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刷又到一位所謂的房地產專家孟曉蘇的一段視頻,咱們先來看看這位專家是如何忽悠農民帶著地票進城的。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我為什么說,又刷到一位房地產專家呢?
這是因為在前不久,也就是2月25日,本人剛寫過一篇文章駁斥一位叫姚洋的房地產專家的觀點,得到廣大網友的認可。
我駁斥那位姚教授的主要是以下觀點:一是中國房子過剩的地區不是城市,而是農村。二是他認為房地產行業是朝陽行業。三是“在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房價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有許多北漂和滬漂的人,他們的居住條件并不好”。四是農村的人口都要聚集到大城市來。
而這位孟曉蘇的觀點與姚洋的觀點雖然有所不同,但是實質上是一樣的,他的主要觀點集中在“鼓勵農民帶著地票到城市里來”,并講了種種理由或叫好處。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位孟曉蘇是何許人也?
據百度百科介紹:孟曉蘇,男,1949年12月出生于蘇州,畢業于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享受國務院津貼的教授。孟曉蘇博士是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萬里的秘書(1983年到1990年)、原國家進出口檢驗局副局長(1990年到1992年)、原中房集團董事長等(1992年起),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我這個人不管對方是多大的人物,只要他的觀點,在我看來有問題,我照樣進行反駁。至于我反駁的對不對,自有廣大的網友來評說。
孟曉蘇的這段視頻,重點是忽悠農民全家帶著地票進城。
他這里所說的地票是什么意思啊?
據百度百科介紹:地票,官方名字指的是“農村建設用地指標”,是指包括農村宅基地及其附屬設施用地、鄉鎮企業用地、農村公共設施和農村公益事業用地等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經過復墾并經土地管理部門嚴格驗收后產生的指標。它是一個市場運作并經法律認可的附有經濟價值的土地指標。也就是說,農民手里的這個地票是值錢的。
官方的解釋文字比較長,他這里所說的農民的地票,就是指農民自家的宅基地證。
房地產企業購得這一地票,可以納入新增建設用地計劃,增加相同數量的城鎮建設用地。
我們對孟曉蘇講得這段話的內容歸納一下,他所說的農民帶著地票進城起碼有兩大好處:
第一,他說,這樣做就增加了城市開發資源問題。這個理由,完全暴露他是站在房地產開發商的立場上在說話。為什么這么說啊?經過這些年的開發,城市里可供房地產開發的用地已經基本用盡了,也就是能開以的地方都開發了,這樣呢,他們的眼光就轉向了農村。
而農村的耕地不能開發,國家是有紅線的,即:全國實際劃定不低于18.65億畝耕地和15.46億畝永久基本農田,紅線就是不能逾越的線。由于這些年全國各地都在搞經濟開發區,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可以說紅線已經很危險了。
農村的耕地紅線不能碰,怎么辦?他們就又將眼光盯著了農民的宅基地。如果將農民的宅基地給騰出來,變成建設用地指標,不就解決問題了嗎?那就開始忽悠農民進城了。
這就是孟曉蘇所說的“這樣就可以增加了城市開發資源問題”,也就是說,你開發商在農村拿到農民宅基地指標了,就可以在城市里再向外擴張占用城市郊區的耕地了,這就是他的本意。
第二,他說,這樣做呢,不但增加了城市開發資源問題,而且還可以創造耕地。他的意思,房地產開發用不了的指標,農民宅基地的騰出不就成了耕地了嗎?
孟曉蘇的這一想法錯嗎?只要是對農民有好處就不能說錯。從理論上說,農民又在城里安家了,買到房子,住上樓房了,成了城里人了,這不錯啊!
但是,這里問題又來,在現實中可行嗎?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嗎?
請問,孟大專家,農民手里的地票能賣得出去嗎?就算能賣得出去,你房地產公司收購了,能值多少錢?你們能給多少錢?在城里夠買樓的嗎?就算夠首付,那月供怎么辦?
現在大學生都很難找工作,農民既沒有技術,又沒有文憑,連個電腦都不會,他們能干什么?能找到工作嗎?就算能找到一些諸如打掃衛生、保安門衛一類的工作,能養活全家嗎?能交得起月供嗎?
住在城里樓上,將會比他們住在農村增加好大筆開支。住城市小區的樓房,要交物業費、水電費、衛生費、燃氣費等等,出門坐公交、打車等在農村不用花的錢,在城里都要花。還要供孩子上學,還要交房子的月供等等。
這位孟專家與姚教授犯了一樣的毛病,他們都沒有進行深入實際的調查研究,沒有去中國的農村征求農民的意見,也沒有對他們的觀點進行嚴格地論證。他們只是坐在辦公室的靠自己的想象,靠紙上談兵,就發出這種不切合實際的觀點。
第三,在城鎮化建設上,這位孟大專家與那位姚大教授也是犯了同樣的錯誤。在他們看來,城鎮化建設就是讓農民從農村流向城市,從小城市流向大城市。在他們眼里“城鎮化就是城市化”。這是對國家的城鎮化建設的錯誤理解。
在駁斥姚教授的這一觀點時,我已經說過了。這里再重復一遍: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
新型城鎮化是與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的城鎮化。你讓本來是以種地為生的農民都搬進城市了,那農村的地誰來種?
“城鎮化”決不是“城市化”,城鎮化絕不是僅僅停留在蓋房子層面。更不是像兩位專家所說的那樣,讓農村人口都聚集到大城市來。
城鎮化要發展,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也要發展,同步發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孟大專家是真正地為農民利益著想嗎?我看不見得,在經濟條件還沒有發展到某種程度時,硬性地忽悠農民全家進城,只會害農民。他到底為誰著想?我不說大家也會明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