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折騰? 折騰了誰?
春秋 行 08.12.23
日前胡總有”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一說,其中“不折騰”最招熱議,各式人等都按自己的需要或理解,作出解讀或提出希望,歧見之多,就在所難免,筆者也想請教一番。
“不折騰”是對“我們”、應(yīng)該主要是對當政者“自己人”的勸告。倘是對手敵人,不折騰你才怪呢!倘是草民,不平則鳴,受損則爭,想“折騰”一下,雖然天公地道,但在當今,未被逼上絕路,是不會折騰的,因為折騰的結(jié)果,災(zāi)難總是落在國家和人民頭上。
折騰是一種客觀存在,折騰的原因,一是方法不對頭,二是立場所然。前者是認識錯誤,妄動蠻干,惡果釀成后,多數(shù)搞折騰的人會悔悟過來;后者是利益所驅(qū),陰招惡搞,開左燈右行,先亂人心志,趁亂謀權(quán)奪利,會愈搞愈有滋味,名目日新月異,搞折騰的人是決不會自愿罷手的,所以,這種折騰,就是搗亂。搗亂的人,算不算“自己人”?就見仁見智、莫衷一是了?! ?/p>
舉例講,大的如:堅持王明路線一伙人,把中央蘇區(qū)折騰掉,把中央紅軍折騰得十去其九,毛澤東被折騰下去,又被“折騰”上來,才有了新中國;58年“大躍進”,刮“共產(chǎn)風(fēng)”、“浮夸風(fēng)”、“強迫風(fēng)”,結(jié)果是“三分天災(zāi),七分人禍”的三年困難時期,毛主席雖然頭一個出來剎“三風(fēng)”,但惡果已釀成,還是作了檢討,承擔(dān)責(zé)任,誰叫你是老大呢!那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老二劉主席原是“三風(fēng)”的始作俑者、狂熱推行者,卻裝聾作啞,甚至倒打一耙。這個歷史事實已有前人民日報社社長吳冷西同志通過引錄當年毛、劉在報刊登載、檔案文獻、談話記錄的全面殷實歷史資料作了負責(zé)任的論證。后來的事實證明劉一伙是形左實右的兩面派老手,這才有了“文革”。分歧是那樣的深刻而簡單,就是革命、建設(shè)的目的:是為了人民當家做主、共同富裕,國家獨立富強,還是改朝換代、“讓一小部分人(首先是他們自己)先富起來”,復(fù)辟剝削制度,國家仰人鼻息?老人家走了,于是,便有了三十年的改革開放,胡總這次把改革開放稱為“第三次偉大革命”,答應(yīng)改革開放成果要讓人民共享,果真如此?還要走著瞧。所以,“改革開放”好不好?那得看三十年來,花落哪家,果歸誰有?當然,有人會教訓(xùn)我:別仇富,現(xiàn)在連撿破爛的都有手機,過去幾家有電話?我會回敬他:慈禧還沒電話呢,印度賤民也會有帶手機的。中國人民有權(quán)力獲得他們的革命、改革成果,但他們在折騰中被劫奪了。誰劫奪了他們?要用事實來講話?! ?/p>
比如,一些文章擺出的部份事實:2006年世界銀行報告稱,中國0.4%的人口掌握了70%的財富,美國是5%的人口掌握60%的財富。三十年來外逃貪官攜款8000億;深圳規(guī)定金融界高層子女參加中考可加10分(2008年4月19日)
股市公開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鐵證:A股僅是臺貪婪的圈錢機器而已,沒有任何西方股市的功能(2008年8月12日強國論壇)“大小非減持”是禍國殃民的大陰謀(2008年9月8日)
中國行政開支僅公款吃喝、公費出國、公車開支三公費高達9000億元,(2006年4200萬退休職工所得只有4600億元)占行政開支的30%。中國的官民比例達到1:19。(2008年12月7日中央電視臺的《新聞1+1》欄目) ;前財長金人慶稱:中國行政管理費用25年間增長87倍,比重從1978年的4.71%上升到2003年的19.03%,而日本這一比重僅為2.38%(2007年2月15日第一財經(jīng)日報);“中組部原部長張全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一個省有四五十個省級干部,幾百個乃至上千個地廳級干部,一個縣幾十個縣級干部,可以說古今中外沒有過。”“全國政協(xié)委員、國務(wù)院參事任玉嶺說,現(xiàn)在,平均每26位平民就要養(yǎng)活1名官員,比西漢時高出了306倍,比清末高出了35倍。即使同改革開放初期的67:1和10年前的40:1相比,吃皇糧者所占總?cè)丝诘谋戎嘏噬?,也是史無前例的。”“我國現(xiàn)今有財政供養(yǎng)的行政事業(yè)人員超過4500萬,占總?cè)丝诘?/26”“在某鄉(xiāng)鎮(zhèn),正副鎮(zhèn)長和黨委政府書記就有50多人。新華社近日有報道說,某市副秘書長有20多人”(2008年11月28日強國論壇:“官多民苦,民不得不苦”)
財政部網(wǎng)文稱:
1、財政支出的前三項中,比重最大的是行政管理費,其次是經(jīng)濟建設(shè)費,而直接民生領(lǐng)域的文教、科學(xué)、衛(wèi)生、社會保障支出所占比重最小。
2、從1982年到2005年,文教、科學(xué)、衛(wèi)生、社會保障支出增長了36倍,而行政管理費則大幅攀升到了76倍。
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我們不妨比較一下列國行政管理費(或曰公務(wù)支出)在國家財政支出中的比重:
德國(1998年)2.7%; 埃及(1997年)3.1%; 英國(1999年)4.2%; 韓國(1997年)5.1%; 泰國(2000年)5.2%; 印度(2000年)6.3%; 加拿大(2000年)7.1%; 俄羅斯(2000年)7.6%; 美國(2000年)9.9%,平均5.69%。
中國(2000年)25.7%,是上敘九個典型國家平均數(shù)的4.5倍,這應(yīng)還未包括預(yù)算外開支及從“小金庫”揮霍,官災(zāi)吏害可見一斑,更不用說天文數(shù)字的貪腐財富了?! ?/p>
至于蓄意的肥水先流洋人田的國脈大出血,更是矚目驚心。張宏良教授研究結(jié)果揭露,單金融系統(tǒng)2006年間的接軌就奉送洋人1.7萬億元;大型國企極低價海外上市亦照抄金融接軌辦法,而對同胞卻是設(shè)陷坑害,單中石油一家,大陸股民就被刮走2000多億元。三十年,實際利用外資近一萬億美元,其中港、臺、澳資占47%(不少是大陸贓款改頭換面的吧?。晌覈鈪R投資美國垃圾債卷和國債就一萬多億美元,大多數(shù)是溫政府所為。美國制造的金融危機大爆發(fā)三個月來,一邊高調(diào)“先辦好中國的事”,一邊不動聲色大舉增持美國國債,按其加速度趨勢,不用到年底,可能就超額完成2000億美元的“任務(wù)”,比自救速度高多了,也比美國人自救效率高多了。另一方面,又有消息稱,要地方政府舉債籌資,這算不算是眼前的大折騰?
一定時段的財富總是有限的,分配永遠是零和博奕,利益既然絕大部份讓三種人,即官人、富人、洋人擄走,人民所得如何可想而知:社會消費從占GPD的70%(世界常規(guī)為55~70%),逐年降至2007年,只剩35%,基尼系數(shù)近0.5,均為世界末流。三十年前,中國工薪者收入是美國的4%,現(xiàn)在還是這個水平,還另壓上“三座大山”,而日、韓經(jīng)二十余年,工薪者收入從與中國相當,提高到近似美國。
所以,提出“不折騰”,首先得判斷某事是否屬“折騰”之列,因為一件事是否定性為“折騰”,立場不同,那結(jié)論自然不同,甚至是根本對立的?! ?/p>
所以,無論是要追究舊折騰,平息現(xiàn)折騰或預(yù)防將折騰,首先必須追究的是:誰在折騰,居心何在,撈到什么好處?折騰了誰,后果如何?“讓一小部分人先富起來” ,就是最大的折騰,并誘發(fā)了無數(shù)的中、小折騰,折騰者倒反咬一口,污受侮辱、受損害的人民在“折騰”,如“惡意討薪”、“非法上訪”、“刁民”、“仇富”、“懶惰”等等。
相關(guān)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