戶口的則沒有。可現在,某些妒忌無良的人物竟妄圖與民爭利,叫取消戶籍,甚囂塵上,確實令人氣憤。
而假設取消戶籍制度后,會促進更多的農民流入城市,對于輸入地而言,城市的承受壓力加大,城市的構成人員則變得混雜,給管理帶來更多困難,社會問題增多,情況也更加復雜。其中之一就是就業壓力和住房壓力。大量農民流入城市會直接拉低該城市工人的工資水平,使得原本十分低廉的農民工工資變得更加微薄。這樣的后果只會令那些高高在上的整日靠剝削生活的資本家受益,而損害的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農民在城市需要居住,高級的城中心住不起,只能在城市邊緣集體窩居,而后形成新的窮人區、貧民窟。如此一來,助長的是城市的樓價瘋漲,富人們趁機屯房屯地,以此來束縛無數窮人來為其一生付出而毫無所得。從這兩個方面來看,這樣做法是在變法壓榨農民。
大量農民進城必然造成農村人口劇減,而農業人口一旦減少到一定程度即說明中國的糧食就要發生危機。中國到現在為止仍是農業大國,農民占了全國總人口的2/3,農業生產技術仍然落后,有些地區還用著千年前的耕種方式,加上種植面積本來就少,因而減少農村人口將直接危害到中國全國家庭的三餐口糧。當然我們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彌補,如進口糧食和生產轉基因食品。現在世界上糧食由于人口的爆炸和全球氣候的不穩定已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依靠進口糧食來供養13億人并不是可取的出路。而轉基因食品,經專家學者的鑒定其對于物種的傳承和身體健康具有不可估量的危險因素。世界各國都在抵制它,連轉基因技術發達的美國也不推廣這種食品,我們能否用整個中華民族的種族未來開玩笑?絕不。所以從這兩方面看,保障全國人民的食糧問題就需要保障有足夠的農村人口生產糧食。
由于戶籍取消,城市會利用自身的優勢通過各種途徑圈并農村土地。一方面破壞了糧食生產的規模,占用了農業用地。占用后為城市興建住宅區和工業區,為資本家開拓更加廣闊的天地更方便地剝削農民、工人;另一方面,農民失掉自身的土地,則失去了自身生存的最后經濟來源,最后經過破產則完全淪為資本家的工人,受其剝削。由此,中國的農民就失去了斗爭的最后堡壘。
當取消的口號喊響之時,市場化的深入即將要更深入一步了。自1992年確實市場經濟以來,不斷地深入改革,不斷打擊集體經濟的基礎。2005年底,中國開始著手改革戶籍制度。截止至2009年3月,已有河北、遼寧等13個省、市、自治區相繼取消了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性質劃分。這已經說明這種市場化深入改革就是資本主義化深入的外在表現。市場化經濟的實質就是資本主義經濟(說實質是因為它還披著一層外衣蒙騙群眾),這無疑是一種變相的“英國圈地運動”是反對人民利益的反叛行為。市場經濟不僅要在城市時全部滲透,還要在廣大農村中傳播,為的是達到其邪惡的目的。
社會主義的主體是工人、農民,社會主義的基礎經濟是農村經濟和工人經濟及小資產經濟。目前,資產階級已經在政治上、文化上的實質層面上鎮壓了工人、農民,破壞、肢解、變色著社會主義的政治、文化,現在只需要把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摧毀,就可以使社會主義大廈崩損,從而光明正大地撕掉外衣實施他們那套剝削的制度了。
這就是他們的用心,取消戶籍制度只是其中一步。以上所說的就是這次高聲倡議“取消城鄉戶籍制度”的部分意義,而其背后不可告人的野心已昭然若揭。現在請廣大人群用雪亮的雙眼,用鋼鐵般的雙手牢牢抓住革命的方向,與敵人抗爭到底。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