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報:《色,戒》在為漢奸整容!
2007年11月17日10:31 北斗星
在對色欲鏡頭的窺視欲滿足之后,關于電影《色,戒》的新熱點“上升”為民族感情,有網民批評這部電影“讓事實中不存在的抗日烈士愛上大漢奸,讓抗日烈士在肉體上被強奸的同時,精神上也被強奸”。
批評的聲音后來還進入到文化界——著名編導黃紀蘇痛陳其“用肉色混淆了中國近代的大是大非,用肉色呈上西方主子喜愛的小貢品”。中國傳媒大學學者劉建平則指責李安憑借這部電影“給漢奸整容”,“給維護民族精神的主流文化敲響警鐘”。
圍繞著這部電影,人們對于那段歷史的價值觀強烈地凸顯出來。有人很“愛國”,有人很排斥“西方主子”,但他們真正關心歷史的原貌是什么樣了嗎?
真實情形是,像張愛玲筆下這樣愛上漢奸的故事并不是虛構的,像鄭蘋如那樣欲借美人計刺殺特務頭子的英雄也是真實存在;更多的史料還揭示,易先生的原型丁默邨很可能是雙面間諜,暗中為中國人效力,并非漢奸。
而《色,戒》雖然只是電影,但忠奸參半、真假難辨的情節更可能是歷史真實。
很多人都聽說過“八女投江”的故事——八個東北抗聯女戰士為保護上級主動吸引日軍火力,最后投江自盡。但鮮為人知的是,她們獻出生命掩護的師長關書范,經此一役崩潰了,很快就投降了日軍。盡管,關也曾是令日本人聞風喪膽的抗日英雄。
歷史就是這樣斑駁,今天的人們或許可以輕松做出價值判斷,此君是英雄,彼人是敗類。但在每天都要經歷“生存還是毀滅”的考驗時,這個問題何止是沉重而已。在這個意義上,《色,戒》是對歷史的虛構但卻絕非背叛。
或許人們不愿意正視“美女愛上漢奸”的歷史原貌,關鍵還在于真相可能有損他們構建“中國近代的大是大非”,有損“維護民族精神的主流文化”。但是,中國人的民族精神應該靠改寫歷史來維護、還是“大是大非”能夠按照價值觀來安排?
中國歷史上不乏這樣的案例,看某段往事不順眼就讓它湮沒在歷史的角落里,不許再提;或者改頭換面,讓它適應今天的價值觀。那人們更應當有這種感悟:一廂情愿的涂抹是經不起歷史考驗的。
政治會嬗變,生命會消亡,而歷史還將繼續。(作者:鐘海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