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許多事情老百姓看的清清楚楚,感受的真真切切,可一些官員還象那個穿著新衣的皇帝還在自以為是。比如房價,老百姓都知道為何那么高,可出臺的抑制措施還是不痛不癢。又比如通脹,老百姓早就感覺錢不值錢了,可有人還在說,不明顯,不影響,可控制。再比如,老百姓都知道頒布那些準則為何不管用,可有人還是在津津樂道,不以為然。以前,國民還認為那些人高高在上,不知社會實情,現在,國民也知道了,他們不是不知道,不了解,而是可為而不為之,為何如此?國民也知道,立場變了,代表性質變了,行政的目的也變了,指望這些人為老百姓的利益著想,那簡直就是妄想了。
房價之高成了老百姓難以承受之重,區區的房子把人們逼成了奴隸,不敢結婚,不敢生孩子,三代人自降生活水平,省吃儉用,去供那一套房子。去年房價高到連洋人也覺得離譜了,開始擔心影響到全球了,ZF要人才睜開眼睛,調查來調查去,聽來聽去,還是不肯減少所代表的利益集團利益,得出了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結論,做出了一個似是而非“抑制房價過快增長”決定。仔細分析這句話,意思很明白,就是說,房子該長,就是漲得快了,不是不長,而是要漲慢一點。抑制就是說,可以繼續漲,幅度慢一點。“決定”是既哄了百姓,又保住了利益集團利益,可謂高明之至。有一個關于房子空置率的數字,這個數字準確與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空置的房子都是誰的。投機商的?投資者的?誰有錢買房子不住呢?貪官的?官員的?大富起來的少數人的?洛陽原市委書記孫,證實有五套房子。且不說是受賄還是投資,如果房價降就貶值,房價繼續升高就增值。這樣一來“決定”是讓這些人的財產既保值又增值了,至于百姓之財產,不是被公用拆遷了,就是被通脹偷走了。需要買房居住的人不得不繼續掏高價買房,繼續為賣地財政、蓋房子財政做貢獻了。這樣來看,“決定”代表了誰的利益,誰高興,誰失望就不言而喻了。這樣的決定,與奸商忽悠消費者有何兩樣?聯想起來,這也符合“先富論”的思想,說白了,就是讓少數人大富,讓多數人赤貧。這種結果,誰說人家不知道呢?人家就是這個理論的忠實實踐者!
春節前,物價上漲說是過節效應、市場因素,有理可圓。節后,老本上街吃完面條,以前3塊錢,現在4塊錢,以前5塊錢可以吃得飽飽的,現在6塊錢就是墊個底。算算漲了多少?統計官員前幾天出來說話了,百姓聽了,沒一個不罵的。這幾天,南方某地方出現了勞工荒,據某記者調查,是因工資低,掙的錢不夠養自己和養家。說物價“不影響”話的可能認為不影響自己吧!還有個專家說,工資上漲的幅度超過了GDP。也許說的對。可是,誰的工資上漲幅度超過了GDP?是我們工農大眾嗎?絕對不是。又有專家出來解釋說,統計方法需要改進,對。那么,以前用老方法統計的數字既然不科學,那么以此制定的政策豈不是有誤了嗎?改革三十年,你們都干啥去了?是不是光顧著賣國資、養二奶了?還是那句話,心知肚明,就是不做,因為做了就不符合少數人利益了。
遠的不說,就這一二十年,頒布了多少個條例、準則、規定?結果呢,腐敗橫行,貪官前仆后繼。為啥出現這種紀律失效的情況?百姓知道,高官、大官、小官們都知道,不是條條框框不夠、不嚴,而是選舉機制、監督機制、提拔機制不科學,沒有科學的選舉機制。監督機制、提拔機制,再多的條例、準則、規定都是文過飾非、聾子耳朵。有還寄希望于當政者提建議,搞一個官員財產申報規定,都覺的好,可惜,不研究、不討論、不折騰,束之高閣。這些,難道精英們不懂嗎?非也。他們更清楚如果照此做了,少數人的官員利益就難保了,再斂財就難了,貪官就難以躲藏了,這不符合官僚權貴們的利益,再出個準則什么的,糊弄一下就行了。其實,莫當百姓聾又瞎,百姓看得清,分得明,你這樣糊弄下去,倒了、散了、分了,那是你們的事。腐敗不去,新生難建。反正你們也把我們耍夠了,害慘了,拋棄了,不顧了,我們跟著你瞎嚷嚷啥呢!
為何老是如此?原因林林總總,其實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偏離宗旨太遠了,坐在了少數人的人肉宴上,都是一副權商的心胸做派,哪里會有老毛那樣的政治胸懷、政治智慧、政治立場和治國方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