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當前很多農村顯得比較清冷,大多數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打工了,剩下的主要是老人和孩子。這與南街村的紅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種對比的前身就是,南街村堅持的是集體經濟,而其它大多數村子通過包產到戶之后原子化了,變成一盤散沙了,因為失去了凝聚力,無法組織團結起來,于是只好各自進城打工尋找被剝削的機會了。
在包產到戶單干風刮起的時候,南街村一開始其實也是分了的。后來村子里出現一些問題,而南街村有些村民就到上面去告狀,而南街村又恰好有一個比較負責任的黨組織,然后大家伙在一起一合計,認為還是大家合起來一起干是正道,于是南街村又集體起來了。
南街村重新集體起來后,不管怎么說,就沒有再分開了。這個現象本身也表明,一個村子如果鐵了心要集體干的話,上面也只能就那么算了,反正只要村民不再上告,給上面找麻煩就是了,你愛集體就集體去吧。
這就說明,上面也沒有一定要采取措施,就是要解散這個集體。如果這個集體足夠團結的話,上面也沒有說一定要把你往死里整。如果上面一定要死整的話,南街村是肯定難以發展起來的。比如說融資這一塊,如果上面一定要給南街村穿小鞋的話,那一定可以把南街村給憋死的。
據說,現在中國還存在幾千個村子仍然實行的是集體制,大家貧富比較均勻,反正生產搞好了,大家的日子能夠一起往上升,符合共同富裕的方向。
這些搞集體的村子之所以能把集體搞起來,關鍵在于一是有一個堅定的黨組織領導,而是村民的覺悟有一定的高度。這是主要的內因,外因就是與那些搞單干的村子一比,集體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也促使大家更加自覺地維護集體,促進了大家的向心力。
總的來說,就是無論是單干,還是集體干,都存在相應的社會基礎,而對于中國這樣一個有著數千年單干傳統的一盤散沙的社會來說,能夠堅持把集體干堅持下來,本身就是一件奇跡,這說明中國農民也是可以組織團結起來搞現代化大生產的。重要的就是,人們要善于從中總結出相應的經驗,并上升到相應的理論高度,從理論上解釋這種現象的合理性,提出一般性的規律來。這樣做,就有利于人們通過推廣這樣的經驗,顯然,這是有利于推進今天中國新農村建設工作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