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層的悲劇:一條鮮活的生命只值10元錢?
庫爽生
前天,我看到了一個農民工因沒有錢掩埋病死的老母,只得含淚把“世界上最疼自己的人”——母親的遺體進行“水葬”:用麻袋裝著親人的遺體,并加上三塊沉重的石頭,沉到塘底。這不是什么奇特風俗,而是窮得沒有埋葬母親這樣一筆“不菲”的開支。我相信,看到這條消息,會有不少讀者心顫。但是我沒有,因為我在底層看到的慘象太多太多,我的心靈恐怕已經長了一層厚繭。
今天,我們又看到了底層的悲慘一幕:9歲男孩發燒沒錢看病用紅領巾上吊自殺。“一個9歲的男孩因發燒不適,找父母要10元錢去看病抓藥,然而家貧缺錢的父母相互推諉,為了誰去借錢發生激烈爭吵。次日早上,這個孩子沒有去上課,他在房間里用自己的紅領巾在床梁上打了一個結,然后把下巴伸了進去……雖然已經獲救,但直到昨日下午,這個自縊后昏迷了6天的孩子仍然沒有蘇醒過來……”我們知道,大腦缺氧時間稍長,會產生很嚴重的后遺癥。我為這個孩子揪心,我為這個窮苦的家庭揪心。雖然我見多了血淋淋的現實……
10元錢,就摧殘了祖國的一朵鮮艷的花朵。一個鮮活的生命,就只值10元錢,就只值富豪們的一支香煙。這不是胡編,不是童話,而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活生生的現實,而且還發生在經濟相對發達的廣東。
我們的國企下崗失業中,有的姐妹走進夜總會,幾多無奈;我們的國企下崗失業職工中,有的兄弟凌晨披星戴月到蔬菜批發市場爭搶菜幫子,幾多無奈;還有千千萬萬農民工,千千萬萬各類窮人,在施粥攤前排隊,等候著一碗免費的大米粥果腹,暫且度過這艱難的一天……在富豪們富可敵國的今天,在上流社會沉浸在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今天,赤貧卻像猛虎一樣威脅著勞苦大眾的生存!
可是,我們的“精英”們,卻對此熟視無睹,還在宣揚什么兩級分化不嚴重。
我們應該直面血淋淋的現實,我們無可回避……
附:《9歲男孩發燒沒錢看病 用紅領巾上吊自殺(圖)》
2008年12月01日04:39 大洋網—廣州日報 陳正新


一個9歲的男孩因發燒不適,找父母要10元錢去看病抓藥,然而家貧缺錢的父母相互推諉,為了誰去借錢發生激烈爭吵。次日早上,這個孩子沒有去上課,他在房間里用自己的紅領巾在床梁上打了一個結,然后把下巴伸了進去……雖然已經獲救,但直到昨日下午,這個自縊后昏迷了6天的孩子仍然沒有蘇醒過來……
文、圖/記者陳正新
事件:孩子發燒父母推諉不愿去借錢
昨天中午12時30分,在汕頭市中心醫院住院B樓兒科病房17號床前,站著一個中年男子,他叫高貴增。高貴增身穿一件較舊的深色麻布衣服,腳踩一雙磨損的藍色人字拖鞋,亂蓬蓬的頭發下是一張擠滿皺紋的黑瘦臉龐。他表情木訥地站在不大的病房里,看著病床上躺著的9歲兒子小海(化名),孩子鼻孔里塞著氧氣管,在病床上已經躺了6天。
高貴增太窮了,他甚至只能在小海的病床邊放兩箱袋裝方便面當作自己的伙食。而昏迷的小海則一直依靠一罐奶粉維持生命,如果不是住院,小海甚至沒有吃過奶粉這種“奢侈品”。小海雙唇緊閉,嘴角上有一點唾沫。高貴增看到了,抽出幾張紙巾細心地幫孩子擦去。之后,這個男人又用他粗厚的手掌很溫柔地為小海整理了一下衣領和蓋在身上的被子。
“就因為當時沒有10元錢給小海看病,把孩子弄成這樣了。”昨日中午,小海的大伯向記者描述了病床上這個孩子的遭遇。小海的家在汕頭市潮陽區和平鎮下寨大隊。11月24日晚上,9歲的小海告訴父親自己有點發燒不太舒服,想去看看醫生。可高貴增居然掏不出10元錢給兒子。
“高貴增讓老婆去借,但他老婆又把借錢的事推回給丈夫,結果夫妻倆就吵起來了”。大伯說,小海當時什么也沒說,忍受了一個夜晚。第二天早上是星期二,小海起床后發現病仍然沒有好。吃過早飯后,他跟母親提出要留在家里休息。母親同意了,小海回到自己的房間。
十幾分鐘過去了,母親發覺屋里沒有動靜,就進去看兒子是不是睡著了。可出現在她眼前的竟然是小海懸吊在屋里老舊的床梁上的情景。“也不知道吊了多久,發現的時候,他已經口吐白沫沒有知覺了。”小海的小叔告訴記者,小海用的是自己書包里的少先隊紅領巾。“他把紅領巾在梁上打了個結,然后把下巴伸了進去。”小叔向記者比畫著當時的動作。
進展:深度昏迷6日至今未醒
即使事情已經發生了幾天,但直到昨日,記者在小海的脖子上還可以清晰地看到一道深深的勒痕。
汕頭市中心醫院的醫生告訴記者,小海被送進醫院后,經過醫生全力搶救,目前已經停止了抽搐現象,但卻陷入深度昏迷狀態。“腦損傷比較嚴重,目前還沒有脫離危險期,即使蘇醒過來,也很可能留下后遺癥。”小海的主治醫生告訴記者。
小海的小叔告訴記者,哥哥高貴增平日靠在建筑工地扛沙包之類的零工掙錢,嫂子則在漁場替人挑揀魚賺錢,兩人的收入極不穩定,手頭非常拮據。
大伯告訴記者,小海在學校的成績比較差,性格比較調皮,但挺懂事,和家人的感情也挺好。
就在昨日中午本報記者趕往采訪前,小海就讀的下寨小校分校的一位校長前來汕頭看望并送來了1000元給這個家庭救急。據親戚介紹,這幾天小海入院花去了近萬元,每一次輸氧就要花掉700元,這個家借來周轉的一點錢很快就用完了。
記者手記
站在小海的病床前,看著這個孩子半睜著的眼睛,記者覺得一陣心酸。雖然那兩只黑白分明的眼球在不停地左右移動,可這只是深度昏迷時的一種病態,這個9歲的孩子并不知道眼前發生的事情。兩名護士姑娘配合著,將一針管又一針管的液態藥品推注到小海的鼻孔里,沒人知道這小海能不能蘇醒過來,何時才能醒過來。
記者想起了1年前采訪過的另外一個小姑娘琳琳。這個小姑娘10歲,是汕頭澄海人,生病時嘔吐招致母親的打罵,竟然直接從三樓陽臺跳下樓去,導致腰椎骨折和小腿骨折。一幕幕青少年自殘、自殺的場景在記者腦中回放,讓人不寒而栗。
汕頭市青少年心理咨詢中心主任紀漢平對此分析認為,類似小海和琳琳的年紀,情緒波動強、不懂克制且不了解死亡和危險的概念,容易采取極端方式表達憤怒,最終釀成悲劇。她建議,家長要特別注意對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教育方式,避免打罵。
可小海的悲劇,僅僅是因為教育不當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