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也就是1978年末、1979年初,云南西雙版納知青回城風潮迅速波及全國,幾個月內,上千萬知青返回城市,歷時10年的中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就此終結,“知識青年”遂成為歷史名詞。
也許是因為官媒的刻意導向,也許是事件親歷者不堪回首那段往事,所以30年后的今天,如果我詢問我們的成年同胞30年前的中國發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大概八成以上都會說出對越自衛反擊戰,而能說出那場波及全國的知青返城風波的,恐怕兩成都不到。
這場風波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我援引一組來自2008年10月14日云南日報網《1978年
而當時全國的人口總數是多少呢?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是8億人。
30年后的今天,當我重新披閱這段歷史時,不禁產生了諸多遐想:
當年,這些下鄉知青為了爭取回城、回到自己父母身邊,不惜采取請愿、游行示威、靜坐、絕食、割腕、寫血書、罷==工、上訪、臥軌、軟禁官員等各種可能想到的手段,這些手段比起10年后那個春夏之交他們的大學生弟妹們的行動要剛烈、血性、悲壯得多。
為什么時隔十年,會出現天壤之別的兩種結局呢?
也許是剛剛經歷了文革的洗禮,黨政干部對于群眾運動還殘留著一定的敬畏之心?也許是那個時候,像國家農墾局局長趙凡、副局長劉濟民這樣的領導干部普遍秉持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公仆之心,貪腐之風、以權謀私之欲在社會上尚無棲身之地(試想,如果“欽差”趙凡、劉濟民等將知青請愿運動定性為動亂——敵我矛盾,那將會是什么樣結局?我不敢想像)?
也許是“二代”剛剛復出,和華、葉、李等人一樣都不具備絕對的權威,即還沒有形成“領導核心”,誰也不愿挑頭興師平“亂”?也許是恰逢十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百廢待興,高層反省后終于認識到了過去的極左知青政策,因而愿意“痛改前非”?而10年后,核心已成,大權在握,因文革而被壓抑了多年的貪欲正在權貴階層中得到空前的釋放,因而容不得任何挑戰權威的社會運動?
有太多的也許值得深思。
歷史不能重來,但是后人以史為鑒,就能少走彎路,就能避免悲劇的重演。
倘能如此,前人的血淚就沒有白流。
【推薦讀物】
鄧賢的紀實報告文學《中國知青夢》。下載鏈接:
http://ftp1d.book118.com/z.book118.com/3/中國知青夢.rar
鄧賢的另一篇紀實報告文學《大國之魂》,同樣值得推薦。個人以為,它是1949年后大陸出版的第一部面向普通讀者的、詳細記述國軍遠征緬甸戰場和后來的松江戰役的悲壯史詩的文學作品。而在此之前,這段可歌可泣的愛國抗戰史,因為意識形態斗爭的需要,竟然被官媒刻意埋沒、抹殺達數十年之久。為國捐軀的抗日英雄戴安瀾,竟然長期被誣蔑為反動派......
另一篇文章《文革后的知青返城浪潮》,也值得一讀:
http://qkzz.net/magazine/1007-8215/2005/05/163778.htm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