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習近平簡歷看70年代的真實事實!人民公社社員的勞動是有成果的!經濟沒有崩潰!
[ 韓強 ] 于2008-03-15 16:27:45
《湛江晚報》2007-10-05《彭麗媛談幸福家庭生活》
---------------------------------------------
在陜北農村時,當地的老百姓有空就愛跑到習近平的土窯里,聽他侃大山。習近平給父老鄉親講大山外的世界,講古今中外的事。村里人深深地愛上了他,老老少少都喜歡找習近平聊天。
習近平酷愛學習,白天干一天活,深夜還要在煤油燈下讀書,讀那些磚頭一樣厚的書。
1972年8月,習近平作為知青積極分子,被延川縣抽調到馮家坪公社趙家河大隊搞“路線教育”。1973年冬天,習近平任梁家河大隊黨支部書記。他帶領社員到寨子渠打壩,當時天寒地凍,打壩的河渠里冰塊很厚,不處理掉,壩基不穩,春天一融化,壩就塌了,會勞民傷財。工地上,習近平做了下渠挖冰塊的動員,可是寒冷刺骨,社員們沒有行動。習近平二話不說,第一個跳進冰水里往外搬冰塊。干了一陣,群眾感動了,紛紛脫掉棉襖、棉褲下水干了起來。
習近平帶領社員們日夜奮戰,給村里打了十幾個土壩,治理了好幾條爛溝。習近平還給社員們大辦沼氣,解決燒柴問題。當時,陜西省政府有關部門曾專門到梁家河召開推廣現場會。
1975年,習近平被推薦上清華大學,臨走時,家家戶戶都請他吃飯。走的那天,全村人都沒上山干活,排了很長很長的隊送他上路,送了十多里,社員們還在送。習近平哭了,說:“你們對我這么好,我不想走,就在這里扎根農村一輩子吧。”一個和他非常要好的青年農民大聲對他吼:“你快走,你上了清華大學,我們就有條件去北京,要不然去北京沒有人管我們的飯。為了我們將來看北京,你非得走。”之后,送行的社員才依依不舍地回去了些。但十幾個年輕人一直步行60華里送習近平到縣城,晚上又一同擠在國營旅館的一間平房里打地鋪睡。第二天,習近平帶著社員們到照相館照了紀念照。
========================================
第一,習近平帶領社員們日夜奮戰,給村里打了十幾個土壩,治理了好幾條爛溝。這反駁了所謂"大鍋飯"(實際是掙工分)沒有出路,只有集體的力量才能戰天斗地!
第二,像習近平的優秀知識青年當時有不少!70年代的三北防護林,有知青的功勞!
第三,1975年,習近平被推薦上清華大學,實際是工農兵學員,53年出生,按當時7歲入學,應該是60年上小學,66年實際相當于小學6年級,習近平愛讀書,靠自學成才,被農民推薦止大學,入學后刻苦學習!在志愿軍的飛行員中,也有很多工農子弟努力學員,在朝鮮戰場上立功!
如果相信事實,就會對70年代有一個正確的評價!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