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看《亮劍》
《亮劍》播出以來,爭議頗大,歡呼者眾,批評者亦眾。我的看法,編導者是想以某種歷史的“真實”,玩點蚍蜉撼大樹的小兒科,丑化一下黨和人民軍隊的歷史,將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污蔑為痞子的勝利,為右派們推翻共產黨尋找歷史借口。雖然這有點“無限上綱”和“戴帽子”、“打棍子”的味道,但事實只能讓人得出這樣的結論。不是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嗎?有什么辦法?
但是,由于真理、科學、邏輯從來不在右派手中,當他們按下葫蘆的時候,瓢又浮上水面來了。當他們以李云龍的形象丑化人民軍隊的時候,又為他們更為害怕的毛澤東關于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和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找到了根據。
歷史上任何一場大革命,總是魚龍混雜,沙泥俱下的。即使在血與火的年代,共產黨和人民軍隊也不可能每個成員都純而又純。像李云龍這樣的流氓無產者分子加入進來,惡習一時沒有得到很好改造,靠著一些小聰明取得一些勝利,同時聚集起自己的小山頭,居功自傲,仗勢抗令,是完全可能的。這充分說明,無產階級政黨、共產黨所領導的人民軍隊,任何時刻都必須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加以武裝和改造。同時也充分說,抗日戰爭時期我黨的延安整風,建國后毛澤東旨在不作李自成而開展的歷次政治運動,直到最后發動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并不是如某些右派所污蔑的那樣,是封建專制,是爭權奪位,是殺功誅勛,而是有著深刻的歷史必然性的。
在《亮劍》中,李云龍與趙剛是肝膽相照、生死與共的搭檔,但在革命勝利和做了大官以后,二人盡管感情如舊,思想認識卻已經出現明顯而重大的裂痕。最初的分野表現在如何對待功勞、對待享受上,實質上反映了一個已經停步不前,要當李自成了,一個則要堅持繼續革命。后來李云龍雖然以一篇優秀的軍校畢業論文“進步”了,沒有繼續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但編導者要告訴人們的,也只能是這種業務上的“進步”,不敢也不愿按照趙剛的思路發展下去。如果那樣,他們就必須肯定毛澤東、肯定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肯定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豈不事與愿違了?
另眼看《亮劍》,也是有可取之處的。
07.10.17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