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一個在火紅的毛澤東時代沒有用過的詞突然冒了出來,這就是“刁民”論,冒出這樣的論點的不是別人,卻是冒在一位在我朝做過從四品大員的口中,對當前官民關系緊張,充耳不聞,不要問是為什么,徑直地說“對待刁民政府要硬氣”,氣焰甚為囂張,這就是前國家商務部副部長龍永圖先生。
龍永圖是個什么人,以前還真沒看清他的真面目,只是在加入WTO的談判中,他好像光輝滿面,神氣十足的樣子,把加入這個WTO吹的跟一朵花兒一樣,結果加入了這么多年,不知道得了些什么好處,除了物價上漲,除了百姓呼喊新“三座大山”壓得喘不過氣以外,什么利益也沒得到,這感覺可是我們進入了WTO以后的感覺啊!可現在,中國人民到底是看出了些問題的,加入WTO協議是什么內容?比如晚清政府簽訂的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等還有具體內容呀,還給中國人看看呀,WTO呢?到現在沒見到正文文本,只是在執行,這拿什么理由向人民說知情權呢?真佩服這位對待“對待刁民政府要硬氣”的龍永圖大人。
仿佛,以上說的是題外話,與主題不沾邊,但這要說的是“刁民”突然在當今盛世里堂皇出現了,據央視在雪災時期天天播放的春節晚會廣告說,是盛世大聯歡,那我們就認為這是盛世了。可是,盛世是不出“刁民”的,出了“刁民”是什么原因呢?中國有沒有盛世呢?是有過盛世的,那是什么樣的下個世道呢?有描述過盛世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有描述過唐太宗時期的三千怨女放出宮,四百死囚來歸獄的,而且每個朝代都想創造盛世的,比如宋太宗趙光義,就認為他那個時代不錯,就想跟唐太守時代比一比,看看他們誰強,結果就有人當面說出了他不能和唐太宗比的理由,自那以后,人家太宗很謙虛,每天看歷史,找教訓,治國家,不再談他那個時代是不是盛世問題,就是亡國之君也想把自己粉飾為盛世呢!
是啊,關于是不是盛世問題,誰不想名垂青史呢,誰 不想萬古流芳呢?就是垂不起來,流不出芳來,搞個憋足的口號話題來,比如今天代表誰,明天又和誰 和諧,不管有沒有人理,只管說出口來,根本不知道臉皮是有多厚的,就這樣,還想流點“芳”出來呢,但是,老百姓卻認為,盛世是不應該有“刁民”的,試問,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是不是盛世,有沒有“刁民”呢?從善如流的宋太宗時代,怎么沒有說“刁民”呢?如果查看一下歷史,大凡到一個王朝的滅亡的前兆,“刁民”就多了起來,“刁民”論更是讓統治者心驚膽戰的,如果說“刁民”,陳勝、吳廣是不是“刁民”?當然是“刁民”!李自成、張獻忠是不是“刁民”?當然也是,洪秀全楊秀清是不是“刁民”?更是,問題是,非得把良民逼出來,逼成“刁民”最后對待他們還要硬氣嗎?
人們很有些迷茫的是,為什么在毛澤東時代,沒聽說誰是“刁民”?那個時代,把百姓說成是國家的主人,是在當家作主,這一當家作主了,怎么就沒有“刁民”了呢?那個時代,大都住著平房,是真正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那個時代,各家各戶咋不裝防盜門防盜網?“刁民”躲到哪里去了呢?那個時代,工人就喊老大哥,農民就喊農民伯伯或者農民兄弟,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全國學習人民解放軍,解放軍學習全國人民,軍民團結如一人,怎么現在就聽到到處“刁民”“刁民”呢?并且還有像龍永圖這樣的官不是官,民不是民的人提出所謂“對待刁民政府要硬氣”的謬論呢?現在,有人是在極力在貶低毛澤東時代,其目的可能跟宋太宗問臣下:我這個時代比唐太宗時代好嗎?人家都對他說了那些話,可是太宗會臉紅,會低下頭,從此不再說了,埋頭干好他的事去,可誰知今天的人們,不知道為何,自己搞不出個盛世來,還硬說這是盛世,自己沒有什么能耐,還不讓說別人有能耐,自己沒有光輝,還想擋住別人的光輝,真的貽笑大方了。可怕的是,一邊說著這是盛世,一邊說和諧,另一邊卻聳恿某些人說“對待刁民政府要硬氣”,這話就不知道從何說起。
相關: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