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時政 > 輿論戰爭

粟裕“京滬杭戰役”的卓越指揮不能被虛無 “渡江戰役總前委”的作用不能刻意夸大

遼寧王忠新 · 2025-04-18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毋庸置疑,無論淮海戰役、京滬杭戰役,還是全國的解放戰爭,都是毛主席親自指揮。誠如,《亮劍》中劉帥怒斥幾位學員:沒有毛主席的指揮,你能打什么仗?哪個仗是你打的?還以為是你打的仗?!但他老人家卻虛若懷谷地說:我的一個戰友粟裕很能打仗,淮海戰役就是他指揮的!

  粟裕“京滬杭戰役”的卓越指揮不能被虛無

  “渡江戰役總前委”的作用不能刻意夸大

  背景:1949年4月20日,當南京國民黨政府最后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我軍立即發起渡江戰役。二野65萬部隊、三野35萬部隊(含中原軍區8萬部隊),另有四野先遣兵團12萬人參戰。

  整個戰役分兩大階段:一是百萬雄師過大江,二、三野戰軍組成3個突擊集團,一舉攻破70萬國民黨軍在宜昌至上海間1800余公里長江防線;二是攻占南京、上海、杭州及等地。

  整個戰役也稱“京滬杭戰役”,共殲敵43萬余人,解放南京、上海、武漢等大城市及江蘇、安徽兩省全境、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謹以此文獻給“百萬雄師過大江”76周年。

  “京滬杭戰役”在中國革命史和我軍軍史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但在軍史研究和文學、影視作品的表現中,對渡江戰役總前委表現較多,甚至不乏牽強附會的言過其實,而對粟裕將軍在淮海戰役的杰出表現,不知有意無意,卻幾乎忽略不計,而粟裕將軍卻是“京滬杭戰役”的核心軍事指揮者。

  一、粟裕是《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的核心制定者

  戰役計劃是戰役行動的藍圖。唯有了解清楚戰略、戰役、戰術之間的概念和區別及相互作用,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戰略、戰役、戰術,才能有效地得到貫徹執行和落實并最終實現目標。

  1.粟裕對渡江作戰最有話語權。“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粟裕最早全面進行了調研與偵查敵情,做到知己知彼全局在胸。

  1948年1月27日,中央軍委命令粟裕率領3個縱隊渡江,后經粟裕建議并經中央軍委批準,華野暫不渡江南進,這才有了“淮海戰役”。雖“暫不渡江南進”,但粟裕早在1948年初,就指揮華東野戰軍開始了渡江南進的作戰準備。

  他組建了渡江先遣縱隊,先后派出幾百名干部到沿江地區開展工作,一個加強營和200余名干部到皖南。

  他請東北解放區代為購置了一批改裝木船為汽船的引擎,并調查船只分布情況及籌備船只。

  濟南戰役結束當天,粟裕就指令渡江先遣縱隊南進到淮河以南、長江北岸,后又派幾個加強營到皖中、蘇中地區,在中共地方黨組織和游擊隊配合下,廣泛發動群眾,進行調查研究,偵察沿江敵情。

  他特別注意派部隊勘察沿江地形,對長江渡口、水文以及相連的河湖港汊,都進行了詳細勘測并繪制成圖。

  粟裕在紅軍時期、新四軍時期,就長期戰斗在江南,并“三過長江”。加之,做了大量渡江準備工作,這對于制訂正確的渡江作戰方案非常重要。也可以說,粟裕對發動渡江戰役計劃的制定最有發言權

  2.粟裕擬制出《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在各種詞條及影視劇中,都說1949年3月31日鄧小平制定了《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至少,這不符合實際。若3月31日才制定出《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4月20日發動渡江作戰,根本不可能在20天內調動部署百萬大軍,而粟裕才是《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的主要制定者,也是最早擬制者。

  1948年12月16日晚,劉伯承、陳毅、鄧小平于離開位于安徽省濉溪縣臨渙集小李家的中野司令部,前往安徽省蕭縣蔡洼村的華野司令部與粟裕會合。12月17日,淮海戰役總前委召開了唯一一次“蔡洼會議”,討論的卻是渡江戰役!與其說,這是淮海戰役總前委召開的唯一一次會議,不如說,這是渡江戰役總前委的第一次預備會議,會議決定:由粟裕和張震負責起草渡江戰役作戰計劃。

  1949年2月9日,淮海戰役總前委與中原局、華東局在商丘召開聯席會議,具體討論了粟裕和張震草擬的渡江戰役作戰計劃,會議明確了渡江戰役的作戰時間、兵力部署、加強軍隊教育及后勤準備等問題,并大致劃分了各兵團渡江地段和作戰任務。

  會后,淮海戰役總前委向中央軍委上報《關于渡江作戰方案和準備工作意見的報告》。2月11日,在商丘張菜園村淮海戰役總前委改為渡江戰役總前委。

  3月26日,淮海戰役總前委在蚌埠孫家圩子召開擴大會議,深入研討此次戰役的作戰方針、戰術原則、兵力部署、戰役展開、策應配合、后勤保障等重大問題。

  中央軍委于3月29日電示總前委盡快將擬定的渡江作戰方案上報,這才有了31日上報的《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

  由此可見,《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的形成有個醞釀、討論、修改、完善的過程。但《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最早由粟裕和張震草擬,并在“商丘會議”基本形成,這是不爭的事實。

  3.陳粟最早下達渡江戰役預備令2月9日,“商丘會議”結束后,2月18日,粟裕在徐州賈汪主持召開三野前委擴大會議,進一步部署渡江作戰準備。

  19日,粟裕主持召開三野軍以上干部的作戰會議,粟裕重點談的是渡江后,如何殲敵的三種戰役設想和應對,會議作了討論,統一了作戰思想。

  20日,陳毅、粟裕、譚震林、張震聯名簽發《第三野戰軍京滬杭戰役預備命令》(京字第1號),命令中部署了渡江后的東西對進,調整了20、23、24、25軍的戰斗序列,明確各部隊的行動部署。

  陳毅參加了三野前委擴大會議和作戰會議,并在預備命令上署名后,即返回總前委,仍由粟裕為三野代司令與代政委。粟裕率領三野指揮機關按原計劃東移蘇中泰州地區,統一指揮三野全部渡江作戰。

  這里有3點要強調:其一、三野的渡江戰役預備令下達最早;其二、若無統一的渡江作戰計劃,三野如何能輕率部署65萬部隊;其三、粟裕是實際指揮三野渡江作戰的最高首長。

  4.粟裕不同意“以打促和”計劃。1949年3月上旬,中共召開七屆二中全會,中央候補委員粟裕因病缺席。毛主席后派饒漱石、譚震林等人前往慰問,更是征求粟裕對為配合國共會談,中央提出“以打促和”渡江作戰計劃的意見。粟裕明確表示:不同意。理由有二:

  第一、如果進行炮擊后無法立刻渡江作戰,那湯恩伯會有時間做出部署;

  第二、除此之外,埋伏于江南國民黨中的內線部隊,也會遭到致命打擊,為渡江作戰增加困難。

  粟裕的意見很快上報給毛主席,毛主席很快采納了粟裕的意見。

  這種完全不同意中央“以打促和”的渡江作戰計劃,同1948年1月27日中央軍委命令粟裕率領3個縱隊渡江,粟裕斗膽直陳所不同的,這次是毛主席親自派人去粟裕病榻前征求意見。這在我軍軍史中,更是渡江作戰的戰役制定中,絕無僅有的美談,也看出粟裕在渡江戰役中的作用。

  5、粟裕不同意更改渡江作戰時間。4月10日,為配合國共和平談判的協議簽訂,毛主席擬推遲半個月,再進行渡江作戰。就此,毛主席特別征求粟裕的意見。請看清楚,這是特別征求粟裕的意見!

  粟裕則直陳:如推遲半個月會遇上雨季,江水大幅度上漲,江陰下游無法渡江,其他不穩定因素也有很多,毛主席十分重視粟裕的意見,將渡江時間確定下來。

  隨后,粟裕又致電軍委:“依談判情況,我軍必須決定推遲一星期渡江,即由十五日渡江推遲至二十二日渡江,此點請即下達命令。”

  4月12日,粟裕再次向軍委和總前委建議:為渡江便利計,不要再推遲至22日以后,以20日前后為最好。

  二、粟裕是“京滬杭戰役”的核心軍事指揮者

  “渡江戰役”亦稱“京滬杭戰役”,因戰役的核心是攻占京滬杭。粟裕指揮三野擔任最主要的正面攻擊,他是攻占京滬杭的核心軍事指揮者。

  6.三大突擊集團三野占兩個。淮海戰役中,華野殲滅國軍第7兵團,華野與中野共同圍殲了國軍12兵團(繳獲武器都給了中野),華野全殲杜聿明集團(第2兵團、第13兵團)。渡江戰役中,三野(華野)同樣領銜擔綱。

  在組成東、中、西3個渡江突擊集團,采取寬正面、有重點的多路突擊戰法,實施百萬雄師過大江,三野就占兩個突擊集團。

  東突擊集團:以三野第8兵團指揮第20、第26、第34、第35軍,第10兵團指揮第23、第28、第29、第31軍和蘇北軍區3個獨立旅,共35萬人組成東突擊集團。

  中突擊集團:以三野第7兵團指揮第21、第22、第24軍,第9兵團指揮第25、第27、第30、第33軍,共30萬人組成中突擊集團。

  在百萬雄師過大江中,三野參戰65萬部隊、二野參戰28萬部隊、中原軍區參戰8萬部隊(歸二野指揮)。足見,三野渡江參戰的兵力占到三分之二。

  7.三野的正面作戰任務最重。粟裕指揮的三野是京滬杭戰役的主力部隊,其任務“首先殲滅沿江防御之敵,爾后向南發展,奪取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占領江蘇、安徽省南部及浙江全省。”

  中突擊集團在裕溪口(蕪湖以北)至樅陽段渡江,成功后以一部兵力殲滅沿江守軍,并監視蕪湖守軍;主力迅速東進,會同東突擊集團完成對南京、上海、杭州地區國民黨軍的包圍,爾后各個殲滅被圍之敵。第7兵團并準備奪取杭州。為求得中、東兩集團行動上的協調,迅速合圍南京、鎮江地區守軍。

  《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強調指出,“無論敵人采取何種處置,情況發生何種變化,中、東兩路主力必須實行東西對進,力求迅速會合,達成割裂包圍敵人之目的”,“此著實為全戰役之關鍵”。

  渡江戰役核心不在過江,在于攻占南京、上海、杭州。粟裕指揮三野正面擔當了整個攻占南京、上海、杭州的作戰任務。實際也是三野的35軍攻占南京,三野的21軍攻占杭州,三野在上海地下黨組織和上海人民的支持下攻占上海。

  8.粟裕有權獨立指揮三野行動。在一定意義上講,粟裕就是“京滬杭戰役”的實際指揮者!

  一是“綱要”授權粟裕獨立指揮三野。三野在戰役準備階段,很多時候都獨立向中央軍委報告。如,3月30日,粟裕以三野前委名義,將三野渡江作戰準備情況和作戰部署,單獨上報中央軍委并轉二野,同時,發出《第三野戰軍京滬杭戰役作戰命令》(京字第2號)。可見,無論上報與下令,都不需經過總前委。

  中央軍委批準的《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中規定:東、中兩路(4個兵團)統歸粟裕、張震指揮。而且,渡江作戰之后,“兩路之具體作戰部署,第七、第九兩兵團之東進路線,均由三野首長以詳細命令規定之”,而粟裕正是三野實際最高首長。

  仔細斟酌這句話,其含金量極高!就是說,無論渡江作戰,還是按預定的作戰計劃和目標攻占京滬杭,三野的所有具體作戰部署、行動路線及安排時間節點,完全交由粟裕決定。或者說,粟裕有中央軍委賦予的,單獨指揮渡江戰役的大部分兵力,單獨指揮三野實施京滬杭戰役的“特權”。

  這比漢武大帝送大將軍衛青首征匈奴時,讓衛青“放開手腳去打!將在外君有所不受”,那可是更高度的授權于粟裕。

  二是從毛主席電報的稱謂看粟裕地位。在渡江戰役發起前的10天內,從毛澤東起草的中央軍委電令看,電文題頭稱呼都把粟裕排在第一名,足見粟裕在渡江戰役的地位之重要。

  4月11日電:總前委并告粟裕、張震、劉伯承、張際春、李達

  4月14日電:總前委,粟(裕)張(震) ,劉(伯承)張(際春)李(達);

  4月18日電:總前委:粟(裕)張(震)、劉(伯承)張(際春)李(達)譚(震林):“完全同意總前委的整個部署......請你們即按此總計劃堅決地徹底地執行之。此種計劃不但為軍事上所必需,而且為政治上所必需,不得有任何的改變。”。這是在渡江戰役發起前2日,對整個戰役部署的電令,仍將粟裕排名第一位。

  渡江后的4月28日 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軍委起草的電令:總前委、粟裕、張震并告劉伯承、張際春、李達。

  從毛主席電報的稱謂看,粟裕在“京滬杭戰役”的軍事指揮作用舉足輕重,毛主席對粟裕的軍事指揮十分欣賞和倚重。

  此前,毛主席見粟裕說:那么快就消滅了整編第七十四師,有兩個人沒想到……” 粟裕脫口而出:“是蔣介石”,主席說:“第二個是我毛澤東!”

  此后的1961年,毛主席會見蒙哥馬利元帥時說:“在我的戰友中,有一個最會帶兵打仗的人,這個人叫粟裕。”毛主席稱粟裕為“戰友”,稱他“最”會帶兵打仗,這絕非一時之語,而是久積之情!

  9、炮擊4艘英艦保證按時渡江。4月20日是我軍公告外國軍艦撤離長江最后期限,8時30分,英艦“紫石英號”駛進三野8兵團準備渡江的揚州三江營江面,在無視我軍鳴炮警告后,三野兩個炮兵連開火,“紫石英號”先后中彈30余發,一連升起三面白旗,倉皇投降,無奈擱淺。

  在獲悉英艦阻礙我軍渡江,毛主席義正言辭地說道:“電告粟裕張震,并告渡江總前委,凡自擅入我軍戰區,妨礙我軍渡江作戰的軍艦,均可炮擊,不必請示。”毛主席還說:“這南京蔣氏政權,已是行將就木不堪一擊,但我們此次還是動用二野、三野百萬大軍同時過江,牛刀殺雞,就是為了對付可能到來的外國干涉,現在果然來了。”毛主席又說:“駐扎在南京的伴侶號,還有英國在香港的遠東艦隊估計會很快趕來增援,告訴前線士兵未來幾天要做好更大規模炮擊的準備。”

  4月20日下午,“伴侶號”趕來企圖營救“紫石英號”,同樣遭解放軍猛烈炮擊,10名英軍陣亡,12人受傷。隨后,由梅登中將率“倫敦號”和“黑天鵝號”全速馳援。此時是下午4時30分,距發起渡江戰役僅剩一小時,在警告離開無效后,我軍戰炮轟鳴,“黑天鵝號”在濃煙中狼狽駛離,“倫敦號”在江面上搖搖欲墜……。三野炮擊英軍4艦,打出了英雄豪邁!

  僅從渡江戰役角度看,炮擊4艘英艦的意義:一是掃清了渡江江面的外國軍艦;二是保障了渡江戰役準時發起;三是震懾了蔣介石集團。雖然開始三野炮擊“紫英號”非粟裕組織,但從部隊看領導,只有粟裕能帶出這樣的部隊,只有這樣的部隊才體現粟裕的領軍。但后面炮擊英軍三艦,毛主席都直接電令粟裕了,粟裕豈能無動于衷?只可惜在表現這段歷史中,粟裕又被莫名地屏蔽了。

  三、粟裕在“京滬杭戰役”的臨機決斷

  三野主力突破長江防線后,粟裕并未沉醉渡江勝利,而是速令35軍搶占南京。23日晚,南京被國民黨96軍軍長吳化文率部起義改編的35軍占領,35軍迎來了高光時刻。南京解放,標志蔣介石集團22年的反動統治被推翻。

  10.粟裕拒不執行總前委的電令。4月24日,渡江戰役總前委急電:“此次渡江已取得了偉大勝利,但迄今為止敵人被殲不多。我軍一面派隊追擊敵人,一面應整頓態勢,克服并停止渡江追擊造成的紊亂現象”。總前委的電令意思很清楚:我軍已占領南京,整個渡江戰役已經取得大捷,“應整頓態勢”,以免出錯讓渡江戰役蒙上陰影。

  可百萬大軍強渡長江與展開追擊中,出現“紊亂”十分正常,在此緊要關頭,如何“整頓態勢”?怎么“整頓態勢”?整頓什么態勢?整頓態勢達到什么標準?

  此前剛結束不久的遼沈戰役,當東野硬靠兩條腿追擊,將廖耀湘兵團圍困在近兩百平方公里區域,也遇戰場情況非常混亂,我軍建制非常混亂。但林彪想的不是整頓,而是明令“縱隊不必找師,師不必找團,團不必找營,全軍都找廖耀湘就行。”并電令一、二、三、十縱:“我們追擊要猛、要快,不講戰術,不用匯報,見了敵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打,邊打邊偵察。”各縱即下令:今夜不許吃飯、睡覺和休息,哪里有敵人就往哪里打。兩相對比,生動鮮明!

  早在在2月9日“商丘會議”上,粟裕就認為大軍過江困難不大,關鍵是渡江后必須抓住敵人,大量殲敵有生力量。2月19日,粟裕在“賈汪會議”重點談渡江后,殲敵的三種設想和應對。核心就是殲敵、殲敵,一切服從殲敵!

  現在國民黨軍已成驚弓之鳥,戰機稍縱即逝,如不乘勝追殲,日后會加大作戰難度。既然中央軍委授權粟裕獨立指揮三野行動,粟裕置總前委電令與不顧,命令部隊不作休息,繼續執行追擊任務。25日,粟裕再次致電軍委與總前委,要求繼續追擊敵軍,并電令各部隊,要快速追擊!

  毛主席在《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中,有句“宜將剩勇準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這著名詩句的奔涌而出,不知與粟裕反復來電,要求繼續追擊有無關聯?

  11.粟裕先斬后奏殲湯恩伯12部隊。三野渡江后,4月21日,粟裕即向總前委和毛主席致電,部署7、9、10兵團,圍殲湯恩伯長江防線南逃之敵,8兵團待命占領南京,主力準備隨時參加太湖會戰。

  但在發現湯恩伯當晚開始將4個軍撤到上海和浙贛線,7個軍向杭州撤退。 粟裕不等總前委和毛主席回電,即下令東集團的23軍、28軍、31軍率先出發,截斷湯恩伯南逃杭州之路。

  粟裕在部隊追擊途中,于23日至24日凌晨時分,連續發出數份電令:再快一點,更快一點。三野先機截斷敵南逃之路,4月26日,殲滅湯恩伯2個軍3萬人余人,27日,第10兵團第29軍進占蘇州。29日,殲滅湯恩伯5個軍約8萬余人。

  粟裕渡江后快速組織大兵團追擊,在郎溪、廣德地區圍殲南逃的12萬國民黨軍。若這12萬國軍退守上海、杭州,將給后續作戰帶來極大困難。

  12.應實事求是敵評價渡江戰役總前委渡江戰役總前委(淮海戰役總前委)的作用,最集中體現在先后召開了“蔡洼會議”、“商丘會議”、“孫家圩子會議”的3次會議。

  這三次會議中,“蔡洼會議”是以淮海戰役總前委名義召開;“商丘會議”是淮海戰役總前委召開聯席會,因按組織原則,渡江戰役總前委絕非是中原局、華東局、山東分局的上級,渡江戰役總前委無權召集中原局、華東局、山東分局開會,只能開個聯席會;只有“孫家圩子”會議,是以渡江戰役總前委名義召開,也是以渡江戰役總前委名義召開的唯一一次會議。

  這三次會議解決了3個主要問題:其一、“蔡洼會議”解決了渡江戰役中,華野與中野的統一指揮,明確了由粟裕與張震制定渡江戰役計劃;其二、求得中原局、華東局、山東分局的通力協作,在后勤保障200萬軍隊過江(渡船征集、船工征召、糧秣供給)、群眾支持、地下黨的配合等,尤其,以山東解放區為主準備53000名南下干部,去接受新解放的城市;其三、反復討論修改制定《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于在3月31日上報中央軍委。

  渡江總前委貫徹毛主席和中央軍委的指示,做好這3件大事,已非尋常。但若夸大渡江戰役總前委包攬渡江戰役的軍事指揮,那就屬于在真理的范圍,“多邁了一小步”。至少總前委對二野、三野、四野先遣兵團,自渡江之日起,到整個戰役結束,查不到渡江總前委獨自發過一份有關作戰的電令。只發了一封“應整頓態勢”的電令,粟裕還置之不理。

  13.粟裕擬制全力保住上海的作戰方案三野第9、10兵團(增調7兵團第23軍和第8兵團第25軍)擔任攻取上海,最難的是如何將上海完整地保存下來。

  粟裕設想出一個最佳作戰方案:攻打防御薄弱的蘇州河以南和重點攻打吳淞,既能封鎖湯恩伯的海上退路,又能避免破壞城市。當然,選在湯恩伯的防御優勢區域作戰,我軍可能增加傷亡。

  對于粟裕制定的這個作戰方案與指揮,任何人都不能貪天之功!

  按粟裕的作戰計劃,既殲滅15萬敵軍,又讓全力保住上海的目標實現。周總理幽默的評價解放上海:“瓷器店里捉老鼠。”

  隨后,三野第7兵團在浙東、浙南游擊隊的配合下,解放了寧波、奉化、鎮海(今寧波市北部)、溫州、臨海、黃巖等城市和廣大地區。1949年6月2日,以三野一部解放崇明島為標志,渡江戰役結束。

  特別要提及一句,此役共殲敵43萬余人,其中,粟裕指揮三野殲敵34.71萬,粟裕不負重托!

  結束語:京滬杭戰役我軍規模空前的強渡江河進攻戰役也是軍戰略追擊階段發起一次大規模戰略性戰役。此役乃三野、二野、四野協同作戰,并得到各地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任何一方都功不可沒。

  但對渡江戰役總前委的地位作用,要實事求是地評價。按軍隊集體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總前委書記不能包攬軍事指揮,也不要刻意夸大“真正的專業是打仗”,會不會打仗別人來說話,更不要歷史虛無地掩蓋粟裕在淮海戰役與渡江戰役的軍事指揮作用。

  毋庸置疑,無論淮海戰役、京滬杭戰役,還是全國的解放戰爭,都是毛主席親自指揮。誠如,《亮劍》中劉帥怒斥幾位學員:沒有毛主席的指揮,你能打什么仗?哪個仗是你打的?還以為是你打的仗?!但他老人家卻虛若懷谷地說:我的一個戰友粟裕很能打仗,淮海戰役就是他指揮的!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焦桐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井岡山觀心 |悼詞被撤銷骨灰被移出八寶山的謝富治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 子午|關稅戰升級,一夜之間奢侈品的天塌了
  3.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4. 這才是劉少奇去世真相!不要再以訛傳訛了!
  5. 真正的、艱巨的斗爭,還沒有開始
  6. 毛澤東:跨越世紀的戰略威懾與中國話語權構建
  7. 歐洲金靴|婚姻相關法律的“天然困境”
  8. 00后大學生,吃盡了時代黑利
  9. 公知若真有本事,也讓百姓崇拜自己,看看百姓買不買賬!
  10. 資本主義怎么能在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復辟?
  1. 80%的財富,都在富人手里捏著,為啥不刺激他們去消費?
  2. 井岡山觀心|老舍是毛主席與“四人幫”迫害死的嗎?
  3. 井岡山觀心 |悼詞被撤銷骨灰被移出八寶山的謝富治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4. 劍云撥霧|38年前被里根忽悠,38年后被特朗普愚弄,關稅大戰起硝煙
  5. 有人脫離群眾太久了,也太遠了
  6. 輿情觀察:三河事件,當地為何沉默不語
  7. 我們都跪下舔老美了,就你老中還扛?
  8. 賀龍元帥逝世前受到了非人折磨?——逝世前一直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的關懷
  9. 中美貿易戰打出的一個美國已經丟棄中國正在忽略的真理。
  10. 高志凱講得很好
  1. 天眸|司馬南的教訓是一記警鐘
  2. 毛澤東時代終結了剝削,為何今天它又回來了?
  3. 歷史文獻:張春橋||整風運動的講話
  4. 被掩蓋的真相:當年到底是誰重手懲罰遼寧號航母功臣?
  5. 從李光耀到設計師對李嘉誠的評價
  6. 陳云等人晚年的感慨
  7. 歐洲金靴|司馬南退出江湖,易中天登堂入室
  8. 保留一點良心吧, 別再欺騙老百姓了
  9. 反腐,反到哪里去了?
  10. 郭建波|毛澤東嚴厲批評中央文革小組的原因分析
  1. 《山河夢 大地情 齊聲高唱東方紅》大型綜藝演出成功舉辦
  2. 美國最后一點希望之光,被特朗普澆滅了
  3. 井岡山觀心 |悼詞被撤銷骨灰被移出八寶山的謝富治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4. 當代中國話語江湖的八大門派
  5. 00后大學生,吃盡了時代黑利
  6. 有人脫離群眾太久了,也太遠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久久免费视频观看网站 | 日本免码va在线看免费最新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成人综合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午夜福利片高清 |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