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不能總讓物價漲不停吧
水電煤氣,又要漲價了,而且要爭先恐后漲。在教育、醫療、住房,把民眾拖到了三座大山下面后,水,電,煤,氣四座小山,又要壓下來了。理論上的教導總是,改革不合理的價格機制,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然而實踐卻總是價格越改越漲,唯獨工資不漲。民眾喊了也沒用,該漲還是漲。共享的只是生活越來越拮據。
經濟學家們自然還會根據自己的學問,為漲價總結出許多理由,做出技術上的解釋,這已經成為慣例。可是他們從來就是不能以理服人地大聲說說,為什么越改革,涉及民生的物價越漲。改革為什么總是犧牲民眾的社會福利?物價漲也就罷了,可民眾的收入并沒漲。這價都漲給誰了,漲哪去了?經濟學家們在叫賣尊重知識的同時,別把良心也賣了。
改革的目的,不是為了讓物價漲吧。可這些年就沒感到那種物價降了,甚至農貿市場的小白菜、大蘿卜,也是只見漲不見降。價漲完了,農民該高興了吧,可這樣的笑容卻楞是沒看到。小商小販該高興了吧,可聽到的卻是怨氣沖天。這次水電煤氣價格聯漲,企業家該高興了吧,可用不了多長時間,虧損的聲音又會喊出。越漲企業越虧損的怪圈,大概連神仙也弄不明白,這是一種什么經濟?
每當物價要漲的時候,還要裝模作樣整個聽證會,讓民眾在漲多少間作繭自縛地選擇。其用心真也良苦。精英與江湖騙子不過一層紙的距離。角色的轉換,不過是以知識為障眼法,目的卻是為了利。不考慮民眾的承受能力,只想刺激消費,刺激不動就強行消費,而且還振振有詞。精英的把戲,真也讓人對改革心生疲勞。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房子漏不漏,唯有居者知道;政策好不好,唯有百姓清楚。對物價的敏感,唯有草根一族。能駕駛寶馬、奔馳出游,滔滔不絕給企業家授課的人,不僅不在乎物價的漲跌,還可能會從中受益。精英和企業家的聯姻,正在左右社會車的走向,而政府的權威,卻在列車的轟響中,受到挑戰。
房價、醫療、教育費的失控,已經使民生維艱。水、電、煤、氣費再漲,衣食父母官將如何面對民之衣食。政府的權威不能依托在企業家的善良上。想把企業做大做強,做成百年老店的企業家不多。而撈一把就走的企業家,卻很多。指望這樣的企業家分擔民生疾苦,無異于癡人說夢。
據說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已近6萬億,這種償還的風險,大概遲早還會交給民眾。社會兩極分化正在加劇,人們開始像上了發條的機器為生計奔忙。曾經的國家主人,在不知不覺間變成了不明真相的愚民、刁民。政治地位的失落,已經讓民眾感到迷茫困惑,物價再漲,民眾的心理承受力,也許會崩塌。
不合理的價格機制固然應當改革,不合理的工資機制大概也應當改改。改革不能總是讓物價漲,工人的工資不漲吧。
我們人民群眾怎么老是體會不到改革帶來的好處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