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吳敬璉如何宣揚和證明毛澤東時代偉大的經濟成就
[ 我是一個正經人 ] 于2008-06-24 強國論壇
吳敬璉,我們知道,外號叫“吳市場”,他對計劃經濟是深惡痛絕的。而計劃經濟又是毛澤東時代的一個主要特征。那么,這樣的人怎么會來宣揚和證明毛澤東時代偉大的經濟成就的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前幾個月,吳敬璉來到杭州,參加一個研討會。這個研討會本來是討論企業家精神,與計劃經濟無關。但他一上來就大講計劃經濟如何如何地糟。他講,計劃經濟是一種無效率的經濟。怎么無效率呢?他一個主要的論據,就是:“從1956年到1976年,20年間,中國人的物質生活水平沒有提高,人均糧食占有量,住房面積,沒有增加。中間還出現了幾次經濟大災難。……直到1978年,經濟才開始恢復性的增長。”這是他的原話。
我聽到這里就笑了。為什么呢?因為吳敬璉這個話,剛好說明了計劃經濟年代,也就是毛澤東時代(他不用這個詞,應該是有他的考慮的,不過這兩個是一個意思)的偉大成就。因為稍微有點中國當代史知識的人都知道,中國人口在1956年是4億多,到1976年是8億多,如果說中國人均生活資料在這二十年當中沒有增長——當然這個前提我不能同意,但姑且先按他的說法——那么也就是說中國人的生活資料在這20年當中至少翻了一番!是不是這樣?肯定是這樣。
20年翻了一番,我看至少每年也得增長百分之五到六吧。不然你怎么翻出來的?如果生活資料每年增長百分之五到六,再加上生產資料的增長(我們知道,生產資料是優先增長的)。那么國民經濟的年均增長(不包括第三產業)就應該是在百分之七到八。這百分之七到八是什么概念?要知道,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年均增長是百分之九。如果說,我們引以為自豪的改革開放年代,增長率是9,那么以前年代的7——8還能說是經濟沒有任何進步嗎?
而且你要知道,這個7——8的增長是在勞動力較少的情況下(因為中國人口是在五十年代開始增長的,這些人要到七十年代才成為勞動力),是在外部條件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取得的。是不包括通貨膨脹,也不包括房地產增值,當然更不包括那種以高污染、高能耗為代價的出口導向增長,其實沒掙到多少錢,只是賬面上好看的增長的。它是實實在在的增長。所以說,計劃經濟年代經濟停滯不前是徹頭徹尾的謊言。
以上這些我都是在吳敬璉這幾句話的啟發下想出來的。著名經濟學家就是厲害,他只說一句話,其它不說,讓我們一下子都明白了許多。而且讓反對毛澤東的人無話可說,因為他是以反對計劃經濟(也就是反對毛澤東時代)的面目出現的。這實在比什么正面宣揚的效果都要好得多。我們平常所說的:“連他的對手和敵人都不得不承認”就是這個道理。比如林彪“五七一工程紀要”里罵毛澤東時代是“國富民窮”。從這一句話中,我們就知道,毛澤東時代不是沒有錢,至少國家手里是有錢的。毛澤東時代正面宣傳的其它的成就可能有錯,但這點不會錯。為什么?因為連他的敵人也承認嘛!
所以我建議,以后我們的媒體可以刊登一些這樣的言論。反對我們的言論。他們的反對當中常常會不經意地、違反他們本意地流露出對我們的贊揚。由他們來宣揚我們的成就,這個叫“小罵大幫忙”。比我們自己來宣揚,那功效要大得多。而且還顯得我們很有胸懷。比如達賴的這個話就可以刊登在人民日報上。
可能有人會問:那這種宣傳萬一起反面作用怎么辦?人家真的相信了怎么辦?我告訴你,如果有頭腦這樣簡單的人,連這么明顯的話都聽不出來,連這么簡單的知識都沒有,那么你也不用去爭取他們了。我們要爭取的,是那些還有頭腦的人。這些人才值得爭取。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